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第九十課 政變(1 / 2)

李隆基的臉色一下子就沉了下來。

他知道“粉”是什麼意思, 李曉詩之前曾經說到過“秦始皇有很多粉絲”,但其實粉是什麼黑是什麼都無所謂,因為所有人都希望他“早死”, 這一點他可是聽得明明白白的。

他也知道後世之人對皇權沒有敬畏心了,但——再沒有敬畏心, 也不能這樣惡毒地盼望彆人早死吧?

李隆基捫心自問, 實在不能理解,他一個明君、雖不能拍著胸脯說一定比秦始皇比太宗更“偉大”, 但政績也絕對不錯,那些人憑什麼盼著他早死?

還有,晚年昏君?他不相信。

怎麼可能呢。

李隆基視線牢牢鎖在小天幕的李曉詩身上。

這死丫頭到底想做什麼?存了什麼壞心?

她是武則天、還是太平的“粉”?

是來為那些女人說話,想要篡取李唐江山的嗎?

李曉詩完全沒察覺到, 她已經背負上了另一些時空中的、來自好幾個李隆基的猜疑。

她正合上課本, 把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從手邊抽起來, 放到了最上邊一層,低頭看了好幾眼。

“剛剛有觀眾問我,說想了解一下李隆基是怎麼才在‘皇位鬥爭’中獲勝, 登上皇位的,那這節課的內容也說完了,咱們就來簡單地聊一下吧。”

李曉詩提前給大家打預防針:“我知道的也不是特彆多, 我不是專業的,隻知道大概,所以咱們隨便說說,主要是理一個脈絡。要是問我更細致的比如‘政變是在哪一天’‘什麼時辰’之類的, 我可是不知道的哦!更不會回私信哈。”

太平公主知道這大抵是說給自己聽的。

李曉詩一直以來展現出來的,應該都是不願意過多乾涉這些“內部爭鬥”的旁觀者。

她從來扮演的都更傾向於一個“引路人”的角色,多數時候, 她哪怕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出發點和最終著落點也都是為了百姓。

她好像對他們這些“統治階層”都沒什麼“好感”,就算是像秦皇漢武那些,被她稱讚過的,公開說過“很喜歡呀”的,也從來沒有偏心地忽略過失和掩蓋批評。

連太宗和母親那樣“華夏唯一的女皇”也被她批評了呢——所以太平公主很配合,聽完李曉詩的話,立刻就向天幕表態了,表示自己不會問那些,也不會發私信。

本來麼,她就隻是想知道李隆基這小子到底做了什麼,也不打算攔著李隆基知道。

雖然她經此能夠了解到李隆基會用什麼手段,但他也完全可以在得知自己以後會做什麼之後、就提前進行部署或調整戰略。

而且現在大家都知道了他以後會帶領大唐蒸蒸日上,想來這小子也更好收攏人心了——無論如何,他們兩者之間門還是要正常鬥爭的。

誰也不會想著去依靠天幕作弊走捷徑,畢竟是李家內部的爭鬥,憑本事憑手段、還是要看各自水準的。

“醜話說在前邊”的part過去,李曉詩手指點在筆記的一段前,點了點頭:“要說李隆基登基,還要從武則天的去世開始。我們之前說過,武則天在病重的時候把皇位還給了唐中宗李顯——但其實,那並不是武則天主動還的。”

李世民眉毛一動。

這……是說武氏不願意把皇位還回來?

但這不合理吧?

她已經把李顯重新立為皇太子了,不就已經表明了她打算歸還李唐江山麼,怎麼會不願意呢。

而且李顯已經是皇太子,等她去世,李顯不就自然而然是皇帝了麼?

她不可能還想著把皇位給武氏家族啊,要是打算給,那早就給了,還用特地把李顯接回來?

所以啊,已經在那種時候了,武則天怎麼可能還有彆的想法——如果真是這樣,在接回李顯、又封李顯為皇太子,結果自己和武氏一族還有異心的話,那她死後,武氏家族豈不是會立刻遭到清算?

按照天幕這一節課內對武則天的講述,按照他從中描繪出的武則天這個女皇的形象,她不可能這麼糊塗啊。

武則天當然不可能那麼糊塗,還想著把天下給武家。

但她也不是完人,她也會犯其他的錯誤。

“她是被逼著退位的。”李曉詩道,“武則天晚年也和大多數皇帝一樣,變得耽於享樂。由於她的兩位男寵插手朝政,且行事過分,當時就發生了一場政變、在武則天生病的時候,逼迫她退位,傳位給李顯。”

“武則天退位後,也不打扮了,麵容憔悴,完全沒了之前的風姿。一次,她對李顯說:我把你接回來,原本就是要把位置給你的,可是他們這樣逼我,把我弄到這裡來。李顯很慚愧——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的原因,在武則天死後,李顯沒有對武氏族人進行清洗,甚至依舊在重用武氏族人以及武則天的舊人。”

武則天長長歎了口氣。

李顯不是個惡子,她當時廢他,也不僅隻是為了給自己鋪路,實在是這孩子對韋氏的偏心和倚重,有些過了。

上官婉兒見狀,便主動過來給她揉按著額邊穴位。

伴著李曉詩的聲音,和上官婉兒的揉按,武則天緩緩闔眼,閉目靜聽。

“武則天的舊人裡,有一位是至今依然會被很多人提起的,上次咱們在帝都的時候,不是給大家看過一個現代的遊戲麼?那次就給大家展示過這個人,是一個武器是筆的女性——對啦,就是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和武則天李治的這個恩怨咱們就先不說了,這些和接下來的事是沒有關係的,但上官婉兒是一心一意為武則天做事的,這個是很重要的——她在政治等方麵的能力是不用質疑的,而且她又受了武則天很多的教導,可以說幾乎就是武則天政治理想的繼承人。”

