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物理(三十一)(2 / 2)

他們根據天書教的生物學知識,年年優選良種,自己在實驗田裡麵栽種。

一年發下去的種子比一年的好,一年收上來的種子也比一年的多。

也從其他國家或是買賣或是交換過來了外族的其他品種的糧食,然後自己種。

以前是沒辦法進行這樣的操作的,因為種地養活自己都成問題,又談何種些不常規的東西。

收成誰來保證呢?而沒了收成,餓死又有誰來管呢?

自然是沒人保證,沒人能管的。

而現在,今時不同往日,良種提高的產量,總算是讓朝廷有底氣給農戶們提供更有安全感的行徑。

那就是顆粒無收可以根據往年的納稅記錄,領到不少的農業補助,在往年聽起來像是童話故事。

甚至還有更加童話的,那就是大宋居然拒絕向周邊國家上交歲貢了。

這事多新鮮啊。

也正因為這樣,朝堂氛圍更加緊繃了,需要有人帶兵打仗了。

如果是往年,直接決定由拿個文官,搭配宦官,倆一起去領兵就好了。

但是今年,已經改過自新的大宋,朝堂上也有了不少武將。

武將們在朝堂上生活的還算愉快,作為承了天書的情,才能快樂上桌吃飯的武將,在這段時間承了更多的情。

因為和以往說幾句話還要擔心是否丟臉的的武將狀態不同了,今年文官們不僅嘴下留情,還會幫武將們說說話。

相當於在小組作業是主動拉扯自己不成器的同伴了。

而對於打仗,武將們是有些信心的,不多,都想著,打不贏到時候至少可以以身殉國。

想法十分慘烈,好在應該是走不到這樣的結局了。

因為!

他們也研究了新的火藥,新的火炮。

比以往的威力更大,也比以往更好製作。

甚至,在已經有的□□的基礎上,再度改進了槍支,造的不是小巧輕便的類型,而是狙擊槍方向,十分暴力了。

像是這樣的變化,在大宋的朝堂上出現了不少。

大家都在潛移默化地,從守舊派慢慢走向中立,又慢慢變成改革黨。

在表明要有一場戰鬥的時候,甚至有不少大臣,都回家靜心準備了罵戰,阿不,辯論。

虛空索敵的對象都抉擇好了,最後發現,嗨,大家都支持打仗。

有糧食,有人,有火藥,有從上到下,改變“慫宋”這個稱呼的決心,大宋已經和之前是兩個大宋了。

在“體製內”的歐陽修,兼職去學了農業,而在“體製外”的蘇軾,則學了外族語言。

蘇軾順著天書給的思路想了一下,覺得同步翻譯成外族的話,是很重要的,他沒學彆人家的,要學就學天書誇的最多的,挑了日不落家的英語來學。

要不怎麼蘇軾在科舉中能一舉中舉呢,是真的有自己的學習能力,很強,英語完全不是對手。

蘇軾學會了英語之後,不僅給自己的薄薄的詩詞本進行翻譯創作,甚至還給其他人的也進行了修改,當然,是在得到同意的基礎上。

翻譯加上一些意象的解釋,沒當官的蘇軾,也忙的飛起。

他這樣好學且勤奮的態度,感染了大部分的書商。

和不同的詩人、詞人聯係的書商,都會第一時間再和蘇軾溝通,進行一個翻譯的大動作。

一開始蘇軾是純義務,就多個署名翻譯的權力,之後嘛也靠這個賺了點錢,算是勉強能養活全家人。

隻不過,他弟弟完全不需要他來賺錢。

蘇轍有自己的賺錢手段,他不知道怎麼收買到了幾個來自彆的國家的間諜,進行一段時間的觀測之後,果斷上報了朝廷,得到了屬於自己的一筆外快。

不止一筆,來錢快得很。

不愧是之後會提出重賞間諜,得到情報,從而能進一步省下來駐軍的錢的人。

在認識間諜上有自己的能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