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二十二章 華夏曆史五千年(1 / 2)

當李曉詩的身影再次出現在天幕之上的時候, 離上次僅僅相隔了一天。

曆朝曆代,所有具有代表性時期的朝代中, 所有人的頂頭上, 都出現了一道濛濛的白光,散發著盈盈光暈。

身穿小襦裙的女孩兒走進畫麵中,頭上的兩個發包邊上垂下的發帶隨著她的動作一晃一晃的。女孩兒麵容白淨, 笑容甜美。

【嗨, 大家好呀,我是李曉詩。是一名來自未來的初中生。】

所有正在田裡勞作、渠裡服役、饑荒等死、戰場廝殺、戲樓聽曲、登山遠望……返鄉途中、朝堂之上的人們都呆住了,愣愣地看著這突然出現的、巨大的天幕。

他們之中,有的人覺得這天幕很是眼熟,好像之前見過, 有的則是揉了揉眼, 不可置信地望著這再次出現、堪稱舉世獨一奇觀的一幕。

朱瞻基欣喜地來到朱棣的身前:“皇爺爺, 仙幕重現了!”

即將參加考試的蘇洵父子三人、猶在飲酒賞景的李白……甚至是無數無數正在街上行走的百姓們,都不約而同抬起了頭,看向了天幕。

李曉詩穿著翻找出來為了出去踏青買的襦裙,梳了雙丫包包頭,站在了上下五千年、數不儘的先人麵前。

縱然心跳如擂鼓,李曉詩依舊沒有弱了架勢, 肩挺背直,昂首挺胸地站著,再一次做了自我介紹。

鄭重其事。

上一次自我介紹完全是牽線木偶, 不明白其中意義,這一次則是背負了五千年的積澱,心情激蕩。

她雙手交疊,俯身向下, 向著哥哥昨晚出門為她買回來換上的高清攝像頭,深深鞠了一躬。

“前輩們好。”

她在向上下五千年的所有先人們鞠躬,問好,表示敬意。

李瑉站在鏡頭之外的地方,望著妹妹牆上他今天背回來安裝上的大顯示器,視線落到了李曉詩的身上。

“哥哥,這是真的嗎?”

“哥哥,為什麼不讓百姓們看到我的錄、直播呢?這不公平。”

“哥哥,幫我修改一下吧。”

“所有的人,都有資格看到,所有的朝代,都應該要看得到。”

“人人平等,不是嗎?”

“哥哥,我知道你是為了我,不過現在我已經不害怕了,我很高興,這個係統能夠選中我。”

“哥哥,謝謝你呀。”

“……”

聽說和她對話的都是曆史上已經逝去的人之後,妹妹明明臉都嚇白了,但等理解了事情的全貌,還是第一時間就說出了她的想法。

那些大片大片飄過的“彈幕”,原來都是千千萬萬百姓們看到她直播後的反饋。

她並不認為統治者、名人,和彆人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既然他們能夠看到,那麼天下之大,萬萬千千的老百姓們都該有資格看到才對。

誠然,對於時代的發展來說,這些統治階級的確是最應該從現代的思想和知識中學到新東西的人,他們的問題也是最應該被李曉詩看到的。即便百姓們不理解,不明白,就算看了也改變不了什麼,但無論如何,一視同仁地觀看直播,是他們該有的權利。

所以,他連夜去買了新的攝像頭,又在今天白天出門買了新的顯示器,給設置彈幕區留出了更大的位置。雖然他的錢包癟了,可能要吃好幾個月的饅頭鹹菜,但為了妹妹、為了她的這份心意的話,也是不值一提的。

李瑉目不轉睛地看著妹妹。

小姑娘正在對著鏡頭說開場白,可他腦子裡都是昨天她雖然沒有血色但堅定的麵龐。

他忽然理解了為什麼須知上寫“概率低”、還能選中他妹妹的原因了。

李曉詩自我介紹完畢,她來到原定的位置上坐下。

屏幕上已經開始有彈幕了,但內容不多,稀稀落落的。這也和她哥哥堅持要給設置一個彈幕過濾機製有關,被係統平台判定為無關緊要的“灌水”內容,就會被概率過濾掉。

她笑起來臉上有兩個淺淺的梨渦:“我知道,可能很多人知道了我是後世之人以後,都會對我所了解到的曆史感興趣。比如王朝的更迭、或者是帝位的傳承。”

【但其實我也不是很清楚。我現在剛上初中,學到的內容也都隻是我之前念給大家的內容。不過我特地去查找了資料,從我哥哥那裡學會了朝代歌,概括了華夏上下數千年的王朝。現在可以作為前言來告訴大家。提前讓大家直觀地了解一下我們華夏五千年的曆程。】

朝代歌?

