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搬 初秋,山裡的野果正是成熟時,……(1 / 2)

初秋, 山裡的野果正是成熟時,孩子們安靜幾天又滿山遍野地去找野果吃。

稻穀和玉米長勢好,年紀比較大的人和同齡人談起這一季糧食的產量, 有效地緩解心裡的悲痛, 山村的生氣在逐步恢複。

稻穀抽穗彎腰漸黃時, 徐蘭和唐啟陽一點一點地為建房子做準備,唐啟陽去縣城幾回找買到幾個馬釘和一些小鐵釘回來備用。

徐蘭有時去上工,有時不去, 整家裡的菜地, 把玉米最下麵的兩片葉子割下扔給豬吃,讓玉米壟兩邊的蘿卜和包介菜能多照點陽光, 同時在這兩種菜的根部旁淋一些豬糞水, 兩樣菜長勢不錯。

喬怡現在沒有天天來給孩子們補課, 而是每周來三次,周一周三周五來。

九月後雨水少,徐蘭隔幾天進山給種的菜澆水。

忙忙碌碌,稻穀越來越彎越來越黃,可以看見這又是一個豐收季!

十月上旬, 梯田上下一片淺黃色,九點的陽光溫暖舒適,不少老農又蹲在稻田旁, 有老農用黑瘦乾枯的手托起沉甸甸地稻穗, 今年的晚稻看著比去年的還要好。

種地幾十年,在有生之年種出這樣好的稻穀, 老農黝黑皺紋橫生的臉上展露出滿足的笑容。

專家和領導們一波又一波地來考查。

這和普通人沒有關係,在等收割稻穀同時徐蘭又在山裡池塘網兩麻袋半大的魚回來,晚上和唐啟陽處理後洗乾淨醃製一個晚上。

等唐啟陽烘半乾後徐蘭拿去山裡掛上, 同時把之前晾的收回來,避過曉雯拿出來鋪在篩子裡,把篩子放在磚堆上曬,讓鹹魚爆曬在十月的太陽低下。

曉風四個中午放學回家,見家裡有這麼多鹹魚曬吃驚,曉風問徐蘭:“媽,爸怎麼買這麼多鹹魚?”

徐蘭回她:“我們家建房子和暖房的時候用。”

空間裡還有些新鮮肉和臘肉,但農村人平時買點豬肉真的很難,請人來乾活不好隔兩天炒一次肉。

T縣的河流和小湖比較多,鹹魚比較容易換到,天天蒸點鹹魚都沒事。

曉風想到平時爸爸已花錢多,擔憂問:“媽,建房子的錢夠嗎?”

曉語曉婕曉岱也擔憂看向媽媽,徐蘭肯定和她們說:“夠。”

曉風幾個見媽媽回答得肯定,放下心。

唐啟陽負責出去找人問建房子能動工的日期,提前去請會砌牆的人來幫忙,他請的人都答應來,他還請興陶兄弟倆下工過來幫忙打下手,兩人爽快答應。

萬事俱備隻欠收稻穀。

十月中旬,梯田上下一片金黃,學校放農忙假,秋收開始,這一回十二歲和十二歲以上半大的孩子同樣下田割稻。

這天早上,晨霧還沒有散儘,一群又一群人走進稻田,割稻,安置打穀機,安置稻桶,抱來還沾著少許露水的稻穀,稻穀脫粒,田野一片忙碌。

曉風脖子圍著一條薄的圍巾,兩個小手臂套著袖套,兩個小腿也穿上腳套,彎腰割著稻穀,她現在割稻穀已經非常熟練,不緊不慢地割著稻穀。

太陽升起,露水蒸發乾淨,被露水掃濕的褲腿變乾。

早上有一些人沒有吃飯或隨便吃一口就來上工,這時陸續有人給這些人送飯。

徐蘭家上工的三人是吃飽了再出門,並不餓,但曉語還是帶著妹妹們給他們送來些玉米餅子。

離中午還很久,徐蘭和唐啟陽曉風不餓也吃兩個。

中午的陽光還是比較熱,十一點左右曉風回家扛來竹竿給爸爸,唐啟陽又在他打稻穀的地方搭起一個簡易的棚子。

中午這點熱大部份人能承受,這回唐啟明沒有叫人搭棚子。

正午,大家陸續停下去吃飯,徐蘭也停下向唐啟陽那邊走去,曉語正好送飯來。

徐蘭和唐啟陽吃完飯,曉語挑著兩個小竹筐回家。

吃過飯大家都沒有立即上工,坐著歇一歇。

徐蘭和唐啟陽安靜坐著休息,另一側三個人談話。

一人說:“早上方書記又來了。”這幾個月他們見到不少領導,從驚奇到平常。

“現在我們大隊出名了,稻穀畝產離千斤不遠了!”

“誒,你們說明年祖宗還會保佑,莊稼還會豐收嗎?”

誰能知道祖宗能保佑多久?

那邊安靜一下,一人不確定說:“希望吧。”

“……”

徐蘭和唐啟陽相視一眼,他們也想知道明年第二代稻穀種子還能不能豐收。

歇一會繼續上工,兩點鐘後陽光熱度退一些,半大的孩子和身體不太好的人來上工。

青壯從早上乾到晚上下工,乾十二個小時左右,現在早晚涼爽,中午熱的時間不長,大家不算特彆累,下工回去時還有力氣說說話。

天氣好,日升日落五天,晚稻收割完成,第六天上午打完稻穀,抬回打穀機和稻桶。

徐蘭他們把稻草紮成把曬在乾的田裡,她和紀鳳英王秋花靠近乾活,三人邊不緊不慢地乾活邊說話。

王秋花笑說:“這次農忙感覺挺輕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