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化學(三十二) 學習!(1 / 2)

“行萬裡路?難道葉兄認為這是一個勸人多出去遊覽名山大川, 開拓眼界的活動嗎?”

兩書生一左一右,探討著還未展示完全的活動界麵。

這是朱元璋統治下的大明,和以前也大不相同了。

天書的到來讓大明煥發出了彆樣的魅力, 原本因為朱元璋對江浙一帶的打壓, 不少百姓對大明的歸屬感是沒有那麼強的。

朱元璋奪得天下之初, 由於元朝時期戰爭頻發,北方一片蕭條,朱元璋想發展經濟。

但是朱元璋和他的謀士們, 在打天下、算人心方麵拿捏得當,經濟卻是並不太懂。

所以朱元璋想了個辦法, 那就是以江浙之富裕,供養南北兩方。

還真彆說, 這辦法一直被用到清末, 聽起來很不合理, 但是有用。

當然,朱元璋比清對江浙的限製還狠, 他限製江浙人入戶部, 原因是南方人腦子靈活會賺錢, 戶部又是油水很多的地方,一貪能貪很多。

畢竟是對貪汙零容忍的朱重八,貪汙十兩銀子就會被判刑,數額巨大的話, 從淩遲到誅族, 各種恐怖的刑罰在等著。

明朝一兩銀子差不多是現在六到八百塊人民幣,十兩怎麼算都不足一萬,但是落到朱元璋的手上,麵臨的刑罰卻是死刑起步。

隻能說, 乾得漂亮!

就是江浙都會做生意這個邏輯不太合理,畢竟江思瑤就是江浙人,她家裡正經做生意的就兩位,她爹,她大嫂。

是的沒錯,有哥哥們,但是哥哥們都吃軟飯,未來的一家之主已經肉眼可見是大嫂了,大嫂是兩廣,也就是百越那邊的。

江浙一帶會做生意的也是有的,但一定不是大部分,會讀書的,那可就多了起來。

朱元璋對此也做了限製,科舉從一開始南北都一樣,變成了南北分開卷子進行考試,當然,南北分卷自宋就開始了,錄用人數也有了占比規定,南方占百分之六十。

彆以為是南方人占了便宜,實則是北方受益良多,經濟重心的不斷南移,導致江浙一帶才子頻出,在科舉上南方人優勢極大。

不過,政治中心在逐漸北移,明朝就是,從應天府到了順天府,從南京到北京。

南北也是平衡了許多。

而現在,天書對於推廣各項利民措施是一視同仁的,北方受益良多,南方亦然。

老百姓會感謝天書教了這些有用的種地方法,也會感謝大明的扶持,對大明的歸屬感自然更強。

這兩位在談話的文人,就是大明勸農勸學政策的受惠人,正是因為現在種地規劃性更強,還有人為了迎合上意,緊趕慢趕研發出來了一些木製、鐵製的農具,解放了不少體弱乾不了多少事但家貧的書生。

現在能有更多的時間在私塾裡學習,和同窗、師長們共同觀看天書。

“葉哥”很享受在學堂的日子,以往學習隻知道是為了當秀才、當舉人、當進士,爭狀元,當官,然後又在官場中沉浮,努力活出個人樣,爭個高低出來。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天書講的東西,雖然也不簡單,但是多多少少會帶點父母想知道的和種田有關的東西。

以往在家裡乾活都隻能當半個人乾活,高光時刻是給自家和街坊鄰裡寫對聯的“葉哥”,成了左鄰右舍的小老師,把天書講的東西,用大家都能懂的再講一遍。

和家裡人的話題也變多了,現在甚至都不強求他一定要學出個人樣來,對得起家裡供他的錢,或許是切身體會到了學習的不容易。

不過,這下換葉哥更想自己學出個人樣了,他想去工部,去研究更多的,一代代雜交優化的種子。

又或者努力當上知府,讓更多像自己家這樣,有意向順應發展,但是聽不懂上麵下達的意思的普通農民家庭,都能得到更詳細的介紹,也能大力扶持農業。

像葉哥這樣,因為天書而多了和父母的話題,家人關係更加和睦的比比皆是。

像葉哥這樣,從渾渾噩噩不知為什麼學習,但是又每天在學習,到有了堅定目標的,也大有人在。

葉哥不知道“學無止境”的背後意味著什麼,但是他認為,這如果是他來破題,想必會落在“止境”這兩個字上,從而引申出來學習和邊界、學習有沒有儘頭、應該怎麼學習上去,再順理成章勸學。

是的,這肯定是在勸學,毋庸置疑的。

好在,天書也沒讓大家困惑多久,便自己解開了謎團。

【“學無止境”活動,麵向大眾開放,本次活動的目的在於帶動大家一起學習,無論學什麼。

學習沒有限製,也沒有謝幕的時刻。

年齡不是問題,無論是剛出生的幼兒,亦或者是行將就木的老壽星,都是本次活動麵向的成員。

學習沒有題材的限製,不管是學的生物,會曆史、懂政治,還是學的地理,懂氣候、知特產,不管是嬰幼兒學翻身、亦或者是普通人學習怎麼入睡,都算學習。

朋友們,一起在學習的海洋裡遨遊吧,暢想作為男人最光輝,最有魅力的時刻。

多學一點!

學習一種得到我的認可點技能之後,將會得到一積分。

是采用的不同時期不同榜單,榜單前列自由獎勵哦。】

這內容講了對大部分人來說跟沒講一樣,耳朵過了一遍“學、學、學”,然後腦子半點知識都沒有留下,努力回憶也隻是回憶了個寂寞。

有人腦袋賺的極其快,比如劉邦。

劉季這人能一介白身混到泗水亭長,雖然其中或許也有蕭何的努力,但是也有大部分是靠他靈活的腦瓜子,極其有用了可以說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