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觀她的態度,難不成秦可卿知道自己的身份不凡?還想以此為橋梁,認識她這個義忠親王府的舊人,她欲做甚?
吳熳不解,抬眼在屋中環顧一圈,尋到了垂手靜侍的清歌姑姑,見她亦在觀察秦可卿。
收回目光時,與吳熳撞上,見被發現也不慌,淡定對吳熳微微點頭,重新垂眸侍立。
這一幕幕皆被仔細觀察的王熙鳳看在眼裡,暗道這一屋子人真是各有各的官司,她倒要看看究竟是些什麼幺蛾子。
卻說賈林氏與王夫人達成一致,要將黛玉與寶玉隔開,兩人間氣氛和緩上不少,閒話幾句,賈林氏便作了辭,往黛玉房中來。
不想,在房外,便聽裡間歡聲笑語,進門後,見了如此多人,意外了一瞬。
屋中幾人見了她來,紛紛起身見禮,王熙鳳請了賈林氏炕上高坐,幾人也知曉賈林氏與吳熳進府,必是為著黛玉,遂與賈林氏講起黛玉在府中的趣事。
這可正合賈林氏意,她認真聽著,抽絲剝繭,想從中看看黛玉在這府中的真實情況。
實是小姑娘心思敏感,同她聊天兒,總報喜不報憂,如今雖有了林家人,但都是下人,有些事說不上話,做不得主,她擔心小姑娘受了委屈,悶在心裡,無從排解,又惹出病來。
吳熳亦細細聽著,比照著劇情,看看到底行進到哪一步了。
如今見了薛寶釵,知薛家進京,又見秦可卿身子康健,不見病態,看來,劇情才剛剛開始而已。
眾人聊天說笑,隻李紈一人心焦,眼見座鐘指針一格格挪動,敦太太婆媳隱有作辭之意,她方才將來意說了出來,“……聽聞啟山書院,亦收蒙童,我想問問嬸子可真?”
此話一出,除了薛寶釵,幾人皆是一愣,李紈此問,是為蘭哥兒?
可賈門族中有義學,代儒太爺亦是有名的大儒,何須去外頭的私塾?
李紈見幾人一時無言,怎不知她們想法,隻得心中苦笑。
蘭哥兒五歲,正是啟蒙的關鍵時候,家中業師回家去了,寶玉倒是高興憨玩,竟無一人替她的蘭哥兒考慮,隻讓蘭哥兒去義學先將就著。
可蘭哥兒從義學回來說,代儒太爺身子不好,三天兩頭不在學裡,有時留對子,叫他們自己思考,有時叫溫讀功課,蘭哥兒去了半個月,竟連兩頁論語都未學完。
這如何耽擱得起,李紈隻能另想他法。
她父親曾是國子監祭酒,李紈未出嫁時,曾聽聞家中父兄對啟山書院的讚揚,自是知曉書院不錯,她亦知族叔賈敦的大名。
以前家中有先生,她且不愁,如今遲遲聘不到西席,義學又實在不成,她才一改以前不露頭的性子,主動尋了來。
賈林氏雖也意外她舍近求遠,還是與她說了情況。
啟山書院蒙學束脩,要比大一些的學生更多些,不過這對榮府來說,不算什麼。
隻山上條件清苦,一般富貴人家都不舍得送孩子去。
李紈聽聞隻能帶一個小廝伺候穿衣吃飯,且一旬隻能回家兩天,彆的時候都得住在山上,心疼又不舍,但她深知蘭哥兒日後要科舉,隻這一條路了。
家中義學不成,枯耗隻會浪費光陰,待蘭哥兒大一些,國子監怕是也進不去。
老爺官職隻能恩蔭一人進國子監,寶玉比蘭哥兒大幾歲,定是要先緊著寶玉,她的蘭哥兒沒機會的。
賈林氏和另外幾人見她沉思,也不打擾。
這頭,薛寶釵又問起十五六歲書生的入學條件。
她今日來,就是為著此事。
幾日前,薛家管事來回母親,母女倆方知曉,哥哥整日在外閒逛,從鋪子中取了不少銀錢走,散了不知多少人。
母女倆頓時如雷轟電掣,她們在這富麗堂皇的榮國府內,衣著樸素,不戴首飾環佩,就圖著掩一掩財,哥哥卻在外濫用,不知讓多少人瞧了去。
如今,舅舅不在,姑父不管,義學不嚴,再如此下去,必成大禍。
她與母親聽聞府裡丫鬟們說起敦太太,又知敦老爺來曆,寶釵便想著來探探消息,看能不能將哥哥送上那山中書院去。
不想,恰遇珠大嫂子也打聽此事,心中驚喜,默默聽完,思量著蒙學尚有諸多限製,更大的書生想是管得更嚴,遂也露了意向,問出了口。
賈林氏不曾聽聞過薛蟠的所作所為,隻與寶釵說,略大的書生便要通過考試,方能入學了。
啟山書院如此盛名,入學者本身就是不凡的。
薛寶釵一聽,便知哥哥不行,心中又抱著一絲希望,問起敦太太,可有彆法,自想著便是多使些銀錢也使得。
王熙鳳這才明了,借著吃茶掩下嘴角哼笑,原來兩人就圖此事兒。
不過,怕是一件兒都成不了。
蘭哥兒是先珠大哥的獨苗,太太怎會讓他到看不見的地方去吃苦。
至於薛大傻子考試?不是王熙鳳瞧不起他,薛蟠認得的字,怕是還不如她這個連書都沒讀過的女人,能考上才怪。
王熙鳳瞬間對薛李二人失了興趣,也不聽她們白聊,拉著吳熳到一邊,問起她的近況。
吳熳先驚訝李紈和薛寶釵欲做出改變劇情的行為,也想聽聽,不想就被王熙鳳拉了去。
兩人相對,想敘情,好像也無甚好敘的,一時竟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