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之後的庶民不少也看得認真,因為豆腐在很長一段時間門裡都沒流傳至民間門,庶民根本沒見過。
關於豆腐的發明者,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漢淮南王劉安。222聯絡過對方之後得到了推廣的授權,於是加入了這次的節目內容中。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泡好的黃豆被放入石磨中,主持人推動石磨上的木杆進行研磨。
很快,乳白泛黃的豆漿就從小口流出,滴滴答答落入桶內。
“哇!”
小孩子們沒見過這個,覺得非常神奇。
辰龍邊推磨邊提醒道:
【石磨比較笨重,使用起來很費力氣。家中有牲畜的可以考慮讓它們來幫忙推磨,比如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用驢拉磨,在驢眼前吊個它愛吃的東西,這樣它就會一直往前走。】
清冷小姐姐一本正經地講笑話,冷場效果一流。
眾人:…………
辰龍發現效果不好,想了想,補充一句:
【不是讓你們一直舉著,是把東西用線吊在棍子上,然後把棍子綁在驢腦袋上。】
眾人:…………
糟糕,更冷了。
【不過這招我沒用過,不清楚是否可行,大家可以試一試。如果不行,當我沒說。】
明朝的未來聖人預備役·王守仁小朋友很有實踐精神,當即就要去找棍子和蘆葦乾草。
被他爹大手一撈拎回來了:
“明日再折騰家裡的驢,家中就這一頭驢,你讓它晚上好好休息。”
王守仁不情不願:
“哦……”
【如果家裡沒有牲口,可以看看水車。這邊建議以村莊為單位建造水車時可以做個外擴,加上水力磨坊。水流不僅可以帶動水車運行,也可以順便帶動石磨運行,節省人力。】
這個建議就比用牲口的中肯多了,村裡有水車的人都紛紛點頭。
可惜很多村莊的水車動力不是特彆足,水車自己運轉都艱難,不一定能加石磨。
好在一般人家石磨也不是天天用的,實在不行還可以求助鄰裡鄉親。
說話間門,豆漿已經磨好了。
辰龍沒有磨太多,她拎著一小桶豆漿進入了旁邊的灶屋。
係統數據構造出的空間門是大白天,光線充足,完全不影響觀看。
辰龍將豆漿倒入鋪好在鍋內的紗布裡:
【這個豆漿是有渣的,要儘量過濾掉。】
頓了頓,補充道:
【沒有紗布用普通布也行,就是過濾的慢一些,用之前記得反複清洗乾淨。
沒條件就彆過濾了,不過濾豆渣隻是口感稍微差一些,不影響食用。
過濾出來的豆渣需要煮熟,煮熟後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喂牲口。】
很多現代習以為常的工具,在古代是很奢侈的,比如紗布。
辰龍必須在講解的時候時時打補丁,因為百姓們的思維比較固化,容易轉不過彎來。你要是不提醒他們豆渣也是可以不過濾的,他們很可能會因為沒辦法過濾豆渣就放棄製作豆腐。
腦子靈活的人當然也有,但大多數百姓還是不敢自己創新的。他們一代又一代遵循著前任的經驗,小心翼翼地操作,生怕哪裡做得不對了就毀了一鍋東西。
這不隻是他們缺乏自己動腦創新的精神,更是因為家底太薄,經不起損失。多做多錯,所以還是少做為妙。
百姓們漸漸發現這個氣質清冷好像不太好說話的姑娘其實挺熱心腸的,是個外冷內熱的人。
於是也不害怕她了,經常看著看著就下意識對自己不清楚的部分問出聲來。完全忘記了這是隔著天幕,對方聽不見。
好在係統有全自動收集反饋的程序,會主動篩選相關問題,將大家問得多的那些發送到辰龍麵前。
辰龍看了一眼,解答道:
【煮豆漿的過程要不停攪拌是為了防止下頭的豆漿黏在鍋底煮糊了。而且煮豆漿沸騰之後不代表它就徹底熟了,豆漿會假沸,要多煮一會兒,沒有徹底煮熟的豆漿喝了是會中毒的。一次不要煮太多,容易從鍋中撲出來。】