李曉詩對這位封建囚籠裡出來的事業型女性和對武則天一樣,都有種由衷的欽佩。而對一些在古代看來似乎是離經叛道的事,她就沒了什麼感想,說起來時聲調很平:“在武則天身邊做事的時候,上官婉兒名義上是唐高宗的後宮嬪妃,因為武則天要用她,但是普通的女官是不能進行相關工作的,所以武則天就借自己是皇後的便利給上官婉兒按了個後宮的位份——武則天死後,上官婉兒又成了中宗的後宮之一。”

諸天位麵中,一片寂靜。

就算知道這多半就是個形式,高宗中宗未必真跟這位上官婉兒有什麼,都是為了讓她理所當然地接觸政事而已。

但,一想到父子倆共有一個女人,許多人還是覺得三觀受到了嚴重的衝擊。

嗯……這在唐朝,難道很常見嗎?

沒記錯的話,武則天在是高宗的皇後前,曾經是太宗的後宮吧?

你們李唐……??

李隆基如果能知道他們的想法,一定會冷笑:雖然他很不待見這兩個女人,但——很常見啊,怎麼了?

唐以後的朝代、宋明清的倫理大拿文人們如果能知道李隆基的想法,一定會不客氣地啐他一臉:忍你很久了。

太宗高宗、高宗中宗,武則天上官婉兒,說得不好聽一點,雖然超脫倫理綱常,但那都是“父死子繼”,你呢?你呢?你呢?

退一萬步,假設搶爹的女人是李唐王朝的傳統,那楊玉環是你爹的女人嗎?啊??

她是誰的女人??

“唐中宗依舊在用上官婉兒和武氏的武三思等人,另外依舊很寵信自己的皇後韋氏。皇後韋氏也同樣是個野心勃勃的女子,她在中宗期間門也經常插手朝政——上官婉兒成為唐中宗的後宮之一後,皇後韋氏對她同樣很是倚重。”

“之前咱們也說了,上官婉兒的政治手腕是很夠的,她站靠在唐中宗這邊,中宗這邊的人都很信任她,所以當時的國家大事背後,不少都有她的身影。據說當時上官婉兒就曾經上書提議,要將全國範圍內‘成丁’的年紀往後推一歲,把‘入老’的年紀往前提一歲——也就是晚一年服役,早一年退休,這政策大家覺得怎麼樣?”

無數的百姓們一聽到這個,眼睛齊刷刷都有神了起來。

兵役徭役都可以少兩年!!

這是德政啊!

請務必推行啊!!

希望他們的陛下也可以實行這政策!

李曉詩搖頭:“但在唐玄宗登基後,他說上官婉兒這是收了私賄,這行為是在‘妖買人心’。”

百姓們:…………

武則天拍了拍額邊上官婉兒的手背,換來對方一聲笑:“婉兒無事的,並不會因此覺得氣憤。”

政治鬥爭本來就是這樣,勝者為王。

既然李隆基勝利了,那史書中對她的描述,自然是任由對方書寫了。

她看得清,也不會多有無用的氣惱。

“由此就可以看出,唐玄宗對上官婉兒、或者說是韋氏這一派的人,討厭成了什麼樣子。”

李曉詩道,“但他的正式出場還要往後再放一放,因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沒有出來呢——大家都知道唐朝內部的這個政權更替是很複雜的,複雜當然不僅僅是複雜在‘中宗死後睿宗繼位’這麼簡單。”

完全不了解內情的觀眾們:……這還簡單?

這當然簡單啊!因為事實比這個要複雜無數倍呢。

李曉詩一點一點捋著當初差點把自己都給繞進去的內容:“當時,中宗是皇帝,太子是李重俊,但因為李重俊不是皇後韋氏所生,所以韋氏和安樂公主一心想要效仿當初的武則天,她們想讓安樂公主當皇太女,安樂公主還曾放言說‘阿武尚為天子,我本天子女,有何不可’,直接稱呼自己的奶奶為阿武——加上中宗對這母女倆實在太過寵信,李重俊無奈發動了政變,他帶兵衝入武三思府邸殺了武三思,又進宮去準備殺掉韋氏和安樂公主還有上官婉兒,再逼中宗退位禪讓——大家可以看得出,他也想要效仿前人。”

李世民:彆效了……真的。

大唐不能這麼亂啊!!

“但李重俊失敗了。上官婉兒得到消息後帶著皇帝皇後等到了玄武門上,支援的兵馬到場,李重俊被殺。這也是唐朝先後四次發生在玄武門的政變中的第三次。”

李世民:……

真彆學了,真的。

“有了這麼一件事,上官婉兒意識到,自己不能這樣認死了韋皇後這一派,所以她開始聯絡和韋氏公然對立的另一派——武則天的另外一個兒子和女兒,睿宗李旦、以及咱們要說到的,另一個十分重要的人——太平公主。”

“和韋氏不同,甚至和武則天也不同,太平公主身為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女兒,她身上流的是李家的血,頭上頂的是李家的名,無論是私心還是大義,她和韋氏都是天生的對立麵,她是一定要扶起李唐正統的。所以她和韋氏集團極其不對付。而且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一樣,自小長在武則天身邊,耳濡目染,政治手段和嗅覺都很敏銳,她在朝堂中有著自己的勢力,遠比把朝堂搞得一塌糊塗的韋氏母女要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