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專題:亡國之君3 朱元璋:拿國庫1/……(2 / 2)

就元朝那個處處是毛病的情況,滅亡才是正常的,能支撐下去反而不正常。要羅列為何會亡國,根本列不完。

元人:……

其他人摩拳擦掌:

“終於輪到我們扮演朱元璋了嗎?”

一群人懷揣著滿腔熱血進入副本,然後在鄱陽湖水戰的時候被打了個一臉血。

說真的,在此之前史上出名的水戰不多見,所以擅長水戰的將軍也不是很多。尤其是元末這會兒已經出現熱武器了,這個又是大家不熟悉的東西。

一群陸地戰選手到了船上能不暈船都算好的,這一刻他們感受到了曹操被赤壁之戰支配的恐懼。

不過。

“這個鄱陽湖水戰怎麼看著有點眼熟?”

朱元璋破敵的方法是令靈敏輕便的小船裝載火藥,趁著東北風刮起來的時候點火靠近敵軍大船,用火攻乾掉了陳友諒的船隊。

赤壁之戰也差不多,雖然沒有《三國演義》裡寫的鐵索連環,但根據《三國誌》記載,周瑜用的也是小船裝載柴草膏油,趁著風勢點火衝入敵軍船陣之中。

大家看完:……好家夥,陳友諒你是一點沒學到漢末時期的教訓啊!

這倆套路幾乎一模一樣,除了周瑜那個是假借投降接近敵軍,朱元璋這個是仗著船小輕快搞敢死隊,其他的沒什麼區彆。

朱元璋的敢死隊能搞成功,也多虧了陳友諒自己“聯巨舟為陣”。

當然不是所有船都被他用鐵鎖連在了一起,隻有那些機動性差的巨舟。

這些巨舟原本不是為了打水戰建造的,而是想仗著高大直接連接臨江的南昌城牆。作用類似於數十丈高的戰車,車頂直接與城牆持平,讓士兵通過天橋衝入牆上。

可惜朱元璋把城牆往後挪了一段距離,讓巨舟無法直接連接城牆頂部,這招就廢了一半。

後來朱元璋更是在鄱陽湖上正麵迎戰,沒給巨舟靠近的機會。

所以陳友諒及時調整戰略,決定用這些巨舟打造水上堡壘,於是將之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龐大的軍事基地。

因為巨舟十分巨大,可以裝載的士兵乃至武器都很多,朱元璋的船隊太小完全無法接近。而且船的甲板太高,靠近了也爬不上去。

陳友諒的鐵鎖連環顯然就合理很多,不像以此為靈感寫的赤壁連環那麼奇葩——用鐵鎖相連是為了解決暈船問題。

可能羅貫中是想借此展現曹操他在水戰上麵一竅不通吧。

一群人原本是進來體驗當開國皇帝的快感的,結果玩著玩著就玩進去了。鄱陽湖水戰不愧是朱元璋人生曆程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有很多值得細細研究的地方。

