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青山和叢春花一起上了山, 柳魚心中還酸澀的厲害,暗暗地抹了兩把眼淚。
關老太太摸他的頭, 語重心長地說:“日子都會好起來的。”
說起來, 其實沒有誰比她更苦了,柳魚努力笑著,眼睛已起了一層霧氣,重重地點了點頭。
租賃鋪子穩定下來有個正經營生了是一件大喜事, 中午柳魚做得野蔥炒臘肉特意多切了許多臘肉, 李青山和叢春花吃得那盤多放紅辣子, 他和奶奶吃得單獨盛出來。
除此之外, 柳魚還備了酒,這酒還是上次叢春花給慶嬸家辦喜宴席麵, 因為辦得好又周到, 事後人家提著東西上門感謝的時候送得。
一碟放足了料炒得油滋滋的臘肉、一碟涼拌田間的野菜。兩道普通的家常小炒便算是一家人慶祝的席麵了, 柳魚給每人都斟了一杯酒, 一家人碰了個杯。
叢春花喜道:“接下來便等我大孫子了!”
李青山看柳魚, 柳魚臉紅紅地輕瞪他。
吃了一杯薄酒, 用過飯, 李青山先去找一個他叫太爺爺的人求了“李記肉鋪”四個字。之後便去了小雪家那邊, 她家已動工了,錢不多,就先起兩間住著, 李青山去看看有沒有能幫忙的地方。
柳魚則在家趕緊開始製肉鋪的招牌幌子, 這倒也簡單, 白底黑字紅邊兒,夠大夠顯眼便成。柳魚計劃將李記兩個字繡小一點橫排在幌子最上麵,將肉鋪二字豎排繡得大一點, 另外再打些絡子,做些穗子縫在上麵,將幌子做得再漂亮一些。
關老太太給他幫忙,叢春花則擼擼袖子開始收拾家裡,在院子裡同關老太太和柳魚說著話先將剛剛用的碗筷和鍋利索地刷了,接著便拿專門打掃豬圈的掃帚去清掃家裡的騾棚、豬圈和雞圈。
過了一會兒,柳魚便見她興衝衝地從後院跑出來道:“呀!家裡的小雞下蛋了!”
......
都是同一茬的小雞,一隻開始下蛋後,其他的便陸陸續續的都開始下蛋了。
母雞一共有十隻,一天能產七八個蛋左右。要是在旁的人家,該是積累起來,就拿去賣了,這一天也得換個十五六文錢呢。
但李青山家這不是在盼小娃娃嘛,李青山和柳魚都要多補補,關老太太年紀大了也得多補,叢春花一想,乾脆就都留給家裡吃。
把身體養得倍兒棒,才能將日子越過越紅火。
臨到月底,學繡活的三個丫頭也都學滿三個月了,三個丫頭家裡都紛紛表示還要自家丫頭接著學。
本是心裡沒底,想著就費上這三個月的錢看看自家丫頭有沒有那個天分了。
誰知,才學三個月,繡起花來竟已有模有樣了。
前陣子關老太太給三個丫頭布置了課業,要求一人做一個香囊,三個丫頭便將這三個月學到的本事都用上了,說起來雖是做得跟外頭賣的還有很大的差距。
但八九歲的孩子,做到這般已不得了了,且鄉下人身上穿戴的東西鮮少有繡花樣的,戴個這個還是挺稀罕的。
楊秋芹和其他兩個丫頭的奶奶天天戴著香囊出去顯擺,弄得好些人起了心思,也想叫自家丫頭或小哥兒去學學。
柳魚、李青山和叢春花都不同意,關老太太年紀大了精力有限,加上巧姐兒,一日帶四個丫頭解解悶已行了,哪裡還能多帶。
這一下叫當初想等三個月再看看的人家後悔不已,當初咋就不乾脆的將自家丫頭送過去呢!
而除了小雪家以外的其他兩家都有了些緊迫感,見楊秋芹天天往李青山家送豬草,他們也開始送。
弄得叢春花哭笑不得,與柳魚一合計,最後乾脆擺開了跟這三家講,三家輪流,春夏秋裡每天給家裡送二十斤豬草,冬日之前幫著家裡把青料備齊,以後逢年過節就不必再備節禮了。這樣家中少個天天要乾的活也輕省一些。
這三家的人哪兒還有不同意的,畢竟豬草一點也不值錢,還是三家輪流著乾,比起節禮來這算什麼?
總之,而後割豬草的時候莫有不儘心的,儘挑些騾子和豬頂頂愛吃得送來。因為自己占了便宜,心中不安,隔三差五的還要送些新鮮的小菜給李青山家。
不過,這是後話了。
眼下確定好三個丫頭還要繼續學繡活後,柳魚他們第二日要去叢大舅家吃滿月宴。
一想到明天去叢家村很有可能會見到那個王好兒,柳魚就翻來覆去的睡不著覺。
李青山剛有點睡意,聽見他翻身,一下便醒了,側過身從背後抱住柳魚,有些睡意朦朧地嘟噥著嘴問他:“怎麼了?睡不著?”
“我把你吵醒了?”柳魚有些歉疚,因著鋪子開業後,李青山就準備一日殺兩頭豬了。平日裡,不過節不逢大集,若是想把兩頭豬都賣出去,待在鋪子裡的時間肯定比擺攤的時間長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