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全息:視頻觀影2 劉邦:有人記得朕才……(2 / 2)

隨著天幕的播放,他們發現始皇留下的後手還遠不止這些。

眾亡國之君看得眼熱不已:

“為什麼朕沒有這樣的老祖宗?唉,都怪朕的先祖不爭氣。”

先祖們:我們還沒跟你們算滅國的賬呢(微笑)

說回天幕裡的後續。

複國後,廢物皇帝並沒有好意思改國號。

——可能也是覺得大正說起來歸屬感更強,可以收買人心。要是改了,總不能把“正漢”改成“正X”或者“X正”,肯定隻能把正給改了,那不行。

所以他依然沿用“正漢”和“大正”的說法,並且扭頭就一臉感動地跑去太廟給他的老祖宗正聖祖上貢祭拜了。

完事之後還給老祖宗的諡號裡添了足足九個字,用的全是溢美之詞。

為什麼是九個呢?因為他覺得九個字對應九鼎,這個數字才配得上他家先祖。

廢物皇帝:

“嗚嗚嗚!我那英明神武睿智拔群眼光超前的老祖宗,我能四興大漢全靠您啊!”

“幫我複國的丞相說他是您的腦殘粉,看在您的份上才出手的,不然他就自己篡位了!”

觀影的始皇:……

你還有臉跑來祭祖呢?廢物點心!

始皇心說丞相你還不如自己篡位算了,反正那廢物皇帝又不是他的血脈後人。

老劉家丟了江山關他什麼事?丞相既然是他的腦殘粉,說不定國號會定個“秦”,這不比延續“正漢”更得他心意?

結果廢物皇帝告訴他:

“丞相是高祖之弟劉交的後人,他叫劉裕。他說他不是高祖之後,上位的話很難得到支持,所以才讓我繼續當皇帝的!”

始皇失望:

“又是老劉家的子孫?看來朕是等不到大秦重現了。”

天幕外的劉裕:嗯?!

這裡怎麼還有朕的戲份呢?!

但劉裕覺得以他自己的性格,應該是不會單純因為崇拜正聖祖就不篡位的。這個說法太離譜了,一定有貓膩。

不是高祖後人怎麼了?高祖還封了劉太公為太上皇呢,所以他祖宗劉交也能算是大漢皇帝之子,他出身正統著呢!

果不其然,廢物皇帝很快就發現自己被騙了。

丞相不篡位那是為了積蓄力量,混在朝堂裡結交朝臣、爭取眾人的支持。等到大家都對他心服口服後,他就果斷廢了這個廢物,自己登基了。

廢物皇帝:???你演我?

廢物皇帝的意見沒有人在意。

劉裕美滋滋登基之後為了維持自己“正聖祖腦殘粉”的人設,基本全盤繼承了大正的製度和律法中優秀的部分,並給正聖祖諡號又加了九個字。

而且正好他這個真“四興大漢”的皇帝篡位之後是可以改國號的,於是他就改成了“秦漢”。

因為距離大秦滅亡已經過去了大幾百年,而且劉裕不是劉邦的子孫,所以他改“秦漢”的阻力並不算大。

大正臣子們:

“什麼我們是正漢嗎?我們難道不是大正?感覺大正之後接大秦也沒什麼問題。”

曆史上劉裕建立宋國是因為他被東晉封為宋王,這裡蝴蝶掉了這一段,他自然不會選擇“宋”字。

現實中的劉裕懂了:

“什麼正聖祖的狂熱崇拜者,都是人設,為了爭取眾人的支持編的罷了。”

他就說嘛,他怎麼可能是誰的腦殘粉?他劉裕就不是那樣的人!

始皇這個正聖祖本人:

“無所謂,反正朕的大秦重新現世了。”

公元420年,秦漢複國之後,又磕磕絆絆延續了將近兩百年。到了公元610左右,天下亂象再起,重新打成一團。

但是此時的天下因為之前漢室後人一二三四接連複興大漢,已經將“天命在漢”這個印象深深刻入了腦海之中。

所以不少起義軍發現自己如果不自稱漢室後人的話,根本沒有多少人願意響應他們。

大家都覺得他們遲早要涼。

那麼該怎麼辦呢?

漢朝皇帝們:

“不會是朕想的那樣吧?”

是的!天下很快湧出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漢國,各個都說自己是漢室宗親。

反正連劉裕這個和劉邦關係不大的劉交後人都複漢了,他們這些再遠一點、遠到和劉太公也沒什麼關係的“漢室後人”,當然也可以複漢呀。

劉裕:呸!我祖宗劉交的爹是太上皇,你們先祖的老爹被封過皇帝嗎?

頭領們:不管,反正我們就是漢室宗親!

劉邦劉徹劉秀:

“雖然猜到了他們會這麼乾,雖然換朕朕也這麼乾,但朕還是要譴責一句,這群人真不要臉!”

漢朝皇帝們在唾棄沒有節操的起義軍,為了當皇帝祖宗都肯亂認。

而天幕前的李世民卻表情複雜,因為公元610這個時間點實在是卡得太巧了。

他們大唐是公元618建國的。

所以李世民表示:

“朕有一種微妙的預感……”

下一秒預感成真了。

在些起義軍裡,有一支祖上受封過世襲唐國公的李姓人士。他們宣稱自己原本是劉姓,許多年前因避禍改了李姓,其實他們也是漢室宗親。

然後這支起義軍首領劉世民頂著“李世民”的名字建立了“唐漢”。最終唐漢成功一統天下,五興漢室。

當然,按照漢室慣例,複漢之後是要給正聖祖諡號再加九個字的。

大漢皇帝們:……

劉徹被自己的口水嗆到了:

“咳咳咳咳,李世民你要點臉吧?”