即便很多朝代的統治階層還都不能理解這突然出現的天幕是什麼東西,還在為這震撼一幕感到驚疑不定,但此話一出,他們不約而同都轉移了注意力,開始關注起了李曉詩話裡的內容。

這是要說朝代之間交替輪換的童謠嗎?

劉徹幾乎是立刻就站了起來,為了之前直播內容正在心焦的憂慮也被暫時放下。

“給朕記!”

他倒要看看,是誰在大漢之後、取而代之。

像他這樣的還有不下百位的皇帝。

朱元璋大笑一聲,看向身邊的太子朱標:“標兒,你說,這是不是老天對我們大明的恩賜?”

以標兒的優秀,大明的未來也定是一片坦途,大明統治,必千載不滅!

康熙帝亦是朗聲笑道:“記!讓朕看看,大清之後,又有哪些傑出之朝!”

溥儀呆呆地坐著,麵前擺放著退位詔書,看不清表情。

李曉詩清清嗓子,這段她在休息日也早起背下的朝代歌,是她認為的,能夠給這些君王們的、她們想知道內容的最簡單的途徑。畢竟她不是什麼老學究,也不是什麼資深曆史研究者,知道的實在有限,不如直接全告訴他們,讓他們先大概了解,在之後的“曆史錄作業”中再自行尋找相關信息。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夏商周的開國君王們都苦笑。

他們連王朝的崩潰都已經知道了,現在再次聽到這些,真的沒有其他想法了。

嬴政更是臉色冷淡。

不就是漢嘛,已經知道了。

昨天得知了秦二世而亡的扶蘇微垂著眼坐在下方,漸漸攥起了拳頭。

漢。

兩漢?兩漢是什麼意思?

劉徹有點懵了。

他很確定在他們大漢之前沒有彆的漢了,如果是和西周東周一樣的話……西漢東漢?

他們是哪個漢?

大漢又為什麼會被分成兩個??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自此完。】

李曉詩的一段話,在數不儘的百姓中沒有引起什麼波瀾,或許他們隻知道,這仙幕上的小仙童誦的詩歌聽起來還挺順口的。但在懂文識文、有知識有見識的統治階層和文人士族中,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瞬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三國亂世。

所有人都震驚地看著天幕,不知道心中該有什麼想法。

三分魏蜀吳他們懂,反正遲早都會稱帝。但——魏蜀吳過後的晉是什麼意思?

這場曠世大爭,難道勝者不應該是他們之中的佼佼者、曹劉孫之一嗎?

晉又是哪來的??

現在還有哪一方勢力,是能夠橫掃天下,奪取這三大頭勢力,建立新政權的嗎?

唐。

李世民敏銳地察覺到,或許之前的想法錯了。

他認為,晉之後就該到隋、到唐了。

沒想到這裡竟然又把南北朝給算上了。

可是如果算了南北朝,那晉之後,南北朝之前,這亂世之爭,也要全被寫進李曉詩的“曆史課本”嗎?

那得等多久才能到唐?

……

不敢想象,太恐怖了。

明。

朱棣捏緊了拳頭。

朱瞻基見狀,連忙貼心地給他皇帝爺爺揉開手指。

明之後是清,清之後就沒了。這放在誰身上都會生氣。更何況是他們家這位用實際行動昭告天下要“天子守國門”的永樂皇帝。

皇朝紛爭,能者得之。這本身就沒有什麼錯。

但你清奪了我們大明的天下,就是這麼造磨的?

要知道,這可不是說“皇朝至此延續”,而是“至此完”!

如果是你們清能一直守著天下,倒也好說,可皇朝都沒了,這是怎麼才能弄成的啊,簡直無法想象!

仙童的時代應該是非常好的,但她說清朝已經完了,那她又是身處什麼地方?

不會不在華夏了吧?!

作孽吧清。

康熙一掌拍在桌麵,震起奏章紙張數本。

周圍人驚慌失措地喊“皇上息怒”,他卻都聽不到了。腦子裡來來回回翻轉回響的,都是李曉詩的最後一句。

皇朝至此……什麼?

……完?

天下敗在了大清手中??

李瑉已經坐下,他從樓下拿上來了水果和牛奶,現在正慢悠悠地給妹妹削蘋果。

這段口訣說出來,能給古代的皇帝們造成多大震撼他能想到,更彆提妹妹還要求把所有朝代、所有人的觀看權全部給打開了。

隻從那驟然翻滾起來的彈幕就能知道那邊有多混亂。

嘖,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爆炸啊。

李曉詩背誦完成,看著湧動的留言,哥哥說是彈幕——他們都好激動,這短短的朝代歌,應該能夠把華夏的經曆告訴他們一部分了吧?

