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地理(三)(1 / 2)

張良回到了沛縣, 但是項羽沒有回到吳中,沒跟任何人報備,拿了張良給他作假的身份信息就去參軍了。

是的, 他去了嬴政手底下參軍。

倒也不是想近距離摸一把火藥什麼的, 他想知道, 嬴政有什麼魅力,讓這麼多人改變了對他的想法。

明明, 這個人也沒做什麼出格的事情?

項羽不是沒有跟張良一起看這人世間, 但是吧, 人和人的共情能力是不一樣的, 項羽缺少一個氛圍。

他沒懂張良為什麼像是受了巨大挫折一樣, 一開始硬拖著他各個地方跑, 找不到方士,找隱士, 找不到隱士, 找遊俠。

雖然項羽也奇怪,為什麼這些人都和張良說的不一樣。

張良對反秦的理解, 難道是一聽到他們上門是為了反抗秦朝, 就把人轟走嗎?

明明, 在張良的口中,這些人都是曾經一起在大秦的高壓政策下, 會偷偷幫助反秦人員的。

要知道,曾經大秦管的嚴,加上連坐製度, 遠比現在要可怕的多。

以前甚至會有巡視的人,不是為了看是否有危險分子,影響到了百姓的安危, 而是看是不是有人影響到了大秦的穩固。

至於現在嘛?

明明已經沒有來回巡視的人了,即使街道上有官吏,也是為了田裡還沒長成的稻穀,為了有人偷偷走私鹽、糖給其他國家的人,為了各種百姓的事情。

根本沒有多餘的人能來看底層的人是否搞反秦運動,而偏偏就在這種更適合反秦運動開展的時候,這些人反而沒了當初那種堅定,一個個像是突然發現了秦朝的好一樣。

秦朝……有那麼好嘛?

實際上所有的東西都沒變啊?

兵役依舊要服,甚至聽說現在年限還更長了些,會要求去東西南北中五個地方輪流服役一年。

徭役也在繼續,長城在建造,各種水力設施也在需要人,不同地方要抗旱的,要抗洪的,都要的是辛辛苦苦的黔首。

律法也依舊是那麼嚴苛,隻是巡查的人少了很多,但,巡查官吏變少了,自發巡查的普通人卻變多了,這麼一進一出,也算是沒變。

需要勞作的依舊是每天為了生計都得付出一切的黔首,而嬴政依舊高高在上,端坐鹹陽。

為什麼,這些黔首反而開始替嬴政說話了呢?

項羽把自己的困惑也向張良提了出來,但是張良臉色一時間變得極其難看,之後說是要自己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拋下他項羽,包袱款款又去了沛縣。

項羽不理解,如果能在沛縣找到答案,那麼張良就應該能回答他,彆以為他不知道,這個人在沛縣呆了可不是一天兩天,還裝模作樣要回去找答案,就是想去沛縣吧。

張良不回答,項羽也會自己去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不過,他可不去什麼沛縣。

即使隻是路過,項羽也覺得自己和那個吊兒郎當的劉邦,沒什麼好說的,不是一路人。

而項羽也有自己的辦法去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比如現在。

他已經混到了大秦的軍營。

和張良說的完全不一樣,張良說這個地方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是盛產殺神的地方,是沒有良知的地方。

原本項羽也是信的,畢竟是能讓白起自殺的秦王室。

這句話裡麵沒有看不起白起的意思,也沒有看不起大秦王室的意思。

項羽隻覺得都很厲害。

厲害在會為了君王的一句話,選擇自儘的人,竟然會是坑殺了趙國四十萬軍士的白起。

厲害在明明有了白起這樣的軍神,也看得出來四十萬的戰俘就地坑殺是最佳抉擇,但是依舊選擇讓白起背鍋的國君,會有一句話讓白起自殺的魅力。

太怪了,大秦的一切都太怪了。

項羽想要自己找到答案。

迷茫地、找尋自己的未來的項羽,和對著問題蒙圈的江思瑤也是有些相似的。

隻不過,項羽比江思瑤有勇氣的多,畢竟項羽選擇直麵,而江思瑤,多看兩眼問題都怕自己因為做不出來在大家麵前丟臉。

江思瑤是個有點包袱的人,或許彆人會因為不會而努力學會,以防下次丟臉,但是江思瑤會選擇,逃避。

解決了問題,自然就沒有不會的地方了。

掩耳盜鈴的現實學習版,好在她的其他朋友都不是這樣的人,不然還能給江思瑤一個不是她自己問題的錯覺。

【地球的外圈結構除了我們這些生物形成的生物圈之外,還有一層水圈,一層更外圍的大氣圈。

大氣圈,不僅僅是氣體,也有一些漂浮物,共同組成了包圍地球的部分。

水也除了我們能看到的地表水,就是江河湖海、以及動植物包括人體裡麵的水之外;還有地下水,井水就是挖出來的地下水;除此之外還有生物水、大氣水這些。

水是處於循環階段的,後麵也會講到,這裡就不多說了。

生物圈就更好理解了,不僅有我們這些生活在地球表層的生物,也包括我們的生存環境。

地球的狀態和我們以為的有著天差地彆,它不是普普通通不變的,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而我們腳下的山水,在未來可能是深坑,也可能是一片汪洋。

好在即使歲月變遷,“山無棱、天地合”,我們依舊可以“千裡共嬋娟”,懸掛在天邊的月亮,依舊會是秦漢的明月,是盛唐的明月。

月亮會有變化嗎?

