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化學(五十三) 因為天書一句話,……(1 / 2)

因為天書一句話, 積極開始籌辦屬於華夏人自己的獎項的,遠遠不止皇帝組們,也有各種除了錢沒彆的拿手才藝的人, 想要借這個機會出名的。

衣錦還鄉之後, 重修祖宅、祖墳也好, 修橋補路也罷, 都是為了博一個好名聲。

而天書提出的這個,是大家都沒有想過的操作。

也不是沒有類似刷聲望的東西, 比如說著書類的, 南朝時期蕭統編撰的《昭明文選》,明成祖安排人修的《永樂大典》, 都是能讓自己也跟著書名垂青史。

也有辦各種宴會的, 古人宴會上喜歡吟詩作賦,也有借此刷名望的意思。一旦會有名垂青史的詩句流傳的話,辦宴會的主人也能蹭著點。

不過, 這些都不如天書給的辦法有用。

安排一個比賽, 然後給獲勝的人頒獎, 這樣以後有相似的比賽,都會提到他們這個比賽。

多合適, 甚至可以在比賽結束之後, 再辦宴會, 再刷一波聲望值。

為了身後名氣, 有些人是不吝嗇在金錢上的消耗的。

而且,天書都已經給出了最好的範例了,這個名字奇奇怪怪的,叫做“諾貝爾”的外國人,能成功被大家記住, 應該也有這個獎項一半的功勞。

另一半自然是造出來了火藥,太神奇了,難道是國外的煉丹師?

江思瑤自然不知道,已經有人猜測諾貝爾是煉丹師了,她正興致勃勃地接著學金屬。

【礦物、氣體等都講了,我們講些金屬相關的吧。人類文明的發展從最初的石器到了夏商時期的青銅器,之後進入了鐵器時代。

有人說,人和動物的區彆就在於,人會使用工具,這工具在三皇五帝時期就被廣泛運用了。

一開始有人用石頭打磨成的石刀、石鐮,之後,對工具的使用不僅僅局限在了打磨上,逐漸開始煆燒石頭,發現了銅礦、鐵礦之後,花樣就變多了。

在夏商時候,鍛造出了青銅器,比如傳說中啟有九鼎,嗯,一直不知道是真的九個鼎,還是鑄造了一個名為“九鼎”的鼎,但是不妨事,能證明那個時候有了青銅器。】

啟聽到這種話,整個人都炸毛了,不為彆的,他辛辛苦苦建造出來的東西!怎麼會,怎麼會連個鼎都沒留下去?

本來嘛,材料不算多,啟也是在想,這鼎是真的建九個,還是造一個叫做“九鼎”的鼎來偷懶,現在。

偷懶?這絕對不能偷懶!

一個鼎失蹤的概率可太大了,九鼎的話,少一個還有八個!怎麼都能讓後人知道我們夏朝有這個實力造九鼎!

【商周的青銅器就很發達啦,比如咱一直知道的“司母戊鼎”改名“後母戊鼎”的事情,“司”和“後”是同一個字的事情,讓鼎被迫擁有了兩個名字。】

商王祖庚(或者是祖甲),看著天書上展示的破破爛爛的鼎,又看了看自己麵前的,豪華的,為了祭祀母親,特地設計的鼎。

語氣有些遲疑,“上麵那,是我的鼎?”

倒也不能怪他遲疑,他目光所及,沒有一個朝臣敢和他對視的。

無他,實在是太斑駁了些。

現在鼎是剛剛建造出來,因為是祭祀,大家都很鄭重。

古代嘛,也是有自己的信仰的,但是和周不同,夏商的信仰是天地、是祖先。

商紂王被叫做最後一位人皇不是沒有原因的,周朝開始君權天授,《封神榜》裡麵,薑子牙代天封神。實際上,周也確實否定了商的祖先神,改成了上天神。

祖先神,就是咱的老祖宗們,商朝信這個,是真的相信會在天上庇佑的那種。

當然,他們也不是沒有神話故事,但是,神話故事裡麵,權利最大、地位最高的是祖先神,然後還給其他神明都分封了職位。

會有後母戊鼎來祭祀媽媽,是太過正常的事情,鼎被打磨的鋥光瓦亮,和有歲月痕跡的現在,簡直判若兩鼎。

朝臣們也有膽子大的,另辟蹊徑開始誇。

當然得找個新角度,難道說,王啊,你的媽媽不給力,竟然這個鼎都已經磨損成這個樣子了。

“王,鼎流傳後世,說明王的威名也被後人所知啊,我們大商必定在王的手下蓬勃發展,王的威名也萬載流芳。”

嘿,剛剛才想要不要舉辦一個獎項,來刷一波聲望,現在天書就給安排了這個鼎,簡直是最好的助攻。

就是,鼎的主人是誰,其實大家還在存疑,嫌疑人已經鎖定在兩人之中了!

