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教育:對話音樂5 當秦皇漢武知道了朝……(1 / 2)

《百代成史》播放之前, 給所有人進行了推送,於是直播間一時間又人數飛漲。

視頻以“何以中國”開頭,從炎黃開始說起。

222對視頻的改動很少, 隻翻譯了文字。

於是他們看到,公元前二千零七十年, 夏朝建立。

又是公元紀年!

李世民頭痛地看向房杜:

“這個就交給兩位愛卿計算了。”

房杜二人無奈點頭。

夏商時期的記載太少,其實很多人都不了解。比如甲骨文, 就是近代才發現並翻譯的,看到[字起甲骨]的時候,不少古代學者都很意外。

“這個甲骨是何物?”

“不知。”

他們見過記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 甲骨上的無人注意過。經過天幕提醒,不少學者決定讓自家下仆注意一下, 看看有沒有哪裡挖掘出過古老帶圖畫的甲骨。

若文字真是始於此物, 那必要妥善保存,仔細鑽研。甲骨易毀壞,可不能掉以輕心。

“殷商盛卜,應當說的是商朝時流行占卜。這個甲骨,或許是占卜之物, 而上麵刻的字, 也是為占卜而刻。”

“有道理!”

那就更要小心保存了。

占卜都是為了大事件而占, 若能破譯上麵的古文字,便能補上一部分缺失的商朝曆史。

學者們如獲至寶, 欣喜非常, 恨不得當場出門挖骨頭。

在他們討論甲骨的時候,視頻已經飛快地進入了周朝。

這一段RAP說得太快了,彆說古人,現代人都跟不上。於是222在天幕一側安排了完整版的歌詞常駐, 大家可以隨意上下劃拉,任意查看哪一句。

大家看向左邊,是飛快吧啦吧啦過去的視頻。再看向右邊,是標注了朝代的歌詞。

嗯……還是先看歌詞吧。

歌曲先加收藏,回頭再仔細看畫麵。

姬發對著“幽曆失國”“平王遷都”和“東周”這三個關鍵詞,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尤其是緊接著和東周同一個時間的就是春秋。

再傻也該知道春秋是東周的一個時期了,而且還是個諸侯不服管教的時期。周天子成了擺設,根本管不住下頭的那些人。

更糟糕的在於,之前還出現過一個有周天子的戰國時期。

姬發:“所以東周怎麼還分了兩段?”

春秋和戰國具體有什麼區彆?

眾臣不知,但是眾臣看著那個“齊晉宋秦楚爭霸”,覺得牙疼。

齊國開國之君薑子牙正想說什麼,被姬發製止了。

“師尚父不必請罪,兒孫之事與你無關。況且滅周者,秦也。”

這搞得,其他幾國國君麵麵相覷,不知道該不該請罪了。

這裡唯獨缺了周成王時期才開國的楚國國君,和周孝王時期養馬有功才有巴掌大封地的秦國國君。

楚國的暫且不提,反正也不重要。那個秦國出現得實在太晚,他們想找人怪罪也找不到。

而天幕也不曾提及那秦國國君的先祖是哪個。

沉默片刻,眾人一致決定繼續往下看。

始皇若有所思地看著天幕。

孝公、惠文王、昭襄王,接下來就是——

[八表同風始中華,百代都行秦政法]1

果然,這是寫他大秦的部分!

其他東周諸侯都沒有單獨的介紹,而且還是介紹這麼多句,贏了。

始皇滿意點頭。

尤其是這歌詞裡直接把他名字寫上了,頗有牌麵。

秦孝公也滿意點頭:

“不成想寡人能有一句單獨的歌詞。”

秦惠文王和昭襄王紛紛點讚,對寫歌之人好感倍增。從開頭到現在,就他大秦最有排麵。

不過他們秦國明君那麼多,隻提到四個人還是少了點。也怪歌曲篇幅不長,不能給所有明君挨個安排一句詞。

其他朝代:???

四句誇讚還不夠多嗎?你們還想要什麼自行車?那我們這些就分到了一兩句、說的還不是誇人話的朝代該怎麼活?

知足吧你們!彆太貪心了!

始皇提筆寫下年份:

“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朕記住了。”

他倒要看看,他的大秦到底延續了多少年。

三十?二十五?不能更少了吧?

然後,視頻開始講諸子百家了,沒有直接接著講朝代更迭。

始皇:……

還等著看始皇破防的劉徹:……?!

不帶這樣的啊!都寫了多少句大秦了,怎麼還沒完沒了了?!

什麼你說諸子百家是諸子百家,秦朝是秦朝?朕才不管這個。

你諸子百家接在秦朝後頭,給人一看好像這都是秦朝的風雲學派,很容易誤導彆人的好不好!秦朝為了統一思想可是燒過百家書籍的!

劉徹強烈要求把這段的時間點標上,是春秋戰國時期,不是他大秦。

天幕隻好臨時加了一個朝代的小印章。

劉徹滿意了。

現在開始,坐等始皇破防。

衛青:……

陛下到現在還沒被打,多虧了不同位麵無法互通有無。

但是他再這樣下去,衛青真的懷疑會有漢武一朝的其他人忍不住動手。畢竟總有那不怕死的,陛下也不是沒遭遇過刺殺。

-

諸子百家這一段,百家弟子都沒料到講王朝興衰會提到他們。

實際上這是因為華夏是個披著國家皮的文明,百家思想在文明的構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們和朝代一起塑造出了後世的華夏。

對諸子百家毫無了解的後世百姓們看得非常茫然。

他們自小接觸的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的世道,還真不知先秦時期有這麼多精彩紛呈的思想。

看了半天,他們隻記住了唱出來的那句“為神農之言”。

“這聽著好像是琢磨種地。”

百姓小聲議論。

有讀書人願意為農事著書立說,在他們看來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其實我在縣城瞧見過寫耕作的書籍,少少的幾本,放在書鋪角落,沒有人買。”

“書多貴啊,讀書人又不買這個,當然沒人買了。”

“所以現在也有人為我們農民寫書啊?”

“但我們不識字,看不懂。”

“種地還要看書?不都是跟著家裡老把式學的嗎?”

“那我就不知道了,我沒敢動那本農書,怕給人家搞壞了。”

“等我家娃學會認字了,家裡有閒錢可以買一本,讓他念給我聽。讀書人懂得多,興許寫了很多咱們不知道的事情呢。”

同村人覺得他在異想天開,讀書人懂什麼種地?他們連鋤頭都拿不動!

百姓們聊天聊得火熱,文人們卻發現少了三家。

倘若眾人能看到彈幕,還會看見一連串的“兵家弟子:???”和“小說家:是我不配”。

然而比起好歹能被後世人記住的兵家小說家,醫家才是更該發“我呢???”的那個。

諸子百家實則有上千家,但隻有這十二家發展成了學派。哪怕算是流傳廣、影響力大的,也就幾十家。

醫家在十二家中純純小透明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