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專題:華夏黑月光1 你始皇為什麼是獨……(2 / 2)

人家始皇當年可是個普通少年人,沒有後來的那些人生經驗,也沒有經曆過後世各種先進理念的教學。

這樣的始皇可以乾掉三大boss,他們為什麼封鎖記憶之後就不行了?

偏偏他們的吐槽還被戌狗教授聽進去了,於是很快,這些死出來的人又被投放進入了第一關。

這次沒有封鎖記憶,就看著他們怎麼帶記憶打。

這要是再死出來,那就說不過去了吧?

然而還是有人死出來了。

成蟜知道他哥嬴政都拉攏了哪些人,於是拿著正確答案直接去招攬對應的人。

他先招攬蒙家兄弟,蒙家兄弟沒有搭理他。

他又招攬隴西李氏,隴西李氏選擇觀望。

成蟜:???

為什麼嬴政一招攬你們就入夥,換我就不行了呢

好問題,如果成蟜有本事招攬他們,當初這群人也不會死心塌地跟著秦王政混了。畢竟王弟成蟜這個人又不是不存在,他們應該直接投誠王弟才對啊。

寫書麵試卷還能照著答案抄,搞政治鬥爭可不行。

你以為的正確答案隻是始皇的正確答案,不代表隨便換哪個過來人家都會聽的。

就好比誰都知道劉邦招攬了漢初三傑,有這三人輔助,打天下的難度銳減。

那麼你李老四,一個平平無奇籍籍無名的路人甲,你提前一步找到了張良,你要怎麼說服張良跟著你呢?

李老四:我可以學劉邦當初說的話,他怎麼忽悠張良的,我就怎麼忽悠。

很好,那你知道劉邦怎麼忽悠張良的嗎?你能背下來全文嗎?如果張良忽然突發奇想問你彆的問題,你能否答得上來?

李老四:……

首先,史書肯定沒有全麵記載對方說了什麼,畢竟當事人都不一定能記得住說了啥。

其次,史書肯定有藝術加工,畢竟是隔了很多年寫的。

最後,就算全數照搬一字不差,你背誦的時候語氣不對,都有可能導致目標產生不同的想法。

比如劉備去請諸葛亮出山,可能人家當時態度是禮賢下士,到了你,就變成了無意識地捧著諸葛亮想抱大腿。

諸葛亮那多人精啊,一眼就看出來你到底是肚子裡有貨,還是撐門麵的草包。

不會真有人覺得自己可以完美複刻彆人的成功過程吧?你以為人格魅力真的就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學彆人說兩句話就能擁有呢?

始皇聽著戌狗教授的陰陽怪氣,實在是沒有忍住:“噗。”

但這還隻是個開胃菜。

因為第五關秦王親政之後,才真正進入了正題。

戌狗教授繼續陰陽怪氣:

【一統六國這個我就不封鎖你們的記憶了,另外我還會給你們發一份完整的通關攻略。希望諸位好好學習,爭取完美複刻秦王政的統一方法。】

至於拾人牙慧是不是從一開始就證明了某些人不行,這個就不用戌狗教授來質問了,有羞恥心的人自己就能想明白。

你拿著人家摸索出來的完美答卷照抄,抄出個一百分實在沒什麼好炫耀的。有本事就自己開辟新的解題思路,然後同樣打出一百分。

啊對了,選擇這條路的人得封鎖記憶,不然還是不公平。

成蟜撓撓臉,對戌狗教授的陰陽怪氣充耳不聞,厚著臉皮選擇了照抄答案。

他現在已經知道自己比不過嬴政了,但是抄答案有什麼難的?能抄到一百分,也算他有能耐啊!

於是成蟜信心滿滿地去了。

他對照著標準答案翻看他哥都用了什麼法子。

這次不用他自己招攬人了,因為秦王政已經成功招攬了很多名臣名將。所以成蟜隻需要直接動手就可以,非常容易。

成蟜看了看,最近的時間線是秦王政在和尉繚玩“他逃他追他插翅難飛”,等把人捉回來之後,就可以讓尉繚帶著三十萬金去賄賂六國高官了。

成蟜心想追來追去那麼多次多麻煩?正好有人來報第一次抓回了尉繚,於是成蟜直接過去見人了。

他上來就是開門見山:

“寡人給你三十萬金賄賂六國高官,你意下如何?”

尉繚:???

這個秦王手底下是沒人了嗎?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我一個逃跑過的人?

尉繚忽然警惕起來,這不會是個圈套吧?先給他錢,等他跑了再說他偷錢跑路,然後借機處死他?

聽說大秦注重律法,他這種正常跑路的不能隨便打殺。但是偷了錢再跑就不一樣了,這是犯罪。

尉繚腦子裡瘋狂思考怎麼脫身,成蟜卻不給他機會,直接一錘定音,給了三十萬金。

他心想,嬴政已經證明了尉繚是個可靠的人,他肯定不會卷錢跑路的,自己隻要等著收受賄賂的郭開幫忙乾掉李牧就好了。

然後尉繚真的跑了,一去不回。

他確實沒有拿錢跑,因為他擔心自己拿了錢就跑不掉了。

尉繚搞了個障眼法,假裝自己帶著三十萬金離開。但等秦人回去一清點,錢還在呢,一分沒動。

成蟜:?

成蟜不解:

“難道他不需要這些金子就可以策反六國權貴?”

圍觀的始皇:……

救命,這是哪裡來的憨憨?抄作業是這麼抄的嗎?

抄作業當然不是這麼抄的,真正的抄作業應該一字不差、一個步驟都不省略。可惜總有一些人覺得自己更聰明,不用那麼來回折騰。

穿越小說裡這類操作屢見不鮮。

因為覺得原主角做的某些事情是錯誤的,於是信心十足地跑去“改正”,美其名曰少走彎路,最後成功獲得了更多的利益。

可,曆史不是小說,穿越者也沒有主角光環。

成蟜覺得來回捉人的過程可以省略,這是浪費時間。實際上這個過程是不能省的,這是秦王政和尉繚之間的博弈。

幾次試圖逃跑被捉,讓尉繚看清楚了秦王政的誌在必得。也看清楚了秦王對人才的重視,不會單純因為生氣就收拾彆人。

於是尉繚才在半逼迫半蟄伏的狀態下選擇效忠,真以為他倆你追我逃是玩情趣呢?

總之,任何一個操作都不會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