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第25章 重農抑商(2 / 2)

【簡而言之,小霍霍的工商皆本,農商皆本思想太過弄潮兒,在當時看來是錯誤的,懂?】

霍霖望向上麵貼著的試卷,他之前不懂,現在懂了。財,取之有道即可。並不是他現在說出來就有人可以接受的。

原來大興朝是這麼滅亡的,或者說這也是滅亡的一部分原因:重農抑商加劇了後期的土地兼並,使得百姓無地可耕,隻能變成流民,最後百姓中的有識之士起義,推翻大興朝。

怎麼解決?回到房中的霍霖想著彈幕的話。

首先可以肯定重農抑商並不是完全好,工商並重更好。

但是重農抑商是依托於大興朝目前需要國家情況而製定的,而國家的問題就是:糧食不足。

解決來糧食不足這一問題才有閒心發展商業。

第一點如何解決糧食問題?

霍霖把這一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後麵去探究。

祂們也提到了土地兼並問題,需要有能限製土地兼並的政策。

第二點如何抑製土地兼並?

霍霖抿唇,這問題真大。

土地兼並嚴重而政府管控不足,那就需要有更嚴格的檢察製度。

第點什麼政策能夠更好的檢察百官?

霍霖寫完看向自己的小本子,小心地把它撕下來,拿出火折子在火盆中燒掉,看著它被大火燒成灰燼還不夠,拿棍子攪拌,讓它徹底化為灰燼。

這是不能為外人道也的秘密。

夫子說的對,他之前確實不夠立於實處。

霍霖想到夫子布置的作業,提筆在麵前的大紙上寫出知行合一這四個大字:“知行合一。”

【這是王先生的理論知行合一耶。】

【謝邀,曾經了解過,它們是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係,也是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的關係。】

【謝邀,我看得不太懂,有點深奧,嗚~跑了】

【就是有了正確的思想,並將之運用到實踐,就可以達到修齊治平的人生目標了。】

霍霖看向火盆中被燒成飛灰的紙張,和麵前知行合一這四個大字,如同看到燙手山芋一般。

他當初之所以會想讀書入仕途,隻是想保護家裡人而已。

要去蹚這渾水嗎?

*

堂考成績公布後又是一次為期兩天的堂假,霍霖這次是帶著疑問去林夫子的住處的。

林夫子看著他空著手過來,問道:“上次交給你的策論呢?”

霍霖不好意思地把手插進袖子裡,把心中深藏的疑問說了出來。

“夫子,您說知行合一,是不是代表著作為一名學聖人之道的學子,要懂得踐行聖人之道啊?”

林夫子放下手中的紙筆,“學聖人之道,踐行聖人之言,你覺得你做得到?”

霍霖翻動了下腦海中的四書五經裡要求人做到的那些,頭就差搖成撥浪鼓,他大概率是不行的:“夫子,學生大部分是不行的。”要是真行的話那下一個聖人就是他霍霖了。

林夫子讓霍霖跟上,兩個人出了馬車,馬車沿著大道往城外去。

林夫子不說去哪裡,霍霖也不好意思問,便一路沉默的到了城外。

霍霖聽到夫子說可以下去,率先打開車簾走下去。

入眼望去,隻見前麵一個個衣衫襤褸的人排著長隊,而在隊伍的最前頭擺放著兩張大長桌,兩個穿著大夫帽的人在幫那些貧民看病,而另一邊則是領藥的地方。

林夫子隨他看過去:“你知道這是哪家來進行布施嗎?”

霍霖看著前麵大大的鎮遠侯府的旗幟,抿抿唇說道:“這是鎮遠侯府的。”

完後補充道:“這是前段時間學生獲得聖上賞賜,把那些錢換成布施給百姓的。”

林夫子繼續問道:“你覺得知行合一就是踐行《四書》和《五經》?”

霍霖點點頭:“學生覺得是的,踐行《四書》和《五經》,夫子。”

林夫子轉向他:“真的能做到《四書》和《五經》裡麵的所說的那些,那下一個聖人就是你霍霖了。”

“依照夫子我的理解,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你隻需要向自己內心尋找自己的道即可。當然這隻是夫子淺薄的理解,你不用一定要認同。”‘文’這種東西,當然是個人有個人的理解。

霍霖仿若明白了什麼:“無愧於心,不畏於行,心安理得,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

林夫子笑著念道:“君子有樂。”

霍霖接著:“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3]

林夫子望向前方的隊伍:“夫子不知道你在國子監中學到了什麼,做自己覺得對的事,例如你把聖上給你的賞賜給予困苦的群眾,你覺得正確,那就是正確的,不必強求。”

霍霖想到堂考後的那份試卷,重重的點頭。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