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棚子 徐蘭和曉風看幾眼就下水田繼……(1 / 2)

徐蘭和曉風看幾眼就下田繼續收割稻穀, 田埂邊上的已經割完,這回母女倆合作,徐蘭割稻, 曉風接過稻穀放在田埂上。

這樣傳遞比兩人各自割然後來回放稻穀快一些,曉風也能歇一歇已經很累的腰。

雖然隊多台打穀機,但還是不夠用,唐啟陽還是用稻桶和人合作脫粒穀子, 他暼見小隊長帶來支援的二十多人下來沒有理會,埋頭乾活。

“唐大哥。”唐啟陽聽到薑建華的聲音停下活抬起頭,微笑打招呼:“小薑,你也來。”

薑建華戴著草帽微笑說:“是,我先去忙。”

唐啟陽擦著汗說:“行。”

徐蘭和曉風喝水後乾一會活聽側邊有不少人接唱歌, 母女倆向那邊看一眼,是來支援的人在唱, 歌聲聽著挺振奮人心。

隻是…,曉風說:“媽, 唱歌也費力氣,乾活時唱歌更費力吧?”

他們乾活想辦法省力氣,這些人乾活怎麼在浪費力氣?

徐蘭把稻穀遞給她說:“我也覺得是, 他們可能是在振奮士氣吧。”

“哦。”曉風接過稻穀轉身放下。

振奮的歌聲很快停下, 一眼望去梯田上下都是乾活的人, 但挺安靜,大家賣力地割稻穀, 抱稻穀,打穀子,扛穀子上去晾曬,這個時候沒有人會浪費力氣說話。

而這時, 盧大隊和支書還有兩個專家帶著方書記一行十幾人查看過沉甸甸金黃的稻穀,現在去查看差不多成熟的玉米,經過一片自留地,自留地裡大多是種著玉米,角落裡種著少量的菜。

各家自留地種的菜不太一樣,韭菜,有爬上玉米杆的豆角和青瓜,有種在玉米之間的紅薯和南瓜,偶爾在玉米地裡能看到綠皮西瓜。

但有一樣幾乎每塊地都有兩三棵,那就是結很大個的大番茄,番茄植株很大,搭著架,結的果子不少,有半紅的有青的,青的大小都有,有些節還開著花。

人群中有個人一開始就注意到不一樣的番茄,走過七八塊自留地後他問盧大隊長:“盧隊長,我看你們這裡種的番茄和西瓜看著很不錯,你們從哪裡買的種子?”

他雖然專研糧食種子,偏向玉米,但對蔬菜和水果也有一定的了解,這番茄的品種可以肯定不是市麵上有的品種,西瓜的皮顏色和現有的品種不太相同。

盧大隊長恭敬地回答:“方所長,是三隊的唐啟陽去年在縣城和人換到的種子,他換回來種上結出果後都很不錯,我去年就跟他買個西瓜,用裡麵的西瓜籽種下,能種出來,種出的西瓜也很甜。

至於番茄,隊和他關係好的覺得他種的番茄很不錯,就跟他要種苗來種,他們又留下種子,隊裡基本上都有親戚關係,大家就和他們要幾粒種子回來種。”

方所長聽了覺得奇怪,民間有能培育出蔬菜新品種的人?

方所長還沒多加思考,就到一隊的玉米地,一行人查看起玉米。

徐蘭母女倆合作割完一塊田,上田埂喝水,看向來支援的人乾活的地方,這些人乾活看著還行,隊裡的一些老大娘正去給他們送水。

他們的吃飯問題估計小隊長已經安排上。

兩人看幾眼就背著水罐向下走去另一塊田繼續乾活。

十點鐘的陽光開始猛烈,徐蘭站起來看一圈和臉上被曬得通紅的曉風說:“曉風,你回去吧。”

“嗯。”曉風應聲慢慢直起腰站穩,從早上乾到現在自己真的頂不住了。

臉上,脖子,手臂被稻葉掃到癢得不行,連背後都癢,她現在可是知道為什麼有人大熱天的在脖子上圍個毛巾。

同時在水田裡來回走,小腿被稻穀茬劃出一道道紅痕,火辣辣的疼!

曉風沒有逞強,上田埂把自己罐子裡剩下的水倒進媽媽的罐子裡,背著空罐子上去,經過爸爸身邊和他說一聲:“爸,我回去扛竹竿來。”

唐啟陽看她通紅的小臉說:“回去歇一會再扛來。”

曉風說:“爸,我還行。”

唐啟陽和她說:“剛剛來支援的人裡有你薑叔叔,回去和曉語說煮飯時多放點米。”

曉風應:“我知道了。”

曉風上去後,給唐啟陽遞稻穀的中老年男人給他遞著稻穀問他:“你家曉風扛竹竿來做什麼?”

唐啟陽雙手接過稻穀說:“太熱了,我搭個簡單的棚子,涼快點,我媳婦中午也有個陰涼的地方吃飯。”

他們打穀子的地方是個約三平方大小的小平地,搭個曉棚子很容易。

他們以前出任務時更困難的情況常有,所以去年沒有想到這點。

陽光實在猛,那人說:“也行,就是麻煩了點。”

唐啟陽說:“不麻煩。”

確實不麻煩,曉風半個多小時後扛來一捆竹竿,竹捆裡的竹竿有粗有細,還有竹片,裡麵綁有小段的細繩。

唐啟陽停下手裡的活,叫曉風回去後就把竹捆打開,把四根有尖頭比較粗的竹竿插進土裡,立在四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