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坦然回道。
“你的膽量倒是不小。”
“敢問閣下高姓大名?”
陳慶作揖行禮。
“山野之人,無名小卒——婁敬。”
“召我來鹹陽的是您?”
“不知是黑冰台哪位大人?可有得罪之處婁某?”
男子不卑不亢地還了一禮。
“婁敬?”
陳慶冥思苦想。
好像不是什麼出名的人物。
難道是我猜錯了?
“大人為何皺眉不語。”
“婁某一未曾犯律,二沒得罪過大人。”
“究竟是何故,千裡迢迢召我來此?”
婁敬不依不饒地追問。
“你這……說話怎麼怪裡怪氣的?”
陳慶剛才好像想起點什麼,卻被他打斷。
“有嗎?”
“婁某鹹陽官話說得不好,大概是。”
婁敬不好意思地說。
“本官終於想起來了。”
“你是劉敬!”
陳慶語氣激動地喊了出來。
這神奇的倒裝句,百分百是出身齊地,褐衣覲見劉邦的建信侯啊!
“在下婁敬,大人認錯了莫非是?”
婁敬皺著眉頭不解地問。
“沒認錯,絕對!”
“婁先生遠道而來,舟車勞頓,快請坐您。”
陳慶伸手做了個請的姿勢。
婁敬臉色發紅:“大人在取笑婁某這是?”
“豈敢,豈敢。”
“婁先生有治世之才,天下間誰也不能小瞧於你。”
陳慶主動給他添上茶水,以示歉意。
能名留青史的,絕對不會是籍籍無名之輩。
劉邦奪取天下時,婁敬還是一名戍邊的小卒。
他找到同鄉的虞將軍請求覲見,言之要與劉邦商談國事。
彼時漢朝有意定都洛陽,以示撥亂反正,繼承周朝正統。
婁敬力陳關係利害,建議劉邦定都關中,承襲前朝經營已久的秦川之地。
劉邦略有動心,卻拿不定主意。
後來找張良商議,張良的看法與婁敬完全一致,這才提兵進了秦川,定都長安。
待後來匈奴勢大,時常侵擾漢地。
劉邦大怒,欲出關與匈奴一較高下。
婁敬再次勸諫,提醒他不要輕敵大意。
劉邦非但不聽,還嫌對方漲他人之氣,滅自己威風,將婁敬下獄待罪。
結果白登山之圍差點斷送了大漢氣數。
劉邦自知有錯,將婁敬無罪釋放,並親自向他道歉,賜為國姓。
後來也是婁敬提出暫時與匈奴虛與委蛇,和親以示安撫。
細數此人的一生,沒乾成什麼大事,但他的眼光之精準和對時事的把握,世間少有人能及。
婁敬差就差在出身不好,加之投奔得太晚,才一直不受重視。
同樣的話,張良說出來,劉邦言聽計從。
婁敬說出來,根本無人搭理。
“婁先生,我知你胸有錦繡才華,可願入朝為官?”
陳慶態度親和地問。
能從一介戍卒,在名臣良將雲集的漢初混到封侯之位,此君自然不可小視。
“哼。”
“錦繡才華,那也分貨與誰家。”
“出得起本錢嗎你?”
婁敬傲氣地抬起頭。
“這個好說。”
“婁先生稍待。”
陳慶大步走了出去。
掌管內庫的我是,什麼樣的本錢出不起?
嘿,被他傳染了。
陳慶搖了搖頭,一路出了黑冰台,從馬背上的行囊取了幾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