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自然:天文地理 史上著名變戲法受害人……(2 / 2)

李世民摸著下巴覺得還挺符合邏輯的。

“漢武帝好像不怎麼習武,以他的生活水平,時間長了體虛發胖也是有可能的。”

劉徹:你才不習武!朕文武雙全!朕隻是不親自上陣殺敵而已!

李世民還在分析:

“武帝晚年身體不好,在行宮休養,需要人攙扶實屬正常。”

魏征想了想,覺得還是應該替漢武帝說一句公道話:

“武帝晚年仿佛是患了消渴症,應當身形消瘦才對。”

圖畫中明顯不符,不能對著圖分析。

李世民卻一擊掌:

“那肯定還是生活習慣鬨的,他晚年都患消渴症了,說明他以前也愛吃那什麼高油高糖。之前沒發病,不代表他身體就健碩,所以還沒消瘦下來之前,出行是該有人攙扶的。”

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隔壁劉徹聽了都想打人。

魏征:所以陛下為什麼執著於用後人靠著想象繪製的圖畫來分析武帝?

李世民:嘻嘻,當然是為了迫害武帝啦。

沒看到旁邊寫起居注的官員已經奮筆疾書,把“上曰:漢武帝或因飲食患病,身體虛弱,出行皆由人攙扶”給記下了?

起居注是記錄皇帝言行的,皇帝自己說的內容真不真實不重要,反正說了的都要記錄下來,非常適合用來給漢武帝造謠。

魏征:……陛下,你這樣真的很幼稚。

天幕中,申猴發現話題偏了。

好在這一趴也沒耗費太長時間,也就幾分鐘而已。他趕緊把眾人的注意力拉回來,至於某些皇帝的小小意見,就暫時忽略了。

【介於諸位已經將環境保護寫入了律法,這裡也就不過多贅述,強調其重要性。接下來主要給諸位展示一下因為環境緣故遭受到侵擾的動植物。】

鏡頭給到了一隻隻胖乎乎的黑白萌物。

這是熊貓,古代稱為貘。貘對於皇帝們來說不算太陌生,很多皇帝的珍獸園裡就會養上幾隻。

【因為後世人類數量太多,很多林區也被人類開發出來成為居住地和耕地。適合熊貓生存的區域大大縮減,導致了熊貓數量的銳減。】

其實還有其他原因,比如食物來源單一,食物遭到破壞導致它們缺少食物而死,生殖係統受到細菌感染導致產卵率低下等等。

不過這節是講自然環境保護的,所以重點說棲息地的問題。

【熊貓靠著它可愛的外表和瀕危的數量成為了後世的華夏國寶,經過多年的悉心培育,種群數量終於漸漸增加,從瀕危降為易危。】

皇帝們:……聽著好像還是很危險的樣子。

對於某種生物的滅絕,他們是沒太多反應的。古代又不講究生物多樣性,不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就行。

不過看了這麼多天天幕,大家也意識到了。後世人雖然會做很多很無聊的事情,但國家推行的事,一般還是蠻重要的。

他們不明白,隻是暫時還沒弄懂其中的重要性而已。

好在熊貓瀕危這個和他們古人關係不大,他們的百姓數量還沒誇張到會威脅熊貓棲息地的地步。

所以這一環節大家就看個樂嗬了。

申猴也是提醒他們一下,哪些生物容易進入危險行列。

隻要皇帝們身邊的史官動動筆記錄下來,等到曆史進程進入到後世那種階段,自然會有聰明人翻看史書。對照著記錄重點關注這些脆弱的小生物,避免重蹈覆轍。

因此現在隻要把該提的都提一遍,皇帝們不放在心上也不要緊。

天幕中一個個物種被展示了出來。

眾人看了一圈不得不承認,陸地上的動物還得是熊貓最可愛。而水裡的,則是江豚白鰭豚比較萌。

每個動物都有專屬於自己的視頻記錄,其中熊貓的最多。大家一邊聽著講解,一邊手指不停地翻著那些熊貓的視頻,越看越上頭。

有不怎麼去珍獸園的皇帝就感慨:

“這些貘看著怎麼那麼憨?”

走個路都能把自己摔懵,完全不像介紹裡的那麼凶猛。主持人還說它咬合力、奔跑速度在熊類裡都是名類前茅的,完全看不出來啊。

這個時候,就有看書多的人想起來了。

“貘好像是蚩尤的坐騎來著,蚩尤就騎這玩意兒和炎黃打仗?那輸了不冤啊。”

他身邊的人嘴角一抽:

“你從哪兒看的?史書可沒記載過蚩尤的坐騎是什麼。”

那人撓撓頭:

“那可能是我看了什麼野史吧。”

有了解內情的同僚忍不住開口道:

“你那個充其量算民間傳說,野史都稱不上。”

他是專門在翰林院負責編撰書籍的,對各類文獻看得都比較多。所以哪些是野史、哪些是正史、哪些是誌怪小說、又有哪些是民間傳聞,他立刻就能分辨出來。

那人惋惜不已:

“居然是民間傳聞,那就不能請天幕問一問蚩尤本人,打仗的時候有沒有被貘帶著一起摔倒了。”

他的同僚:

“……天幕不是說從夏朝開始選取的世界嗎?哪來的蚩尤在看天幕?”