不過能確定的是,他們的母親是同一個,是武丁的妻子戊。

還好他們不知道,現在還能美滋滋地高興著。

天書還在接著講關於鐵器時代的發展。

【到了春秋時候,就開始冶鐵了,鐵劍比青銅劍就要鋒利很多。說起來,雖然一直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大家都堅信聖人孔子是有佩劍的。

有一種傳聞是佩劍名為紫薇,比人還高。

當然,長度上應該不可能,因為已經出土了越王勾踐劍,長度是55.7厘米。而根據當時的生產力分析啊,南方的劍應該是比北方的更先進些的,北方的劍應該沒機會比人還高。

另一種傳聞是,孔子佩劍名為德,或許有小夥伴可以猜猜為什麼會有這種傳聞?】

江思瑤特地安排了個劇情和彈幕互動,學的進度有些快,她想著自己緩緩,和彈幕交流的形式就比較安全。

這個腦筋急轉彎也不算難,應該彈幕是能猜出來的。

她倒是輕鬆了,孔子反而被為難住了。

子路上看下看,也沒從師父身上看到佩劍,直接大聲問了出來。

“師父您佩劍呢?是今天沒有帶出來嗎?”

顏回扶額,“你也太不關心師父了,師父哪裡是今天沒帶出來,是一直沒有啊!”

孔丘正要誇顏回呢,就聽到自己這個弟子自顧自地補充了自己的想法。

“天書是講的未來的事情,可見啊,咱們師父在以後還會去鍛造一把鐵劍,名字可能是叫紫薇,也可能是叫德。所以,師父,叫紫薇我們都能理解,為什麼叫德啊?”

顏回問的十分真摯,就像是這把劍真的是師父的,他在問師父起名原因一樣。

孔丘很想解釋,他沒有佩劍,一時半會兒也不想每天背著劍,雖然會,但是一般情況下,拳頭能解決,啊不,也沒人跟他這個山東壯漢理論問題,如果有這樣的人,那也太不識趣了。

不過他也很好奇,為什麼要給佩劍起名叫德。

“難道是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德行操守嗎?”

孔丘好奇,看向弟子們,想知道他們有什麼答案。

“我覺得也是這樣哎!像是師父能做出來的事情,之前師父還讓我在手上寫個忍字,告訴我遇事要忍耐,不能輕易發脾氣,說不定這個德也是這個意思。”

“又不是在佩劍上刻個德字,是給劍起名叫德,應該做不到,想提醒自己的時候就看一眼吧?”

“怎麼做不到,和人比鬥的時候,肯定要介紹自己的劍啊,一說劍名德,肯定已經明白,這場比試並不需要,可以不比!”

弟子們議論紛紛,大抵也都是和孔子一個思路,孔子就更想知道,天書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了。

彈幕上也挺配合的,不同的人紛紛打出自己的猜測。

[漢武帝劉徹]:提醒自己德行的重要性?

[漢高祖劉邦]:可能是還有一把叫做怨的劍,挺配,以德報怨!

……

眾說紛紜,就是沒有人猜測那四個字,江思瑤笑得想死,甚至懷疑是他們商量好的,把正確答案讓給自己講,這種想法在劉邦提“以德報怨”的時候達到了巔峰。

這都已經有腦筋急轉彎的思路了,肯定猜到了,劉小季!

