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儒與法 考前拜一拜老祖宗(1 / 2)

【那麼先前的曆史課, 我們講到了思想文化的政策。本節課堂就從儒家思想的角度出發, 來學習我國的文化大一統政策。】

同先前的學習環境比起來,嬴政自登基後,宮殿寬敞明亮了許多。

他端坐在案幾麵前,改良後的椅子和桌麵, 顯得舒適又方便了很多。在印刷術的改良中所運用的脂肪性油墨, 與兔毛筆和紙的相配也同樣適宜。

夏安夷環視了圈,沒見到另外的幾人, 有些奇怪地多問了句。

隻聽老祖宗淡定道:“蒙恬去攻韓了,甘羅跟著呂不韋使趙, 另外幾人在乾活,繼續鑽研那些發明。”

“問這麼多做什麼?不如寫你的筆記。”

夏安夷輕輕地哦了聲。

自從各種課堂的劇透之後, 老祖宗便開始了拎人打工的動作, 沒想到連甘羅這麼小的都不放過。

當然, 也還有一種可能, 是甘羅初遇時喊對方的那聲稱呼,老祖宗記仇到了現在。

誰讓這小鬼一聲漂亮姊姊, 結果翻了車呢。

嬴政則抬眸,漆黑的眼瞳定在光幕裡“文化大一統”幾字上,不由若有所思。

倘若他沒有記錯,先前講秦國篇的部分知識點時, 提到了其具有版圖、文字、貨幣、度量衡的大一統。

而這“文化的大一統”, 似乎所指的對象, 並不是燦爛如曇花一現的秦朝。

嬴政冷哼了聲, 但不可否認的便被吊起了興趣。

【漢武帝的文化政策表麵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融合了陰陽家、黃老之學等思想。】

【同時, 為了鞏固和加強君權,其還提出了“天人感應”和“君權神授”,但兩者是有些區彆的。】

【天人感應側重君主統治的合理性,而君權神授側重君主權力的有限性,即需要其統治有道,這兩個在選擇題中容易混淆。】

夏安夷正在分辨這兩者的區彆,又聽到熟悉的聲音響起:“君權神授?自古君主皆是強者居之,真有人相信這種說辭?”

看來老祖宗又開啟嘲諷模式了。

她好整以暇地戳對方的心:“為什麼不相信?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遇到各種挫折後,必不可免地會把希望寄托在一些虛無縹緲的事上。”

“有的人年輕時理智絕頂,老年了還是陷入了保健品騙局,神仙這種東西一直都是有市場的。”

夏安夷自從發現對方砍不到她,而且他沒傳說中的那麼心狠手辣和冷酷,又開始蹦躂了。

當然每次翹完囂張的尾巴,她都知道見好就收:“我說的不是你,是後麵一些瘋狂磕丹藥的帝王,吐血而亡了。”

“你跟他們不一樣,你隻是被徐福騙了而已,沒磕丹藥。”

嬴政:“……”

有的人真是三天不恐嚇,就開始上房揭瓦了。但他能怎麼辦呢,除了拿筆尾戳兩下對方虛擬的“翅膀”,也不能將她如何。

他冷著臉不搭理,注視著光幕裡的幾行字,微微帶點思索。

在嬴政先前的認知裡,若是要達成文化上的大一統,也許該同文字貨幣這樣,直接進行一刀切而省時省力的方式,以一種標準來衡量。

比如沿用法家的思想,對其它的思想進行鉗製和打壓。

但事實上,文化之所以不像經濟、政治那樣可以掌控,便在於其抽象和主觀能動性。沒有把握好單一思想和百花齊放之間的度,就容易動搖統治。

而曆史上的“秦始皇”,便是犯了這樣的一個錯誤。以為焚書能進行文化的一統,實際卻落人話柄,也沒達到真正的目的。

嬴政在燭光下的神色不明,指尖停留在案幾麵上,有一搭沒一搭地輕動。

但是儒家真的很討厭啊,一開口他就覺得煩。

還要花精力去虛與委蛇,哪怕每回能懟贏,也著實很折壽一樣。

夏安夷:“……”

其實吧,非要說起折壽,之前給對方講胡亥的事跡,明顯折壽多了。

【大一統思想除了這些以外,西漢的董仲舒還單獨提出了“三綱五常”,這對之後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直到今天還在潛移默化。】

【因此可以說,漢代儒學實際隻沿用了仁政一類的思想,其跟先秦時期的儒學有了很大的區彆。】

夏安夷乖乖梳理著筆記,偶爾發表一下感慨:“我說怎麼學論語和學曆史的時候,好像長得不太一樣。”

原來是偷梁換柱、哦不是改進完善了啊。

嬴政的目光瞥過“三綱五常”的具體內容,語氣意味不明:“難怪這漢代的帝王,將其作為了一統思想的標準。”

若按戰國此時的儒學來看,是孔子從自身的士階層出發,對於周禮的維護和呼籲。

這群儒生雖時常批判君主的不當行為,遊走傳播後能產生一定影響。但實際並沒有哪國的君主,會長久地沿用儒學思想,或是讓儒生擔當重要的職位。

因為七國不乏有爭霸的心思,自然不會真的願意遵守這些。

而“三綱五常”的規範,看似是個人行為,實際是構建了整個思維控製的框架,讓其之後的思想皆逃不過統治者本身。

夏安夷寫著筆記,偶爾抬下頭:“怎麼,你是要繼續嘲諷漢代的做法嗎?”

她感覺自從上回,老祖宗被當麵拉過和野豬的cp後,就對漢代有了很大的成見。

比得知秦被漢滅時的成見,應該差不多。

嬴政淡淡道:“不,朕覺得他們很是聰慧,能偷天換柱、將一群儒生耍得團團轉。”

當然,在後世的視角裡,這不同的儒學屬於融彙貫通,沒有什麼偷天換柱一說。

夏安夷啊了聲。

老祖宗誇起人來,也著實帶點陰陽怪氣的,偏偏他自個兒又覺得說話很真誠。

與此同時,光幕裡後世所講解的“漢代儒學”,還特地和秦代的“焚書坑儒”放在了同一張表格裡。二者的相同點處都寫了“文化□□”,點出了本質是為維護封建□□而存在。

【當然,漢代儒學更深遠的意義在於,其有利於文化上的大一統,成為了古代中國的思想主流。】

【這是秦代的焚書坑儒,所不能相比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