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一生為曹操做的貢獻也的確不小,他為人正直,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可以說得上是大漢忠臣的典範了!”
說到這兒,李曉詩壓低了聲音,小聲補充了一句,“我還看到有人說,荀彧和周瑜,是東漢末年兩個倒貼的白富美典範。”
一直在聽著天幕講曹袁的周瑜:……?
什麼?
他表情有些遲疑。
聯想一下自己的經曆,倒貼一詞是怎麼放到自己身上的倒是不難理解,可……白富美又是什麼?
某個東漢末年的位麵中。
還未歸於曹操的荀彧表情漸漸裂開。
公達、奉孝,提到這些人倒是很正常的,可倒貼……
旁邊和他一起喝酒品茶看天幕的郭嘉要笑翻了。
他誇張地揩揩眼角,樂道:“文若啊,其實這白富美一詞也並不難理解其中含義,拆開來看就是。我猜,大抵是既白、又富,還美的意思罷?”
荀彧額角一跳,但優秀的涵養讓他沒搭理郭嘉這沒個正型的揶揄。
反而是郭嘉還覺得不滿足,裝模作樣沉吟片刻,又笑道:“文若歸了曹操,還要帶上我們,是為‘倒貼’,那我與公達豈非成了‘嫁妝’?”
荀彧:……
他有點頭疼地看了眼郭嘉,稍稍一頓,然後溫文笑道:“奉孝此言差矣,端是陪嫁婢子才對。”
嗬,同歸於儘吧。
聽他也開起了玩笑,郭嘉一愣,隨後哈哈大笑,再眨眨眼,似模似樣地拱手一禮:“嘉榮幸之至。”
荀彧:……
荀彧麵無表情。
和個厚臉皮的混不吝做朋友好累。
煩了,毀滅吧。
把夾帶的私貨“荀彧”推銷了一下,李曉詩輕咳一聲,又把話題轉到了袁紹那邊:“袁紹和曹操就不一樣了,本身就是世家,名聲就足夠吸引各種人才了,不用再費儘心思去招攬。而且也不是人才挑他,是他挑人才。身為袁氏子弟,他完全有這個實力去這樣挑剔。”
“如果曹操是‘唯才是舉’,那袁紹用人的標準就是‘德才兼備’。也就是說他要的人才不僅要有才,還得有一個好名聲好品德才行。”
“像那時候經常有一些文人集會、品評人才的交流會之類的,袁紹要的就是那種各方麵都很出眾的人。如果要是才乾很多,但少了點德行,或者兩人有仇,袁紹估計就不太喜歡。袁氏四世公,要的手下、身邊的人,當然也都得配得上袁氏才可以。”
“而且真要說起來的話,袁紹當時就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嗎?當然不是啊,他機會大著呢。隻要他肯,那曹操也是搶不過他的。隻不過袁紹性傲,連用人都講求一個才高德潔,他當然是看不上這樣的手段,不屑於去弄這樣的事。但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曹操已經做成了這件事,他就是想搶也來不及了。這也就導致了在政治上袁紹就平白慢了曹操一步,有點反應慢。”
李曉詩歎氣:“但又因為袁紹本人也很愛思考,所以他一般都是采用自己的意見,謀士們和自己的意見相衝突的時候,他就會陷入猶豫,不太重視謀士們的想法。次數多了,他和手中的人才們慢慢就會離心。平日裡可能還不顯,但一到有大戰的時候,這種矛盾就爆發出來了。”
“曹操在官渡之戰前夕,他心裡是忐忑的,不知道該不該打,因為無論怎麼看,曹操的勝算都是很低的。這時候郭嘉為了鼓舞曹操,給他打了個定心針,也就是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從各個方麵、全麵地分析了曹操袁紹兩方的優劣,讓曹操和曹軍都大大受到了鼓舞。”
題外話講完,直播的內容終於要歸到了官渡之戰的正文上。
李曉詩把課本拿起來,官渡之戰的插圖展示了一下:“袁紹埋下的禍患之一在這個時候就被點燃了引信。由於內部矛盾,袁紹的謀士之一臨陣反水,去投奔了曹操,為曹操出謀劃策,成功讓袁紹吃了這一敗仗。曹操采用聲東擊西,逐個擊破的戰術,成功燒掉了袁紹全部的軍糧。沒了軍糧,袁軍很快就潰敗了,袁紹主力被殲滅,潰不成軍,無奈隻能帶著八百殘兵逃離黃河。”
“官渡之戰的勝負,昭示著北方的最終歸屬。”
“曹操勝利,袁紹失敗,曹操就成為了北方最大的勢力,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李曉詩沒有詳解官渡之戰的示意圖,但天幕前觀看的人卻是各個聚精會神,研究著那個看似複雜其實很簡單的圖。
李曉詩也沒有暴露那個反水的謀士姓名,雖然她知道,隻按照課本上的內容講了講這戰爭。
然後她看向下頁的內容,抿嘴一笑:“官渡之戰講完了,那就來到了赤壁之戰。”
她笑得很燦爛:“這也很巧合,赤壁之戰的最大高光人士,就是之前說到的‘倒貼白富美’的另一位啦~”
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