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財經:國際貿易2 諸葛孔明,一個和管……(1 / 2)

【關於他國掌控另一國家內政這件事, 我這裡也有相關案例,給你們分享一下。】

未央換了一張記錄紙:

【曾經有一個簡稱智國的國家,國內出現糧食危機,於是他國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國不僅送來糧食, 還隻收取少量的運輸費用, 剩下的售賣糧食獲得的錢幣都無償贈給了智國。】

【聽起來是不是像個冤大頭?】

還沒想明白問題所在的皇帝也沒敢點頭, 感覺點了頭會顯得自己很傻。

其實並不會,因為正常人怎麼可能和他醜的腦回路互通呢?對吧?

【還有更冤大頭的行為,比如明明智國隻缺一百噸的糧食, 它送來兩百噸。】

沒看懂的人, 越發看不懂了, 一臉迷茫。

這是個什麼操作?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 這些多出來的這些糧食,價格是比智國內部的糧價低。於是百姓紛紛買他國的糧食,這樣智國本土就有一百噸糧食賣不出去,於是有一批糧商破產。】

【他國援助的越多, 破產的糧商就越多。等到後來情況一發不可收拾,智國的糧食行業就是他國的天下了。】

懂了,這下懂了。

皇帝們歎為觀止:他們搞經濟的心也太臟了吧?簡直防不勝防!

經濟學多的是稀奇古怪的套路,很多時候哪怕是經濟大佬也是踩坑之後才反應過來。

區彆隻是小菜雞踩坑之後出不來,大佬可以努力為自己周轉,試圖全身而退、或者隻付出微小代價。

【這還沒完呢, 你們以為他國給智國的錢是白給的嗎?這筆錢雖然是送的,但是智國每次動用都得受到他國的監督。】

當一個國家的國庫錢財都要受到彆國監管的時候,這個國家也差不多就是半個傀儡了。

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這一點所有人都清楚。但是人家送你這個餡餅目的到底是什麼、具體打算怎麼從你身上撕下一塊肥肉,卻是難以捉摸的。

大一統王朝暫時還能坐得住, 分裂國家卻不得不開始動作起來了。

如果不比其他人先掌握足夠的經濟人才,那麼自己遲早會被敵方的經濟手段製裁。

宋神宗位麵。

宋神宗從來沒有像這一刻這麼清晰地了解到,王安石對大宋有多重要。

這種時候,身邊能有一個現成的經濟大才是多走運的一件事啊!

宋神宗抓著王安石就不撒手,生怕自己的大才下一秒就飛了。

王安石:“……官家,臣不會跑的。”

關鍵是也沒地方跑啊,總不能去西夏和遼國。有大宋這個經濟繁榮的大國給他一展所長,何苦跑去那兩個國家給自己人為增添困難?

論起經濟戰的先天條件,大宋可以說是名列前茅了。

隻可惜大宋軍事實力不夠強大,光靠經濟手段還是有點危險。萬一對方被逼急了直接掀桌子和你開打,經濟製裁就沒那麼好用了。

除非大宋能掌控對方的軍備,不給他們提供刀槍戰馬。但很顯然,大宋自己軍備都拉胯,更彆提限製彆人了。

所以目前的大宋還是隻能保持保守狀態,不要輕易對他國動用經濟武器。

【說回用糧食儲備調節國內糧價,其實先秦時期就有這類的政策。它們無一例外,都是以“豐年高價買,荒年低價賣”作為原則,以此來平衡糧價。】

【後來漢武帝時期的桑弘羊在此基礎上創立了平準法,不再僅限於糧食,而是把各類物資集中到一起。無論哪一種商品漲價,都會通過拋售來壓低價格,然後等降價再補充。】

劉徹猛然驚覺:

“啊?聽上去是不錯,但是朕沒聽桑弘羊說過這個辦法啊?”

客服提醒:因為這是好幾年後的事情。

劉徹立刻讓桑弘羊上前來回話。

桑弘羊:“……陛下,此事不可操之過急,微臣現下還在推行其他改革,得一步步來。”

劉徹卻覺得這個平準法提前搞不難:

“先弄個雛形,朕找點人來幫你一起弄。”

桑弘羊:感覺又要加班了,頭禿。

幸好緊接著他就聽到了未央的補充:

【上述這類政策本意是好的,但是推行上卻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商人和官吏會勾結起來,囤居奇貨,賤收貴賣,反而加劇了市場價格的波動。】

古代很難解決監管不力的問題,而但凡監管跟不上,那再好的製度也會成為某些人謀利的工具。

最出名的有漢宣帝時期開設的常平倉,這個最後也和平準法一樣成了官商勾結的斂財工具。

另外就是還有隋朝的義倉,本來是造福於民的東西,百姓壓根沒怎麼享受到,反而被隋煬帝拿來當了軍用糧庫。

他為了打仗愣是瘋狂加建了一堆義倉,逼百姓捐糧不說,還為了方便運義倉糧食開鑿大運河。百姓不僅沒飯吃,還得去給他挖河,可以說義倉的濫用是導致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即便如此,類似的製度也一直沿用到了明清。