【不是以德報怨哦,不過劉季不愧是劉季,腦子就是轉的快啊,這皇位就該你來做!】

這誇獎真的,讓劉季這個臉皮極厚的人也有些摸不著頭腦,主要是,誰誇人是這麼誇的啊!第一次有人這麼跟劉邦說,你腦子轉的快,所以當皇帝是應該的。

蕭何聽這話反而有些想笑,看到劉邦一臉菜色,就更想笑了。

難得有人能克製劉邦這個嘴貧的,天書要是在大漢,蕭何高低得為了她以權謀私,給她安排個能上朝的官職當當,懟懟劉邦也是極好的。

有利於其他大臣,包括蕭何自己的身心發展。

【以德報怨,很接近了,不過是一個意思給劍取名為“德”,自然是以德服人!咱啊,就應該用德來教育彆人,沒事少比比,可以直接武力解決!】

孔子差點沒被這樣的解釋給嗆死,特彆是他的弟子裡,還有人對這個答案十分信服,瘋狂點頭,讚同這個“創意”。

“子路、顏回、子由,你們點頭不會是,也想給自己的劍起名叫德吧?”

孔子本以為會聽到三聲“是”,這很像是他的這些弟子們會有的反應,誰曾想到,竟然三個都回答了“不是”。

“德劍還是留給師父的佩劍,我們的佩劍用怨、直這些就很好啦?”

有一絲尊師重道,但是並不是很多的樣子。

孔子無語。

聽到了新鮮的孔子笑話,很多人都是一邊嘴上念叨著“罪過”,一邊大笑特笑。

這天書實在是太逗了,無論是把孔子說成一個一言不合就打架的人,還是會給劍起這樣的名字,都挺逗的。

嬴政說實話,釋懷了很多,人是會讓步的。

一開始從天書那裡被迫抖摟了自己的黑曆史,而且這曆史被廣而告之,那肯定是會生氣的,一點點氣。

但是發現天書實際上很欣賞自己,氣就被掩蓋了。

現在有了自己也知道的“受害者”,氣就消失大半了。

嬴政這樣的想法,劉徹也有。

嬴政“王負劍”,劉徹“小名彘兒”,大家簡直是大哥不笑二哥級彆。好消息是劉徹的這個是假的,壞消息是,沒人信劉徹這個是假的。

那可就更讓人生氣了,這麼些天,劉徹一直是靠看彆人樂子支撐下來的。

比如說那什麼康熙養兒子像是在養蠱,幾個優秀的兒子鬥的你死我活的事情,劉徹不知道劉據最後會被自己放棄,可是抱著兒子念叨了好久,什麼“父皇最愛據兒了”“才不會培養彆的蠱蟲欺負據兒”“沒有九子奪嫡的,據兒不用害怕,那是彆人家的壞父皇”。

說是洗腦、cpu也有人信啊,至少這樣的行為,已經被陳阿嬌緊急叫停了。

太耽誤孩子睡覺了,這叨逼叨叨逼叨的,陳阿嬌讓劉徹閉嘴的辦法也有很多,一起一吵架,劉徹就優先選擇冷戰,很輕易的就能閉嘴,現在嘛。

一叫“彘兒”“豬豬”的,劉徹當即就會拉下臉來,然後閉嘴。

怨念頗深了可以說。

除了這個關於後代的,也有關於他們自己的,劉徹是個相當勤勉的帝王,很努力很負責很認真,當然,天書說漢朝皇帝男女通殺,劉徹也沒辦法否認,是事實。

但是他勤政啊,而且還張弛有度。既不會因為接連不斷的熬夜批奏折而猝死在皇位上,也不會占著皇帝的位置不乾人事,做什麼木工、書法、丹青,耽誤當好皇帝的時間。

其他人也都差不多,天書的好處是會講很多聽不懂,但著實有用的知識,而這知識,雖然乍一聽的時候,不如腦子,但是時間一久,雖然沒有入自己的腦子,但是會入彆人的腦子,總有厲害的人能聽明白的。

壞處對於有名氣的人也很明顯,特彆是帝王。

比如說知道李白好酒,也知道蘇軾的仕途不順總需要弟弟撈撈,還有就是那些一個比一個不靠譜的皇帝。

大宋的皇帝和大明的皇帝都不太靠譜,但是宋比明慘一點,這一點是趙匡胤這麼認為的。

因為,天書每次說到宋,要麼說慫,要麼說是他弟弟的基因問題,這……對於一個隱形的弟控來說,還不如說是他有問題呢!

