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河畔。
朝陽初升,官道上的行人和商販絡繹不絕,車水馬龍。
陳慶主導修建的水力磨坊已經有了大致的雛形,四周的圍牆都壘起了一人多高。
而此時。
精壯的民夫們四人牽著麻繩,用百斤重的大石頭一下下夯打著地麵。
等泥土夯實後,再鋪上一層沙土和碎石,以後就不怕馬車陷入泥濘中去了。
“稟陳中侯,溝渠裡的水排乾了,水車已經停止運轉。”
水工匆匆忙忙跑過來,連汗水都顧不得擦一把。
“木工呢?”
“準備開鑿!”
“小人知道了。”
首發網址m.
手藝最好的四名木工緊張又忐忑,手持錘子、鑿子等工具,急匆匆走上石台,然後跨騎在轉軸上,叮咚叮咚的敲打起來。
“東……左中侯大人,您要的東西我們打造好了。”
李乙喊了幾年的‘東家’,突然改換稱呼,一時間還有點難以適應。
“我看看。”
陳慶命他們打造的,是一個類似秤砣模樣的東西,不過要放大了許多倍,足有一米高。
它的重量也達到了可怕的一千多斤。
原本打算用銅鐵澆築,但趙崇說什麼也舍不得。
沒辦法,隻好下半部分用石頭修整成底座,上半部分才用的青銅。
在‘秤砣’的最上端,是一個‘U’型的凹槽,兩邊各有豎起的圓環形耳朵。
工匠們抬過一根兩米多的堅實圓木,把提前打孔的位置放在凹槽中對好,然後以拇指粗的鐵棍從中穿過,在把鐵棍牢牢的固定在秤砣的耳朵上。
“東家,這麼大的錘子,真的能抬起來嗎?”
“萬一傷了那水車的轉軸,咱們可惹下大禍啦。”
“是呀,要不然另外造一架水車,我怕它又要推動石磨,又要敲打鐵錘,吃不住力氣。”
工匠們憂心忡忡,紛紛出言相勸。
陳慶知道他們是好心,擺擺手說:“枉你們跟了我這麼久,杠杆原理都不知道。彆說一百斤的鐵錘,就算三百斤,它照樣得翹起來。”
“都準備好,一會兒木工裝好橫杆,你們立刻把杠杆和爐台推過去。”
“乾好了,自然是大功一件。”
“我親自給陛下那裡給你們請功。”
“要是出了什麼差錯,我一人承擔,不用你們操心。”
聽他這麼說,工匠們才放下了心。
木工的開鑿速度極快,不一會兒就在紅豆杉上麵開鑿出兩個圓形的貫穿孔洞。
試了幾次後,成功把堅實的橫杆插了進去。
後麵就是以木楔加固,防止它鬆動脫落。
等忙完這一切,四名木工小心翼翼的從轉軸上爬了下來。
當初設計的時候考慮不周,轉軸離地麵太近。
橫杆過長,就會碰觸到地麵。
陳慶實地考察後,選取的是石台之外,懸空於溝渠之上的一段。
這樣再用‘L’型結構,讓橫杆敲在杠杆上,令一頭的鐵錘自然就被翹了起來。
“大人,已經準備周全,全都弄好了。”
四名木工掄得手臂都酸了,額頭上大汗淋漓,不過沒出什麼岔子,一顆心總算放了下來。
“你們把杠杆和爐台推過去。”
在陳慶的指揮下,工匠們用一根根圓木鋪在地上,把兩樣沉重的大家夥緩緩移到了石台之上。
“把這一段削尖。”
“弄成扁鏟的形狀。”
陳慶指著橫杆敲擊的那一端吩咐道。
“是。”
木工們喘了口氣,再次忙碌起來。
不多時,萬事俱備。
李乙小心翼翼的比劃著橫杆和圓木敲擊的位置,小心的調整杠杆的方位。
“大人,全都好了。”
工匠們迅速退到了一邊。
陳慶點點頭,衝著閘門處候命的水工喊道:“開閘!放水!”
嘩——
在絞盤的作用下,沉重的木質閘門緩緩抬起。
渭河水再次灌進了溝渠之中,奔湧著衝向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