其實也有。

眾所周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亮和我們的情緒息息相關。實則是月亮也有引力,這個引力甚至還控製著地球上的潮汐。

地球的大半是水,人的大半也都是水,月亮在默默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

月亮依舊還是當年那個月亮嗎?

剛開始的時候,月亮離我們地球是很近的,隻有兩萬公裡的差距,但是每年都在遠離地球,到現在已經離開了38萬公裡了,這個速度雖然是每年3.8厘米的離彆,但是總有一天會徹底從我們能觀測的地方消失。

或許最開始的時候,真的是“舉手可近月”吧。

而月亮,也不是我們以為的“白玉盤”,而是有著坑坑窪窪的環形山,都是各種隕石撞擊形成的,現在的月亮也比曾經多了很多傷疤。

不過,我相信一定是有什麼亙古不變的。

不是山川也不是日月,而是我們華夏刻在骨子裡的情感。

是刻畫在《二十四孝》裡麵的孝道,或許大家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隻有我們華夏講孝道。

不是說彆的地方的人就不孝的意思,而是隻有我們將其作為了傳統美德。

有人說,華夏的孝是主在控製,是父親對兒女的控製,我們自己對父母是真愛假愛,自然不足為外人道。

不過,這種情緒確實是一直都沒變過,似乎兒女都會孝順父母,在雙方都正常的情況下。

而除了對家庭的孝順,還有對國家的大愛。

愛國是什麼?

是荊軻明明知道自己會死在大秦,也依舊懷揣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堅定地走上了這條“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道路。

是文天祥“不指南方不罷休”,是嶽飛“收拾舊山河”的堅持,是辛棄疾“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悲哀。

六國即將被全滅,也依舊有人抱薪救火,希望為自己的國家延續上一口氣。

而大宋風雨飄搖,也有忠君愛國之士想要為了國家,用自己的生命來鋪路。

隻不過,總有不爭氣的皇帝,即使飯喂到了嘴邊,也不會自己去吃,錯過了無數個翻盤點,最後還哀歎不是自己不行,而是時運不濟。】

雖然這次江思瑤沒有指名道姓,但是趙匡胤已經有了鮮明的認知,就是在說自家這個大宋。

隻不過……

“這,究竟能多奇葩啊?怎麼能這麼菜?我們大宋是沒有武官嗎?”趙匡胤有點崩潰,是真的,甚至已經開始自稱“我”了,他聽著天書的話,有些羞恥,承認自己是大宋的開國皇帝這件事。

趙匡義遠比自己的兄長更丟臉,雖然他現在還什麼都沒做,但是天書說得很清楚。

這批後人,是屬於他趙匡義的,不是他個趙匡胤的。

宋朝重文抑武最早完全可以追溯到他趙匡義的頭上,而他哥怎麼都是武官開局,對武將不會壞到哪裡去。

當然,趙匡義的想法也不是完全正確的,因為他哥自己就重文抑武,有不少政策呢,像是讓文官掌握軍政這樣的,他哥也在做。

隻不過,和趙匡義不同的是,他哥是知道戰場情況瞬息萬變的。

趙匡義這個騎驢狂奔兩百裡,逃命本事一流的高粱河車神,明明沒有作戰指揮的能力,偏偏發明了陣圖,讓軍士按照他的想法來打仗,離譜的很。

而且也完全是他自己的後人,他哥的後人也是有付出的,第七代的時候就已經奪回皇位了,隻不過已經到了南宋了。

兄弟倆都不開心,而這一不開心,就想要數數家產,看看什麼時候能打仗。

趙匡義現在是專注搞錢,為了讓自家哥哥能在活著的時候多開疆拓土一點。

趙匡義是有點愁的,他想著萬一這回還教育不好子孫後代的話,會不會就暴露了,是他們老趙家的基因問題。

不會隻有他大哥一個人是有實力的人物吧,歹竹出好筍?

趙匡義努力埋葬自己的憂慮,跟著哥哥一起考慮錢夠不夠打一場漂亮的戰役。

人是這樣的,在天書反複說了大宋有多慫之後,幾乎所有聽到的宋,都憋著一口氣,想要打一場漂亮的戰役,混出點人樣來。

而開國皇帝趙匡胤也不例外,他甚至都忘記了,自己就是個從戰場上拚殺出來的人,下意識把作戰方案定製成了以弱勝強的模板。

還是張遼、孫仲謀那種,八百對十萬多懸殊兵力差的極限布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