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想了想, 問諸葛亮:
“丞相,這諸葛武侯,應當是你吧?”
他沒有給孔明封過這類的爵位, 應當是阿鬥封的。隻是不知是生前晉封,還是死後追封。
諸葛亮無奈一笑:
“必然是亮了, 死後能為陛下陪葬, 是亮之幸也。隻是連累陛下,險些被亮鳩占鵲巢。”
劉備倒是灑脫地擺擺手:
“無妨, 無妨, 朕與丞相君臣相得,死後能不分你我,也是一段佳話。”
古代君臣之間情話張口就來,個頂個的肉麻。劉備當即抓著諸葛亮的手滔滔不絕, 訴說了一番自己對丞相的深情厚誼。
就在君臣相得的時候。
未央補充道:
【諸葛亮葬在定軍山, 沒有陪葬惠陵。】
劉備:……
諸葛亮:……
一人默默鬆開了相握的手, 安靜聽起來。
【那麼問題來了, 既然諸葛亮沒有陪葬惠陵, 為什麼後世人會把惠陵這一片區域稱為諸葛亮的武侯祠呢?】
眾人洗耳恭聽。
他們還是頭一次遇到這種離奇的事情,堂堂皇帝的陵墓,最後出名的是臣子,太離譜了。
本來以為劉徹那個茂陵就夠奇葩的了,大家過去都是去看衛霍,沒人看劉徹這個茂陵主人。
好家夥, 這個更誇張。陵墓主人直接被人忽略,說不定後世都不知道這裡其實是惠陵。
【不錯,許多遊客還真不知道這裡其實是劉備的惠陵。但他們一定知道這裡是武侯祠,看到“漢昭烈廟”這個牌匾時, 或許還會誤解“昭烈”指的是諸葛亮作為漢臣十分忠貞剛烈。】
昭烈帝本人:…………
諸葛亮已經開始揉太陽穴了。
【其實會出現這種情況,要怪一個人,他就是明朝的蜀獻王朱椿。】
朱元璋咦了一聲:
“是咱家的老十一?”
【事情要從蜀漢懷帝劉禪說起,諸葛亮去世之後,蜀中百姓四處立廟為其祭祀。還有大臣上書要求為諸葛亮立廟,但這是不合規矩的。】
【自古以來隻有天子可立廟祭祀,臣子不能單獨立廟。且諸葛亮未能打下天下,實在沒有單獨為其立廟的資本。】
諸葛亮眉頭微皺。
雖然早知道蜀漢未能光複漢室一統天下,但再次聽到這個消息,他依然心下淒然。
至於立廟,這個他倒是不甚在意。
劉備卻很不高興:
“阿鬥短視也!”
既然這是臣民集體的意願,怎能以區區禮法來拒絕?孔明得人心,更該安撫百姓才是!
反正東漢末年禮樂崩壞,不合規矩的事情多了去了。多這一樁不多,少這一樁不少。
都是借口。
劉備懷疑,阿鬥是忌憚孔明的聲望。
【另外一點就是,如果在蜀漢都城成都為其立廟,那麼以諸葛亮的威望,百姓隻知武侯祠而不知昭烈廟,會對昭烈帝產生影響。】
劉備:!!!
劉備越發覺得是兒子在忌憚孔明了。
這都把他老子拉出來當擋箭牌了!還說沒有?還說沒有!
沒有孔明大家就會記得昭烈廟了嗎?放什麼……咳咳,不能說臟話。
總之沒有武侯祠,大家也記不得昭烈廟的存在。
而且後世也證明了,甭管你折騰什麼,大家最終還是隻能記得武侯祠。那你還不如乾脆點,遂了眾人的意願得了,這樣臉上還好看點。
還沒完,未央接著補充:
【一直到將近三十年後,劉禪終於鬆口了,在沔陽為諸葛亮立了個廟,但隻許百姓去這裡祭拜。】
【為什麼此時又鬆口了呢?因為諸葛亮雖然去世三十年,但他影響還在。此時正值蜀漢滅亡前夕,敵強我弱,他們需要用諸葛亮的威信調動軍民士氣。】
【對了,補充一點。沔陽是劉備當年稱漢中王的地方,這地點選得也挺物儘其用的哈。】
劉備氣得臉色鐵青。
他還以為蜀漢滅亡是因為他們自己勢單力孤,實在擋不住曹魏的攻伐,誰能想到當皇帝的也是個叉燒。
之前沒看出來啊,明明阿鬥一直挺乖的,怎麼丞相一走,他就開始造作了?
國家治理得怎麼樣暫時看不出來,估計是不太行,忌憚功臣倒是挺會。
但是劉備又懷疑就阿鬥那個腦子,不應該能想到忌憚功臣的。莫不是誰給出的餿主意,說了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結果他傻了吧唧信了吧?
劉備對諸葛亮說道:
“丞相,這阿鬥該如何教導是好?”
孩子已經長成這樣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掰回來。
諸葛亮也頗感頭疼:
“容臣想想。”
未央還在接著說:
【蜀漢滅國之後,之前禁止民間祭祀的行為自然成了空談,百姓便自發在成都為武侯立廟。不過這個時候的武侯祠,和昭烈廟還是單獨的兩個個體。】
【直到明朝洪武一十四年,蜀獻王朱椿對於武侯祠香火遠遠超過昭烈廟這件事非常不滿。他覺得這有違上下尊卑,下令廢除武侯祠,把諸葛亮的塑像挪入了昭烈廟中。】
【至此一廟合一,百姓要去祭拜諸葛亮就必須去昭烈廟,顯得昭烈廟十分香火鼎盛。結果大家也看到了,昭烈廟哪怕掛著原本的牌匾,大家也還是以為這裡是專門給武侯建的。】
朱元璋:…………
麻了,老子怎麼生了這麼個小機靈鬼。
朱元璋也開始頭疼了。
兒子太蠢怎麼辦?打一頓能不能好?一頓不行多打兩頓如何?
【其實昭烈廟裡除了諸葛亮和劉備的塑像之外,其中還有關羽張飛等人的塑像。但是也沒什麼用,劉備都沒存在感,更彆提他們了。】
關羽張飛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