偶爾還能捕捉到一些熟悉人的問題,李曉詩隻看,一個都沒有回答。

看了一會兒之後,李曉詩挪動鼠標,移到了之前在哥哥的幫忙下、搜索出最理想最合適給他們看的視頻的瀏覽器上。

《華夏曆史發展混剪》

哥哥說,不僅可以直播她本人,還能在屏幕區域給她劃出來一部分,改成捕捉屏幕,用作播放她在觀看的視頻。

穩了穩有點澎湃的心潮,李曉詩重新看向鏡頭。

“各位前輩們——”李曉詩儘力穩住聲音,莊重而嚴肅地端著嗓子,繼續說道,“可能一個口訣不能夠清晰地展現出華夏五千年的曆史發展,所以,我同樣找來了更為直觀的資料。接下來我會和大家一起觀看,希望觀看直播的無論是誰,大家都能認真對待、我們的曆史。”

把早就組織好的措辭說出,心中默念這是排練好的、排練好的,彆緊張,李曉詩點開了早就準備好的視頻。

所有人的注目中,仙童所在的地方移動到了天幕下方一角,而剩餘的部分、偌大的幕布,則是突然變成了黑色。

完完全全的黑。

把整個天空都要蓋住一般。

正當百姓們都在為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而感到恐慌、高喊著“天罰!”“這是天罰!”時,一道巨大的聲響猛然在天地間響起。

厚重而悠長的鐘聲遙遙飄來,宛如雷霆乍起,卻似雲端回味,在天邊由遠及近。

而後,純黑的天幕從中間緩緩向兩側分開,像被什麼給撕開了一樣,露出了黑幕之下的、另一個世界。

高大巍峨的山川、滔滔不絕滾滾東去的江河,雲卷雲舒、日月變幻,壯闊而波瀾的山河為襯,一行筆力虯勁、龍蛇鳳舞似的大字緩緩浮現。

——華夏曆史五千年。

所有人都被這天神般的景象震撼,君臣端坐、目不轉睛,文人怔然、無不驚愕,百姓混亂、高喊神明……

華夏曆史五千年。

能夠理解這行字的人都在心中反複地念著,即便天幕山河壯闊,他們也完全無法把視線從這行字上挪開。

明明字形都不一樣,閱讀方式也不一樣,可是他們發現自己就是能夠看懂,並深深地為這行字下深埋的厚重感而感到戰栗。

……這是我們的史詩。

人間混亂,天幕之景卻不因這份混亂而停滯,依舊按照既定的軌跡播放著。

鐘聲不歇,號角聲起,昂揚激越的樂聲中,有人影出現在了天幕上。

那人身裹獸皮,臂膀裸露,脖頸手腕都帶著獸骨獸牙磨製成的飾品,散亂的頭發披肩而落,正高舉雙臂,目視上天。恢弘的號角聲中,鏡頭拉遠,成百上千的人在他身後出現,他們跪地,他們呐喊,他們向蒼天叩首。

【涿鹿之戰】

大字躍起,背景再變。

獸皮加身的人們手中高舉木棍,棍上或綁石塊或係獸骨,成兩軍之勢奔跑對峙,嘶吼交戰。

小字緊隨其後,敘述著這場原始戰爭的情況。

【約公元前2500年,軒轅與蚩尤戰於逐鹿。】

天地變色,曠遠空闊的大地一轉變為雲翻風詭的天空,日升月落,人影變遷。

【公元前2697年,黃帝紀元元年】

悠長綿遠的鐘聲陡然停止,鼓聲暴起,咚——!

許多正在仰著脖子看天幕的百姓都被這一聲嚇得頓時哆嗦起來,剛剛定下來的心神再度七上八下,險些直接跪倒。

而文人墨客天地君臣們注意更多的、則是在這一聲之後出現的字體。

【夏】

【約公元前2070年】

夏字比之前的“逐鹿之戰”還要大,且奪目。

鐵筆銀鉤,飛白墨濺。

而後邊作為背景的,則是第一次出現了建築。

他們心中猶疑,卻又隱隱覺得猜測無誤。

天幕這一次,是在用這樣的方式、將曆史的變遷一一展現。

仙童李曉詩所言的“資料”,正是記錄著這份內容的驚世巨作。

仿佛為了印證他們心中所想一般,天幕上畫卷一樣的情景再次變化。

號角不歇,戰馬奔騰,金戈聲聲。和逐鹿之戰的類原始戰爭不同,這場交戰出現的武器要更為精良,聲勢也要更為浩大。

天幕正中,和【逐鹿之戰】一樣規模、一樣字形的四個大字出現,帶著同樣的一行小字。

【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桀,夏朝滅亡。】

還未出現的敗仗被用這種形式播放出來,夏王朝眾人本該誰也提不起興致,但他們卻全無頹態,專注而認真地看著天幕。

天幕上叫做“字”的東西,可以學習;

天幕上那些人打仗用的武器,可以學習;