他甚至懷疑,夏朝人能不能看懂天幕。

因為這個天幕是後世之人弄出來的,而非神靈。後世隻能根據書籍記載來還原各朝各地的語言讀音,但夏朝它沒有記載啊。

所以夏朝的語言,恐怕是個迷。

係統表示:不,我還有語言翻譯組件。就算一開始聽不懂,讓子係統去實地熏陶一下,時間長了也能學會那邊的語言。

有子係統作弊就是這點好,可以加快學習進度。之前係統說完長壽秘訣後消失的半個月中,乾的事情裡就有這麼一件。

也就是說夏朝的語言已經勉強破譯了。

不過夏朝沒有文字,所以他們看天幕確實挺吃力的。基本和不識字的百姓差不多,要靠語音朗讀。

而且更糟糕的是很多詞彙他們也聽不明白,特供版的語音翻譯十分冗雜。

總之,夏朝人包括不少商朝人,看天幕就是頂多看懂十分之一,當個樂嗬了。

申猴在講述完之後,又著重講了一下環境破壞後治理補救的方法。

比如沙漠和黃土高原的防風固沙,說起來這個也不是現代才開始有的問題了。西域沙漠就是古代的時候漸漸形成的,和西域那邊的居民過量種地消耗水資源也有關係。

而黃土高原則更複雜一些,除了有砍伐樹木這個原因之外,其實還有氣候變化。0度線從黃河流域南移至長江流域,北方變冷,樹林生態也變得脆弱了許多。

近年有一些學者認為,黃河上遊的植被重新繁茂起來的速度超過了人類植樹造林的效率,應該是和氣溫上升有關。因為氣候在慢慢向上古時期貼近,所以曾經消失的樹木自己也在生長回來。

申猴將開封地區的黃河橫切圖展示給了所有人看。

【由於黃河上遊樹木缺失,水土流失嚴重,很多沙土被河流一起帶到了下遊,導致下遊河床淤積的泥沙越堆越厚。】

這個橫切圖簡直堪稱恐怖,河水的高度遠遠超過了開封城地麵的高度。不僅是河麵高度,就連河床高度都比地麵高了7米多。

河道兩側純靠高高的堤壩阻攔河水,萬一堤壩出點問題,就是水淹全城的下場。

這樣的情況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而是從古代就慢慢積累下來的。古人也不是沒試過處理河底沉積的泥沙,但這太難了,要不然也不會變成現在這樣。

治理黃河和治理沙漠兩個大麻煩丟出來,搞得皇帝們一個個都頭大如鬥。

沙漠他們還能放放,反正大多在西域,也不是中原腹地。黃河不行啊,開封可是中原的重要城市。

而且不止開封,黃河流經的區域重城一個接一個。要是各個都像開封這樣出現地上懸河,那太恐怖了。

申猴抱歉地表示:

【後世自己都沒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也沒有太多的辦法提供給你們。不過我這裡總結了一些從古至今各朝代試圖減少泥沙沉積的方法,你們可以自己選擇合適的用。】

非得先解決了上遊的沙土流失問題,才能在下遊挖沙。否則一邊挖一邊堆積,還不知道哪個速度更快呢。

這麼算下來,或許古代位麵反而是能提前解決這個問題的。因為他們可以提前保護黃土高坡的植被,就不用麵臨後頭這麼誇張的沉積情況了。

接下來的《天文地理》節目就在重點講植被保護,百姓們聽得昏昏欲睡。這些離他們太遠了,實在是不感興趣。

幸好這個節目隻持續兩刻鐘,而且之前分享動植物也花費了一些時間。所以沒等他們睡著,節目就結束了。

然後,他們就聽到主持人說下一個節目叫《走近科學》,用來探秘奇人異事和鬨鬼傳說的。

百姓們:你說這個我可就不困了.jpg

節目一上來就是非常吸引人的開場白:

【一張白紙為何能憑空生字?一處荒野為何會突現鬼火?方士仙術到底如何生效?這一切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歡迎收看《走近科學》節目。】

【下麵有請史上著名受害人登場,與我們一起探尋這一切背後的秘密。】

不等眾人反應,鏡頭突然給到了漢武帝劉徹。可能是生怕大家認不出來這是誰,還貼心地標上了身份和姓名。

史上著名受害人劉徹:…………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