李世民悲憤:

“這是遊戲裡推演出來的,假的,根本沒有發生,怎麼能怪到朕頭上?”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之前正漢廢物末代皇帝躲入蜀中的操作,後頭的起義軍都認識到了蜀中這個躲災寶地有多重要。

於是後來秦漢末代皇帝躲進去之前,有人就先從其他路線入蜀,把蜀中給提前攻占下來了,斷了對方的後路。

——是的,這個率先打下蜀中的就是劉世民,畢竟一般人也很難打得下來。

李世民:雖然你誇了朕的軍事能力,但是朕一點都不高興,朕不想再看到“劉世民”這個名字了。

天幕仿佛故意和他作對似的,偏偏又給了劉世民一個特寫鏡頭。

鏡頭裡對方正和下屬分析:

“昔年秦漢開國皇帝劉裕恐怕就是覺得蜀中難以攻下。與其空廢力氣攻打,不如假借正聖祖追隨者的名頭騙那正漢的末代皇帝自己從蜀中出來。”

“後來發現扯正聖祖的名頭非常好用,各地官僚都會主動給他行方便,幫助他平定叛亂。他就乾脆坐實了自己編造出來的追隨者身份,後續還能借此將朝廷官員收為己用。”

劉裕:你說的對,是老子能乾出來的事。

不過他們老劉家的人,臉皮是什麼?能當皇帝就行,中間的手段不重要。

李世民:謝謝你向眾人展示朕除了能打之外,腦子也非常好使、很懂權謀。但是劉世民這一趴到底還能不能過去了?

天幕:安排。

這次是真的過去了,因為它開始介紹下一個六興漢室的“宋漢”和它的開國皇帝“劉匡胤”。

趙匡胤:……

還有七興漢室的“明漢”和它的開國皇帝“劉元璋”。

朱元璋:……

後麵八興之類的就不提了,都是“老劉家”那薛定諤的“漢室宗親”後代。

老劉家人:所以我們該慶幸,好歹後頭攀附我們老劉家的都是正經漢人,沒有異族嗎?

老劉家快被薅禿了!

每次大範圍的朝代末年起義就蹦出來N個某漢,各個都要扒拉出不同的先祖才行。

一開始還是劉邦他兄弟的後人,後頭就開始瞎編了。給劉太公編出了一堆不存在的兄弟、叔伯、叔祖父等等等等。

沒辦法,起義軍首領太多,祖宗分不過來了。

劉邦&劉太公:……

劉邦心說你們不能直接認朕的兒孫當祖宗嗎?非要往上追溯,和朕撇清關係,朕就這麼遭嫌棄?

首領們:這不是攀扯你容易被打假嗎?

漢高祖有什麼後人史書記得清清楚楚,各個都有族譜呢。雖然有一些可能斷代了,但難保自己編的那個就正好碰見後人跳出來對峙。

不行不行,太危險了,這樣不妥。

劉邦:編個不存在的人就不危險了嗎?史書都沒說我爹有這些叔伯兄弟!

首領們:那是史書它在流傳的過程中丟失了一部分記載!漢朝距離現在那麼遠,誰知道劉太公到底有沒有叔伯兄弟?

劉邦:……

和老劉家被薅禿了一樣令人麻爪的還有另一件事,就是正聖祖的諡號。

大正廢物末帝加了九個字,秦漢開國劉裕加了九個字。這倆一個是真·正聖祖腦殘粉,一個是裝·正聖祖腦殘粉。

本來他們這麼乾是很合理的,但架不住劉世民建立唐漢之後因為自己知道自己和老劉家沒關係,有點心虛。

於是他為了證明自己“真的”是劉家子孫,延續了這個給諡號加字的慣例。

他這麼一搞,這事不是慣例也成慣例了。

所以後頭的劉匡胤加了九個字證明自己是正統漢室傳人,更後麵的劉元璋同樣加了九個字也證明自己是正統漢室傳人。

到這裡,算上“正文”在內,已經四十七個字了。

八興漢室的漢人皇帝直接麻了:

“朕到底要怎麼才能再湊出九個不一樣的字來?”

不僅得是好寓意的,還不能挑得比前頭五個皇帝差。

不然大家用的都是最好的詞,就他用次一等的,不是顯得他這個假漢室宗親後人不夠尊重正聖祖嗎?

天幕前的所有觀眾:……

太離譜了兄弟姐妹們,就沒有人覺得諡號四五十個字實在是誇張又麻煩,完全沒有必要嗎?

始皇:朕覺得,但是朕管不了他們。

這種時候,就該關注一下漢高祖劉邦的想法了。

劉邦:朕的想法?不,朕沒有想法。

還有人記得他才是大漢最初的開國皇帝嗎?沒、有、人。

那群家夥加字不給他加,反而給中間三興大漢的皇帝加。他們到底打的是漢室後人的旗號,還是正朝後人的旗號?

劉邦上一次這麼無語,還是在劉徹反複綠他的時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