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十三歲的中秋(2 / 2)

隻見他十三歲的兒子一開始隻寫了想在全國征集鏡片匠人,結果寫著寫著思路就跟預算一樣開始暴走。

先是準備仿照前朝時候那樣建個科學院,專門研究農學、物理、天文、防疫、火藥、水利等等,聽說歐羅巴那兒都這麼搞,俄國沙皇也心動著,誰不想要更好的技術呢?

接下來的幾版稿件,都在多角度論述科學院的好處,和與現有政府機構的不同之處。

“科學院者,非欽天監,非造辦處,既不求鬼神吉凶,也不行奴才事。乃為求格物之理,造福萬民也。”

“當同太學例,開門授課,入門著書。學成者視其專長,供職於工部、太醫署、禮部、兵部等等。”

看到這裡,康熙忍不住抬眼看了眼兒子。這小子外表風光霽月的世外高人一樣,沒想到還有這種對政府體製動手腳的雄心壯誌呢!

萬歲爺此時已經猜到了小八一直寫不成奏折的原因了。既然科學院的學生能入朝為官,他們跟科舉之間的關係就很微妙了。

果不其然,小八爺的最後幾份草稿,都在繞著“新科舉”三個字改來改去。中心思想就是除了四書五經外要開“格物科”。

格物科考不考政治,需不需要篩掉那些有二心的人,防止他們流入官場?

格物科錄取多少人,多久考一次?

格物科怎麼給考上的人派發福利?

格物科跟進士科出身的人之間會不會有隔閡與黨爭?

格物科標準教材怎麼選?

格物科的考官讓誰來當,目前朝中的理科大佬能不能組起一個考官團?

……

然後小八爺就出不來了。

草稿改了一版又一版,結果考慮的事情越多,整個係統反而越糊塗了。

“兒子腦袋都漲了,隻能擱置。”八阿哥委屈巴巴地說。這科學院的計劃,是他在小係統那裡接到的新任務。戴梓和靳輔有關的任務進度條過了四分之三,科學院係列任務就自動上線了。

小八爺也是認真做了功課,發現確實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他想象不來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和無需畜力的蒸汽車,但光是放在眼前的顯微鏡就讓他心動。

若是早能看見瘧原蟲,大家何苦拿“瘴氣”、“風邪”一類虛無縹緲的詞語猜了幾千年呢?

前景是美好的,想要在現實中邁開第一步,卻困難重重。

“想不出來是應該的。”康熙一句話讓小八爺睜大了眼睛,“你若真能憑空造出一套成熟的新科舉體係來,那就不是小神醫了,而是老妖怪。”

不過,就小八爺眼下考慮的這些問題來說,已經讓康熙很欣慰自己這些年的教育了。朝上很多老頭子都隻盯著一處利益爭論不休,小八爺已經能統籌著考慮問題了,哪怕有些想法不夠成熟,但他能夠反思自己、衡量他人的利益,這就是上位者的思維啊!不愧是他皇家的崽!

“這都是你自己想的?”

“科學院的想法是小九先提出來的,他聽盧依道說了歐羅巴小國都有科學院,很是羨慕。”小八爺老老實實地說,“後頭這些,是兒子自己瞎琢磨。”

“老九也十一歲了。有事哥哥服其勞,他就坐享其成嗎?讓他自己也寫個奏折上來,你不許幫他。若有雷同,你們兩個都等著挨罰吧。”皇帝爹說。

小八當然是替弟弟轉圜:“小九也寫著呢,要不是兒子今天說漏了嘴,沒準還是小九的文章先呈上來呢。”

康熙沒說信,也沒說不信,低頭又看起八阿哥的草稿來,來來回回,不止兩遍了。他剛針灸完,身上披著明黃色的單衣,好在乾清宮裡地龍燒得早,不然沒準會著涼。

一直到自鳴鐘響了,康熙才從工作狂人的狀態中清醒,朝著小八爺擺擺手:“你也不必寫你的那份了,你怎麼想的,朕都知道了。此事當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

科學院的想法很好,讓畝產提高或者發展什麼新機械都是次要的。改革科舉才是真正驚天動地的大手筆。

滿人不擅長經史八股,甚至母語都與四書五經不同。為了能跟中原本土的官僚製度融合,不得不全盤接受明朝的科舉製度,同時也繼承了明朝遺留下來的學閥。

順治和康熙兩代人的努力,也不過是開了滿人科舉罷了。想要給科舉打上獨屬於清朝的特色烙印,談何容易呢?

沒想到他不敢動的,十三歲的小子卻已經幫他找好了切入口,連理由都正當得很:

唐朝時候科舉不還開明算、明法這樣的科目嗎?多加一科格物怎麼了?這才是真正的複古。而且農學、水利、冶礦,事關民生,不重要嗎?

隻要口子一開,科舉的選拔標準就不再完全掌握在那些懷念前朝的士大夫手裡了。至於格物科選上來的那些人,要是沒有皇恩,大部分是八股文的差生,考個秀才頂天了的那種,就比如擅長治水的陳潢。根基淺自然隻能依靠皇權,老實乾活不鬨事,除了天天哭著要經費外再沒彆的缺點了。

點子絕了,挖了士大夫的根。康熙左想右想,都不覺得他家老八是如此老謀深算的黑心狐狸。難道,真是單純的少年人破壞力才大?

如果康熙能夠再活五百年,他就會知道小八爺這種情況,叫做“天然黑”。

可惜康熙還是個四十歲的人類,於是他隻是眯了眯眼,將八阿哥的才華評估等級再次上調。

科學院和新科舉的點子很好,實踐上的考量也可圈可點。但對於康熙來說,眼前有更緊急的事情要做。至少,得把葛尓丹這個外部威脅徹底打倒了,他才能放開手去改革內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