大家一聽中毒都嚇到了。
但是仔細想想,沒徹底煮熟的豆飯好像也會把人吃中毒,也就冷靜下來了。
接下來,辰龍教了他們用不同的東西點豆腐。
鹵水、石膏、內酯等,不過古代比較好弄的也就是鹵水和石膏了。鹵水在鹽湖和海邊都能弄到,而石膏則是煉丹的副產品。
豆腐的吃法千千萬,因為現在播放的不是美食頻道,所以辰龍隻介紹了一些比較簡單的做法。
【更多做法初九美食頻道會進行分享。】
還有發豆芽之類的,這些和石磨無關,它也就沒有現在直接說。
【豆腐要靜置一段時間門才會成型,現在做的這一鍋要等很久。我提前做了一鍋,這會兒應該已經好了,我們直接過去看看成果。】
辰龍揭開了另一口鍋上的蓋子。
【這樣就差不多了,可以撈出來將水過濾掉。】
豆腐被重新用紗布裹住,放在蒸籠中,架在鍋上方,讓水從縫隙裡漏下去。
【還可以在上麵壓重物,把水快一些壓出來。最後成品的豆腐有很多種,如果水被壓乾了,就成了豆腐乾。如果水還剩很多,就是嫩豆腐。剛出鍋的這種也可以直接加點鹽醬或者蜜糖吃,這種叫豆腐腦。】
辰龍將不同豆腐一一取出,快手做了一桌豆腐宴。
小孩子們看得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辰龍的廚房裡什麼調味料都有,做出來的東西簡直色香味俱全。而且哪怕她隻是單純地加點鹽加點糖,往上頭放點蔥花或者糖桂花的花瓣,看著也十分誘人。
百姓們可不懂擺盤,哪裡受得了這種誘惑。
一時間門,大家都對初九的美食頻道萬分期待起來。
這還隻是技術頻道做的食物,美食頻道該會展示什麼樣的珍饈佳肴啊!不知道和皇帝老爺吃的禦膳比起來,哪個更好吃。
辰龍最後又補充了一句:
【嫩豆腐入口即化,非常適合牙口不好的老人孩子食用。這個東西吃起來不需要咀嚼,嫌麻煩就煮湯的時候丟進去,一點都不費事。】
古代很多人三四十歲就因為身體原因掉光了牙齒,吃東西非常不方便。豆腐的發明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這也是為什麼222第一輪技術分享就要上石磨的緣故。
更何況,石磨還有更多的用途。
【讓我們回到石磨這邊。】
辰龍走到另一個不帶引導槽的石磨邊上,它旁邊還有個石碾。石碾就是一個大磨盤上有個石頭做的滾筒,可以在磨盤上滾動,將東西碾壓。
【石碾可以算是石磨的另一種形態,用它來祛除稻米麥子的外殼是個不錯的選擇。】
較早的時期大家都是用舂米的笨辦法,容易把米舂碎,也很費力氣。石碾同樣可以借助水利和畜力,顯然方便很多。
稻米倒在磨盤上,推動石碾進行碾壓,幾圈下來就有不少稻米脫殼了。
【脫殼的米和麥可以用這種不帶引流槽的石磨磨成粉,然後加水製作其他的吃食。】
辰龍耐心地又把米麥分彆磨了一小袋出來,都拿到廚房加水和麵。
其實這些在比較靠後的王朝都是百姓家家都會的技術了,但在靠前的朝代,卻是聞所未聞。
各種麵食米食飛快地被製作出來,大家跟著見識到了麵條米線包子餃子等,看得目不暇接。
天幕中將這些美食的發明時間門一一列舉出來。
沒見過世麵的始皇:……
很多都是漢朝的時候發明的,比如麵條、餃子、包子(當時叫饅頭)等。
他堂堂始皇什麼都沒吃過,劉徹那個家夥卻全都見識過。
始皇有點不爽,這個劉徹怎麼這麼好命呢?
殊不知隔壁劉徹也沒見過:
“這個包子和餃子是大漢哪個時期的發明?應該不是如今這會兒吧?”
臣下也表示自己沒見過,應該是後世。
天幕也不標清楚,就說是漢代,漢代那麼多年呢,誰知道是哪一代皇帝在位的事情。
不過不要緊,現在他也知道做法了。明天就吃這些,讓廚子每樣都做一點來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