但是和天書爭論這個,又會被太多人看到,那就丟臉丟大了。

於是隻好,“忍氣吞聲”,看點彆人的樂子調劑一下。

常言道,當你不為彆人出頭的時候,遇到事情,也不會有人替你出頭。

放在天書和這些被天書迫害的人身上,也是特彆合適的。

隻不過,有些事情,他們不替自己辯駁,也不替彆人爭論,那麼天書吐槽、或者造謠之後,大家都默默揭過這一環節,最多是和自己的臣民們解釋一波。

當然,像是劉徹那種,瘋狂解釋,但是沒人信的也大有人在。

趙匡胤就替自己弟弟瘋狂解釋了,跟各種人說,弟弟不是那樣的人,如果他想要把皇位留給弟弟,那麼肯定是正當的,不是什麼陰謀詭計。

劉徹的痛,陳阿嬌不想知道,隻想順著天書的話造謠。

趙匡胤解釋了沒人信的痛,他的兒子們也不想知道,他們已經在另謀出路了,既然這皇位沒有他們的份,那自然是想辦法找個後路。

總不能在父皇活著的時候,混吃等死,當個皇子,然後父皇一死,他們也積極主動,跟著一塊去死,那就太奇葩,也太不值得了,還是找條退路。他們在地圖上翻來覆去的看,最終看中了相鄰的國家。

地方不大,主要是離著也不算遠,如果在這稱王的話,應該是出了事情,小叔能及時援救過來的程度,怎麼看怎麼合適。

就差父皇能夠批準他們的出海申請了,這樣他們就能帶著人把鄰居拿下來。

野心勃勃的皇子不在少數,大家都想著,既然世界這麼大,那麼這個家總是要有人去看看的,“我”去看看正合適。

江思瑤也有這樣去了解世界的想法,但是她又沒有獨自旅遊的心,所以今年的話還在等閨蜜騰出時間呢。

【金屬一般來說都是存在地殼中的,以固體的形式,當然,也有一些是遊離態。

金屬一半是化合態的形式,比如說鋁,它在大自然的存在方式,就是鋁土礦的化合態,鐵也是,一半是鐵礦石。

遊離態呢,則是單質存在,銅、鐵、金、銀以及大部分氣體,它們的存在方式都是遊離態。

金屬導電、導熱有不同的特質,我們獲取金屬也得根據它們的特製來獲取,不同金屬的活潑性也不同,獲取難度也不一樣。

我們國家實際上礦產資源並不算充裕,地方大,擁有的礦產也很多,但是這些礦呢,都不算是富礦,甚至貧礦比較多。

礦產資源豐富是豐富,但是規模小,大宗的礦產並不多,人均少,窮礦還多。

就拿金銀來說,我們國家一直是金比銀貴的,但是吧,有些黃金礦產資源豐富的地方,比如埃及,他們因為黃金多,甚至曾經是黃金比白銀便宜的。

有書把我們華夏介紹成遍地金子的地方,甚至渲染了一下我們人傻錢多速來的形象,按我說啊,就我們這個礦,挖誰的也不至於挖到我們的頭上,不如去挖埃及的!多多!

加上我們人實在是太多了,西安到現在也不怎麼敢開發地底,因為啊,每次一挖就是一個新的文物出土。

地方大,但是人多的壞處就在這裡,以前是土葬巨多,草席一卷扔亂葬崗的還是少數人,大部分人還是有口薄棺材的,帝王將相更是不得了,不少是有自己的陵寢的。

西安,啊以前也叫做長安,也是個文化氣息、曆史氣息比較濃鬱的地方,誰也不知道腳底下究竟埋藏的是什麼。

當然,大家都小心翼翼維護著秦始皇陵,兵馬俑坑都是小心保護的,生怕因為一個魯莽,讓秦始皇陵沒辦法現世捏。】

講礦產的時候,大家都還不為所動,特彆是秦始皇,他一開始可能還想著在自家地方上挖,但是自從啊,有撒手沒往彆人家地盤上跑,嬴政就沒想過挖自己家的地了。

彆人家的地方不香嗎?

誰有證據說,我們不能挖彆人了?

特彆是生活在草原、沙漠這些地方的,這麼大的地方,他們都是哪裡有草、哪裡有水往哪裡遷移,自己都居無定所呢,更彆提像是大秦一樣,有屬於自己的輿圖了,悄悄咪咪地占據點彆人的地方,他們難道會知道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