3. 常識判斷 生活常識(2 / 2)

什麼陰?什麼陽?

【漢某人是在為我科普相關知識點嗎?稍等,我先查下這句話。】

何夏夏再次拿過平板,將這句話輸入搜索後,發現這句話是拚接的。

而且在原文中是後半句在前,前半句在後。

看起來也和這道題目沒有啥關聯啊?

【我查了下,這句話出自《黃帝內經》,我看了下原文,感覺這話硬要和題目扯關係的話,大概就是原文中,提到了下雨?

我粗淺地把這句話翻譯了下,大概意思就是:水屬陰,火屬陽,用火燒能夠讓水變化成氣體,陰……降溫能讓水變成形體?

也就是一個水氣化後,又液化的過程。

嗯……漢某人你還在嗎?能否再多說一點,我有點get不了你的意思啊。】

西漢,董仲舒頗為激動地聽著天幕的解釋,他的天人感應,是正確的!

天人同類,人與人之間果然是可以相互感應的,隻要陰陽五行產生聯結,天幕中的後世之人便能感知到他的所思所想。

那麼人與天,同樣可以。

董仲舒閉上了眼睛,試圖同剛剛那般,進入那玄妙的境界。

剛剛他並未認真,也擔憂感應到的並非天幕中的後世之人,他所提之事便會給大漢帶來不利,現如今確定過後,他便急切地問出了心中難事。

【啊,漢某人你還在呀!你問我,陰陽可能求雨?】

何夏夏直接傻眼了。

好家夥,她這不是考編直播間嗎?怎麼突然就扯起陰陽求雨這種玄學來了啊?

但是一瞅直播間突然開始蹭蹭蹭暴漲的觀看人數,她咬了咬嘴唇,開始去社交軟件翻找自己一時興起,轉發給朋友的一個帖子。

【漢某人你是不是因為看了熱搜,所以才問的問題呀?

最近天氣是有點熱,大家除了喊雨神快來開演唱會之外,還開始研究起了董仲舒的求雨術。

啊……我儘可能講的文雅一點,不能我怕直播間被封啊。

不過我也不保真。

董仲舒大佬他認為,要求雨,雨是水,水屬陰,所以陰盛陽衰就行了。當然人家用的詞比較高端一點,叫閉陽縱陰。[5]

簡而言之,就是屬陰的女子出門,屬陽的男子彆出門。還有就是男女之歡,彆名翻雲覆雨,雲|雨之樂,也能夠幫忙求雨。

咳咳。

漢某人你真的不是故意問的這個問題嗎?】

一直沉寂的彈幕,突然就被一連串的“哈哈哈哈哈”和“淫|穢色情,舉報了嗷”給刷屏。

還有彈幕說:“關鍵是董仲舒他真的成功了啊!”

何夏夏沒忍住笑了出來。

【確實,雖然這個理論放現在真的很不科學,而且聽起來也很飄渺玄學,但是董仲舒他真的成功求到雨了!

因為他寫進自己的書《春秋繁露》裡去了,不僅有求雨,還有止雨。過程就是反過來,男子出門,女子在家,不要那啥啥啥。

好了各位寶子們,咱們這個話題就此打住可好?真的真的不能再往下聊了!危危危!

漢某人你要是還有問題,就去翻閱下《春秋繁露》吧,我要進行下一題的複盤了。】

而此時,各朝各代都炸開了鍋。

漢武帝劉徹原本正在細細翻閱此前讓小黃門記下的農民起義相關,在聽到董仲舒的大名後,欣然不已。

怎知,竟聽到了求雨法。

還成功了!

“《春秋繁露》嗎?”

董仲舒:還沒寫啊……

作者有話要說:  有關於京杭大運河,後麵25章進行了更正~

[1]《隋書》卷三 帝紀第三:高祖密令善相者來和遍視諸子,和曰:\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見樂器弦多斷絕,又有塵埃,若不用者,以為不好聲妓,善之。上尤自矯飾,當時稱為仁孝。

《隋書》列傳第十:勇多內寵,昭訓雲氏,尤稱嬖幸,禮匹於嫡。勇妃元氏無寵,嘗遇心疾,二日而薨。獻皇後意有他故,甚責望勇。自是雲昭訓專擅內政,後彌不平,頗遣人伺察,求勇罪過。晉王知之,彌自矯飾,姬妾但備員數,唯共蕭妃居處。皇後由是薄勇,愈稱晉王德行。其後晉王來朝,車馬侍從,皆為儉素,敬接朝臣,禮極卑屈,聲名籍甚,冠於諸王。

[2]《資治通鑒》:初,文獻皇後既崩,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皆有寵。陳氏,陳高宗之女;蔡氏,丹楊人也。上寢疾於仁壽宮,尚書左仆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岩皆入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寶殿。太子慮上有不諱,須預防擬,手自為書,封出問素;素條錄事狀以報太子。宮人誤送上所,上覽而大恚。陳夫人平旦出更衣,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歸於上所;上怪其神色有異,問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無禮!”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乃呼柳述、元岩曰:“召我兒!”述等將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為敕書。楊素聞之,以白太子,矯詔執述、岩係大理獄;追東宮兵士帖上台宿衛,門禁出入,並取宇文述、郭衍節度;令右庶子張衡入寢殿侍疾,儘遣後宮出就彆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頗有異論。

[3]陶淵明的《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

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

晨出肆微勤,日入負禾還。(禾 一作:耒 )

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

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

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乾。

盥濯息簷下,鬥酒散襟顏。

遙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

但願長如此,躬耕非所歎。

[4]《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

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陽化氣,陰成形。……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

[5]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四時皆以庚子之日,令吏民夫婦皆偶處。凡求雨之大體,丈夫欲藏匿,女子欲和而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