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天幕上一年十二個月, 足足五個月發地震的預報,唐德宗之前的唐朝皇帝們也坐不住了。
“怎麼會如此頻繁?!”
李世民大為震驚。
大唐自建國以來,目前也就武德二年和七年震過一回, 且一次的京師一次是雋州, 而李世民自己是還沒遇到地震的。
麵對地震,他其實也沒什麼應對的經驗。聽說後世子孫在位期間一年這麼多地震,哪怕之前已經知道世界上沒有神仙了,也忍不住去想是不是得罪了哪路大仙,或者帝王不賢明。
畢竟這個地震實在是太頻繁了!
尤其是對方的廟號居然是德宗, 代表著帝王曾因為戰亂出逃過,不是什麼好廟號。
會這麼想的大有人在, 畢竟古人對於神仙一事的認知根深蒂固, 不是幾天幾個月就能扭轉的。
唐德宗本人這會兒可沒空去計較廟號的事情,他焦頭爛額地想著該怎麼平息地震預警帶來的一係列問題。
就在這個時候, 天幕補充了一句:
【後世推測唐德宗時期與唐文宗時期乃地殼運動活躍期, 故而地震頻發。初八自然頻道將有地震形成原因講解及相關逃生方式、災後應對策略教學。】
唐朝天子們紛紛鬆了一口氣。
不過唐文宗又是哪個倒黴鬼啊, 怎麼他在位的時候也地震頻頻?
唐文宗李昂:……
李昂懷疑自己就是那個倒黴的唐文宗,並且掌握了證據。
先說高祖父德宗, 對方的位麵此刻似乎是貞元四年,但是按照他看過的史書記載, 貞元九年、十年、十三年還有地震,其中隻有九年那次不是在京師震的。
後來幾個皇帝就不說了,地震次數相對較少。
到了他自己這裡,好家夥, 太和年間三次地震, 開成年間三次地震。雖然比起高祖父是小巫見大巫, 但比起其他大唐天子來說已經很頻繁了。
可惜天幕怎麼不早點出現呢?這樣他就可以少下幾回罪己詔了。
李昂歎了口氣, 回頭吩咐道:
“初八有地震講解,記得到時候提醒一下朕。”
左右應是。
第二條預報:
【東漢靈帝位麵,中平二年春一月,大疫。】
靈帝時期群臣聽完播報,竟然一點都不意外呢。
疫病隔三差五發一回,他們早就習慣了。
“可惜了《傷寒雜病論》此時還未成書,否則疫病應能少死一些平民百姓了。”
有心懷悲憫的人感歎道。
“不知道天幕能不能直接將《傷寒雜病論》的內容公布在其中?就像之前公布養蜂之術一般。”
“這倒是可行,就是不知天幕背後之人是否願意。”
中平年間的百姓們聽著播報心裡一片愁苦,怎麼又有大疫呢?每次疫病都要死很多人,他們已經失去許多親人了。
就在這個時候,張仲景情緒激烈,在天幕前慷慨陳詞,強烈要求公開《傷寒雜病論》的內容。
他寫這本書就是為了減少傷寒疫病,如今又哪裡能坐視不理呢?他不介意之前提到的什麼專利問題,隻想此書能廣泛流傳,多救一個是一個。
222迅速接收到了對方的意見,並及時修改了天氣預報的播報。
【神醫張仲景選擇公開《傷寒雜病論》全書內容,稍後將存儲至天幕“醫書”專區,供所有人查閱。】
中平年間的百姓們雙眼猛地一亮,對著天幕狠狠磕頭。
他們不是在磕頭感謝什麼救苦救難的神仙,而是感謝另一個世界醫者仁心的神醫。神仙救不了他們,但是神醫可以。
“我認識張神醫!”
有個百姓磕完頭之後就手舞足蹈地跑出了房門,在村子裡大喊大叫。
其他人聽到動靜紛紛走出來,探頭張望。
“鄉親們還記得嗎?之前村子裡來過一位疾醫,自稱張機張仲景,他肯定就是那位張神醫!”
他一提,其他人也紛紛想起來了。
張疾醫這些年一直在各地遊走醫治病人,雖然如今的他還比較年輕,沒有後頭那麼老練。可對於缺醫少藥的百姓們來說,已經是難得的好大夫了。
“張神醫如今去了何處?”
“張神醫還會回來嗎?”
“好想再見張神醫一麵啊……”
數十裡外的一個村子,在這裡暫居的年輕張仲景一臉無奈地被村民們從屋子裡揪出來,紛紛要給他磕頭下跪。
“彆彆彆,那書是未來的我寫的,現在的我哪裡能受你們這一拜?”
村民們振振有詞:
“那個世界的張神醫我們拜不到,當然隻能拜您了!”
之前聽說醫書問世村民們還沒什麼感覺,書籍離他們實在是太遠了。可現在切實受到瘟疫的威脅之後,眾人才紛紛意識到這本書有多珍貴。
所以他們才會不管不顧,哪怕大半夜叨擾神醫也要過來磕頭。
張機手忙腳亂地攙了這個攙那個,忙得不行。
其實剛開始張機還有點懷疑那個張仲景會不會是和自己重名,但是剛剛研究了一下天幕裡公布的醫書之後,他就確定這是自己的著作了。
他並不為未來自己的成就而自傲,隻是欣喜於此書可以提前問世。
雖然這個世界的他失去了著書的機會,但他可以靠著這本書更快地掌握許多醫治手段。以他的天賦,應當可以更上一層樓,或許還能再寫出第二本更加完善的醫書。
出於這一點,張機十分感激天幕。天幕為他節省了幾十年的時間,他必不能辜負這番際遇。
漢獻帝位麵。
“所以查到張仲景神醫所在之地了嗎?”
曹操問道。
其他人:……
“主公,您才吩咐去查不過一刻鐘有餘。”
哪有那麼快能出結果啊,你清醒一點!
曹操感歎:
“光有醫書還不保險,還是得請張神醫親至。”
曹洪嘴角一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