不懂水戰的將軍們看得起勁,乾脆放棄了扮演朱元璋,切換成親兵視角跟在旁邊看朱元璋這一路是怎麼打敗敵軍的。

這種全息追劇的感覺,還彆說,超有意思的。

受這次經曆的啟發,後頭圍觀朱棣和朱允炆互打的時候,也有不少人興衝衝地跑去當圍觀黨。

總是自己親身上陣多累啊,還是看看彆人怎麼打的好了。

朱棣打朱允炆的戲劇性也不少,建文元年就開始打,一直打到建文四年朱允炆下落不明。

在位四年朱允炆就沒過幾天安生日子,他用了一年不到把叔叔們都削沒了,於是後麵全是他自己的受難日。

四年裡朱允炆做出的傑出貢獻就是懷抱著理想主義色彩,大搞寬刑省獄、減輕賦稅、裁撤冗官冗員。

總結就是改變他祖父朱元璋的某些嚴厲政策。

不知道是不是朱元璋授意的,如果是,那就是朱元璋覺得第二代皇帝得施行仁政。如果不是,那他挺會踩著他爺爺的名聲給自己刷好感的。

其實朱允炆除了削藩和搞一些沒有任何用處的官名變更之外,政治上還是有一些建樹的。

譬如糾正洪武年間門的冤假錯案,限製僧道占田數量、將田地均給平民,免除各地拖欠租稅、賑災濟民等等。

朱允炆的政策緩和了社會矛盾,安撫了百姓。①

但是打仗就算了,削藩這種摻雜了政治鬥爭的打仗更是碰都彆碰。

不少文官集團很喜歡朱允炆,主要是因為這家夥一改朱元璋的重武輕文傾向,大力提高文官待遇。

文武官員本來就互相有矛盾,後來上位的朱棣在文官集團看來同樣是個粗俗武夫。再加上朱允炆執政的政策問題不大,因而靖難之役時南京朝廷這邊文官還是非常頭鐵地選擇了一直支持朱允炆。

在後來跑去支持朱棣的人裡,僧道數量很多,也是因為朱允炆搞的那個“限製僧道占田數量”。

圍觀群眾一邊看著朱允炆的文治點頭,一邊看著朱允炆的武功搖頭,對這個偏科型選手實在是無話可說。

朱允炆能被朱元璋傾力培養確實是有一定能力的,就是不太適合當皇帝,適合當個輔政賢臣。

他太理想主義了,很多政策想得很好,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容易引發激烈反抗,比如僧道那個。

朱元璋看完之後皺眉。

僧道這個其實是他留下來的問題,因為他庇佑僧道,所以這些人攫奪了大量的肥田沃土,並且肆意欺壓百姓。

本來該由僧道們服的勞役,被他們強行轉給了百姓。

可惜建文新政裡這些比較優越的政策,在朱棣上位之後都被廢除了,包括對僧道的限製。

不過朱棣後來搞了個《僧道度牒疏》,對全國僧人名冊進行重新整理。野史說他是為了找出可能出家為僧的朱允炆,然而考慮到明朝僧道的囂張,這個更有可能是一次政治手段。

用名冊來限製僧道數量,減少無度牒的假僧道借朝廷政策謀利的可能性。

明朝僧道勢大,朱棣上位又借了對方的勢。直接翻臉打壓僧道顯然不是個明智的選擇,曲線救國比較合適。

然而明朝中後期,對僧道的管理基本就聊勝於無了。畢竟嘉靖都帶頭修道了,上行下效,誰還會去和他們對著乾。

不過這個實際上早在成化年間門就已經管理失控了。

明初為了防止青壯勞動力流失還嚴格控製過僧道數量,成化二十二年到弘治七年,有度牒的和尚就已經從37萬漲到了55萬。

這還沒算沒度牒的野和尚呢。

朱元璋本來還沒覺得自己放任現有和尚待遇優厚有什麼,看完數據整個人都木了。

要是每個和尚都和洪武末年那樣混成有權有勢的地主,也怪不得大明後期因為土地兼並嚴重走向末路了。

彆的朝代土地兼並是因為藩王和官僚,他大明還多一個僧道。三管齊下,同時發力,朝著滅國一路飛馳。

然後大明還倒黴地碰到小冰河時期,本來收成就連年不好。

朱元璋:……

朱元璋痛定思痛:

“咱這就去學統計學,馬上學,立刻學!”

很多政策光看沒覺得,基數大了之後一計算,我的天,全是天文數字。

但是朱元璋要說一件事:

“咱給藩王的待遇也沒有後來那麼誇張啊,咱不是一直在削減他們的俸祿嗎?”

為什麼後世人都說他把藩王當豬養啊!

戌狗教授:

【因為朱棣造反成功之後吸取教訓,用優厚的待遇安撫藩王,以懷柔政策進行溫水煮青蛙式的削藩。然後嚴格按照太.祖一開始定的藩王和宗親俸祿下發,絕不克扣。】

安撫的效果確實不錯,就是給大明後來的財政埋下了隱患。

更何況藩王自己手裡還有田地,嘉靖時期周藩王每年領取的祿米甚至高達六十多萬石,遠超明初規定的一萬。

朱元璋掏掏耳朵:

“多少?”

戌狗教授:【六十萬石。】

朱元璋:……

朱元璋:!!!

戌狗教授:

【嘉靖四十一年,天下財賦,歲供京師米400萬石,而各籓祿歲至853萬石。萬曆朝時,大明每年的財政收入為2000多萬石。】

朱元璋倒抽一口涼氣。

每年拿國庫三分之一去養豬,他們配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