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滾木法 對著老祖宗吹彩虹屁(1 / 2)

嬴政被戳穿了, 沒有半絲的尷尬。

對上“她”眨巴著不滿的眼神,全然當沒有看見的模樣,徑直要挾起鄭國這個罪魁禍首。

他淡淡道:“想好如何將這滑輪組運用了嗎?水渠的計劃月餘後要稟給王上,若是還未完成, 將嚴格按照律法處理。”

鄭國:“??”

他一個被壓榨打工的, 怎麼還會背這種大鍋?

嬴政對上他微懵的神情, 繼續平靜著道:“既然還沒有想好,何必多管閒事, 好奇後世人的長相?”

站在對方的視角, 當被懟的人不是自己時,夏安夷聽了隻覺得格外爽。原來有一副好口才, 所向披靡的感覺是如此好。

當然,對方如果能不把她畫得那麼醜, 就更好了。

蒙恬又善解人意著補充:“還好吧,其實長公子已經儘力了,他畫造紙術的步驟時也是這樣的。”

嬴政:“……”

甘羅拽拽對方的衣袖,也儘力提醒著:“大恬,你還是關心關心自己吧,每日在軍營訓練已經夠辛苦的了。”

彆再無意中得罪大魔王,又被擺一道, 直接全年無休了。

【其實除了簡單的杠杆原理和滑輪, 本單元也就是力, 還有不少物理知識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

【比如摩擦力這一節, 滾動摩擦相比較滑動摩擦, 能更減少有害摩擦。所對應的例子便是,車輪一般是圓的,以及古代運輸東西所用的滾木法。】

許多科學知識, 都是在經曆漫長的實踐之後,才逐漸總結出理論的。

談及這個話題,鄭國又開始了抱怨模式:“前些日徐福喊我幫忙運那冶煉的鐵礦,簡直太重了,還要運到水邊。”

夏安夷插話:“那你試試滾木法?”

也一同乾過苦力的蒙恬,攤了攤手表示無解:“我們所用的就是這滾木法,軍營中運糧偶爾也是。”

“雖如這夫子所說的,確實能節省不少力。但滾動一段距離後,後方的木棍就會與前麵承載之物脫離,需要人為移動到前方,極為麻煩。”

夏安夷眨眨眼。

她隻從課本上學過這些淺顯的知識,還沒想到真正用於實踐中時,並不會如預料的那般理想化,總會出現各種難題。

她想了想,提出誠懇的建議:“你家長公子,應當會有些想法?”

反正遇事不決找老祖宗,對方靠譜得幾乎沒邊兒。

隻見嬴政攤開的筆記紙張裡,簡略地畫了些木棍。在聽到幾人的反饋後,針對木棍會脫離的問題,微微思索了下。

聽到她的話,他淡淡地開口:“可有什麼辦法,既能固定住一排的木棍,同時還能保持其滾動起來?”

夏安夷眨眨眼,總覺得這個形容有些耳熟。

【由於滾木法有著不足之處,人們在此之後不斷地嘗試改良,如今我們見到的搬運坦克車就是其的一種演變。】

隻見光幕裡所呈現的“搬運坦克車”,便像方才嬴政提出的那樣,固定住了“輪子”的同時能讓其滾動起來。

模樣有幾分像坦克,底下是幾排寬闊的鐵製輪子。隻不過上方平坦,用於放置重物,總體構造簡單許多。

【搬運坦克車解決了大型貨物搬運難題,不需要像滾木法一樣采取二次運輸。同時它不僅僅是直線前行,萬向輪的設計做到了隨時轉向。】

寥寥幾字簡潔的介紹,在座的都被勾起了興趣。

甘羅托著下巴:“這是好東西啊,要是有了它,彆說運輸鐵礦了,糧食和武器的運輸也更加方便了。”

這對於想更進一步的秦國來說,無疑是如虎添翼。

嬴政眸底不明,映在半明半昧的燭光裡,像萬千山川河流在湧動。

旁邊的公輸遜開了口:“此車應當是將不同的輪子,貫穿固定在鐵板上。中間的軸固定住了,而不完全固定整個輪子。”

“因此能改變方向,固不局限於直線前行。”

先秦時期的馬車,隻能進行直線前進,由車夫來駕馭和轉變方向,往往會極為麻煩。

更不用說搬運重物之時,轉變方向所消耗的人力了。

夏安夷想到古代無數的大興土木之中,受苦的往往是百姓。

那些巧奪天工、曆經千年被譽為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作品,真正的寓意應當是,凝結的其實是平民的血肉之軀。

眼前的老祖宗其實也算在內,比如長城和秦始皇陵。

但是如何改變,僅僅以假大空的方式勸說?

彆說以對方唯我獨尊而無情的性子,壓根不會將這種意見放在心上,來勸一個必然砍一個。之後的朝代,大興土木的君主不在少數。

倒不如先從生產力和工具上開始改變,循序漸進。

她戳了下手指,緩緩開口捧場:“公輸說的有道理哎,理論上是可以模仿一二的。”

現代的搬運坦克車承載力巨大,多用於集裝箱和大型運輸。

哪怕隻能模仿一半,也能省下不少財力人力。

何況公輸遜作為魯班後人,又多少會一些相裡墨的本事,說不定能因地製宜,研究出適合當下的工具,就像先前的造紙術、農具一樣。

不一定是完全的複刻,而能保留精髓。

嬴政注視著光幕,眼神像在望更遠的東西,平靜地評價道:“若真可行,那改日便令人研究一二。”

旁邊公輸遜的效率極快,有了滑輪原理的輔助,將立井水車的模樣,設計出了八九分。

鄭國發出感慨:“阿遜,要不然你幫我一起搞搞修渠的圖紙?”

甘羅損對方:“我說鄭國,這都這麼多天過去了,你怎麼進度還比不上公輸的零頭呢?”

對方翻了下眼:“那也比你好,隻會耍嘴皮子的小鬼。”

“你以為修渠是隨便畫幾筆之事?水利需結合地形、水勢還有周邊的農田和居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