所以古代皇帝不是不知道這個辦法,隻是部分皇帝對它的重視程度沒那麼高,更有甚者還拿它當自己的私人糧庫。

什麼豐年高價收糧?不讓你全部白捐就不錯了。

這裡需要區分一點,後頭的王朝大多是同時有常平倉和義倉的。義倉免費征收,常平倉加價收購平衡物價,但隋煬帝時期顯然彆指望他花錢填補常平倉了。

不過義倉始於漢代,並不是隋文帝首創,這一點需要注意。

說實在的,加錢買糧這種操作本質上就是用國庫給農人兜底。沒有一定財力的王朝,想乾也有心無力。

否則各王朝大可以像後世那般糧食全數花錢購買,不用百姓上交一厘一毫。而不是發現常平倉耗費太大,不得不單獨分出義倉來無償征糧。

以唐朝為例,它的義倉會每年無償征收一定的義倉糧。遇到災年免費發放,沒遇到就是白送給朝廷。

值得一提的是,像唐朝時期這樣的義倉糧是王公貴族之下的所有人有田產的人以及沒田產的商人都要每年上交的。但富戶交了也白交,因為朝廷隻賑濟不被列為富戶的百姓,《舊唐書》記載:“富戶不在支給之限”。

總之,不要將古代義倉和現代儲糧製度混淆,誤以為義倉也是花錢收購糧食的,因此大吹特吹。

義倉有其優越性,也有對應的缺點。畢竟對於本來就要交稅的百姓來講,增收義倉糧確實是個負擔。

未央不指望皇帝們能放棄免費征收,這不現實。

她主要是想提醒漢武帝之前的皇帝們,不要光儲備糧食,很多東西都可以一起加入其中。

調控物價可不是隻需要調控一個糧食。

【接下來我們再說一說怎麼施行經濟霸權,以三國時期諸葛亮的操作為例。】

諸葛亮有點驚訝。

他沒想到自己還能作為經濟大才被提起。

【後世各國飽受他國,對,又是那個他國,飽受它的鉗製。最出名的就是他國規定了很多東西的購買必須使用他國貨幣支付,那麼彆國想買這些東西就得先把本國貨幣換成他國的。】

【諸葛亮乾了類似的事情,他規定購買蜀錦一律要用蜀國特製的直百五銖來結算。由於蜀錦的暢銷,哪怕魏國和吳國不樂意,直百五銖也漸漸在兩國流通起來。】

【諸葛亮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蜀國之前由於缺錢瞎折騰了一波,大量鑄造了新錢直百五銖。直百五銖的重量隻有普通五銖錢的四五倍,但是蜀國愣是規定它能買百倍的貨物。】

經過之前大明寶鈔事件,眾人漸漸對這個亂印錢的危害有了一定的了解。

現在一聽直百五銖的規定,頓時意識到不妙。

這銅錢壓根抵不上那麼多貨物的價值,拿它出去買東西,百姓不就虧了嗎?剛開始還不顯,時間長了百姓也吃不消啊。

不過諸葛亮這麼一搞,直百五銖的價值就無形中拔高了。它靠著和蜀錦這種高端貨綁定,硬生生成為了價值百錢的貨幣。

可是——

【魏吳想要買蜀錦,得用直百五銖。直百五銖哪裡來呢?當然是用魏吳自己的貨幣和蜀國換。而一百枚漢五銖錢才能換一枚直百五銖,蜀漢拿著這一百枚漢五銖錢又能造二十多個直百五銖。】

眾人:……

媽呀!諸葛亮你也太恐怖了吧!

你這是做生意賺錢嗎?你這是搶錢!賣東西賺一波就算了,鑄錢還要賺一波,你良心不會痛嗎?

諸葛亮摸了摸自己的良心,覺得不痛。

不坑魏吳,那就得蜀漢百姓承擔這部分損失。所以思來想去,還是把經濟泡沫往其他地方轉移吧。

曹丕和孫權:……

好氣啊,但是沒有辦法。民間購買蜀錦的行為根本沒辦法禁止,他們不可能讓世家忍著不買蜀錦。

什麼你說這樣蜀漢就賺大發了?世家財大氣粗,不在乎。

而且他們反正也可以把損失轉嫁給百姓。

算到最後,其實利益受損的不僅有兩家百姓,還有百姓身上承載的兩個國家。

總之蜀漢賺麻了。

未央在旁邊出餿主意:

【他用蜀錦綁架你,你也可以用彆的特產綁架回去。加油,我看好你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