天幕上出現的所有東西,都可以學習。

下次不知道還會不會能夠看到天幕,更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繼續學習,所以、要抓緊時間,抓緊一切時間,去理解、去體會,去儘可能地記住、去學習去模仿,這上天恩賜、能從後世流露出的東西。

巨大的商字過後,再出現的是和【牧野之戰】【鳴條之戰】一樣的字體排版。

【牧野之戰】

【武王克商,商朝滅亡。】

然而畫麵再變,卻不是什麼王朝什麼戰役,是兩行占據著屏幕正中的小字。

以獸骨龜甲做背景,小字雖小,對於觀看天幕的人來說,依舊很大。

【甲骨文。是華夏已發現的最早、體係最完整的文字。】

【華夏最早文字可查的曆史,自此而始。】

所有文化崢嶸的朝代,所有意識到這行小字對文化和史學意味著什麼的觀眾們都再忍不住,唰地站起,臉色漲紅。

甲骨文、甲骨文——

華夏最早可以研究的曆史,是從這裡開始的!

這些龜甲獸骨可以從哪裡得到?好想弄來一觀!

和妻兒一起觀看天幕的王懿榮嘴唇顫抖,伸手遙遙抓向天幕,眼眶在一瞬就紅了起來。

這是那些“龍骨”,這是他收藏研究的“文字”,這很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被後世銘記的事……

它們出現在了華夏五千年的概要中,以一個文化的形式,衝進了被王朝和戰爭統治的概要中。

這就是文明啊——

這就是文明啊!

王懿榮伏掌而泣。

天幕之上,鼓聲疊疊,巨大的【西周】破躍重重刀兵應然出現,為仁義開國暴虐亡國的夏商畫上了句號。

金戈聲消,鼓點漸急。

【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厲王逃亡。】

而隨著畫麵的轉變,和【西周】一樣的【春秋】兩個大字出現,所有鼓聲刹那便被箏聲取締,一瞬間,仿佛麵前被展開了一副全新的畫卷一般。

【春秋】

【約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姬發頹然而坐。

東周。

原本在聽到“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半”的時候還在疑惑。

雖然知道了周被分為了東周和西周,在想或許這個“分兩半”是指東西周的兩半,但又覺得無論如何東西周也該合在一起說,比如“一統秦兩漢”,放在一句裡才是,怎麼會是一半跟夏商,一半單獨說呢?

而現在,看到這個以朝代名稱模式出現的、大大的“春秋”二字,他終於懂了。

原來“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半”並不是為了順口而改的“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半”而是真的、字麵含義的,東周被分成了兩半。

東周甚至都不配擁有一個像“西周”一樣的出場。

在這浩浩長河中,屬於東周的年歲裡,“東周”或許將永遠地成為一個背景,一個陪襯,一個明明存在、卻完全無足輕重、不被任何人放在眼裡的朝代。

而更為輝煌的、被全部人所銘記的,或許隻有“春秋”、以及那個還沒來得及出現的另一半了。

樂聲錚錚,春秋二字消失,天幕上再次出現了和“甲骨文”出現時同樣的一行小字。

【公元前722年,史書《春秋》編年始於此】

所有史官紛紛肅容,雙目卻炯炯,緊緊盯著天幕之上的這一行字。

《春秋》,一本不過萬字的史書,竟能與“甲骨文”這種發現放在同樣的位置,以同樣的方式,擠進“華夏五千年”的發展史中,在被戰爭支配的王朝更替中,占據著自己的一方天地。

後世之人竟從未輕視過它們、甚至將它們與王朝放到了同等的地位。

許多史官和修史者都忍不住潸然淚下。

為這份敬重,為這份傳承。

錚錚樂聲宛如流水,悅耳卻不平和,步入佳境。

天幕之上——

【公元前679年,齊桓公稱霸】

【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

春秋。

齊桓公撫掌大笑。

那幾個稱霸的比他都要晚,但“齊桓公稱霸”五個字是最大的,占據著這一畫麵的主導位置。

春秋五霸、春秋五霸,好名字!

樂聲逐漸急促、音轉激昂,節拍也越發明顯。簡筆的輿圖之上,一道紅線蜿蜒勾住聯合了晉楚二地,為這春秋史上的第一次弭兵之盟勾勒出了形狀。

【公元前579年】

【晉楚盟和】

周靈王二十六年,第二次弭兵會盟前夕。

十四國的士大夫齊聚商丘,正待會盟,誰知天幕於此時出現。

此刻,所有代表本國君主的士大夫們都肅穆地仰視著天幕,對那一行小字進行了莊重的注目禮。

弭兵會盟,停戰協議。他們身負重任,為了一時的安和,來代表國君向晉、楚示弱,奉晉楚兩國共為霸主,大家一起上貢,以求和平。

但這次和上次完全不同,這次前來,劍拔弩張、危險重重。能否成功暫且不論,但參會過程一定是在凜然的殺意之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