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第一四六章 p10(2 / 2)

朱棣:“?”

朱棣發自內心感慨道:“立齋閒錄都沒有你們能編。”

【這話真的很沒有道理。

平安死時朱棣正在前往北京的路上,他提前一年就在準備巡守北京的事宜,各路糧草都要親自布置準備,接駕地區最高軍事長官活沒活著還能是個疑問句嗎?

他待在北平的親兒子朱高燧不按規矩備邊,沒幾天報告可就遞到了朱棣桌上。

Up不排除平安自殺的可能,但絕不存在這段對話後死亡的可能。真的太小瞧一個籌備著北伐,以北京為北伐作戰指揮中心的未來草原之主對北京地區軍事的在意程度了。】

大家提煉出了重點:“就是說,自殺還是有可能的。”

朱棣重重:“……《實錄》說是病死的!”

大家:“你連何福都沒有安撫好呢!這平安的官,還不及何福大,人家心裡惴惴,憂鬱而死,也是很正常的!而你心懷愧疚,於是對他的兒子多加照料。”

朱棣:“……”

親眼見證洗腦包的一百種誕生方式。

【5月7日,朱棣南下至泗州,它和盱眙縣一北一南分列淮河兩岸。

這是準備要渡淮了。

有句耳熟能詳的話叫守江必守淮,這裡的淮並非是淮河本身,而是利用江淮平原複雜的水係,擴大戰略縱深。

當然啦,能把淮河本身守住自然更好。】

朱元璋肯定道:“此話倒是不假,南宋得以保全,全賴在兩淮附近布置大量水軍,並沿途修建堡寨一類的據點。”

傅友德道:“說來,南宋那楚州(淮安)之戰倒是打得極為慘烈又有些血性,趙立在沒什麼援軍的情況下堅守了半年才城破,又與城俱滅,殊為不易。”

郭英也歎:“韓世忠無力救援,張俊直接拒絕,劉光世僅是繞楚州佯動一番,嶽武穆想去救他,卻困於糧草。哎……”

朱元璋點評道:“這可是難得趙構想去打仗的時刻呢。後來,嗬嗬。”

【守在盱眙的是盛庸數萬步騎兵組成的陸軍+上千艘戰艦,河對岸的泗州呢也應該有很不錯的城牆,因為這座城裡有明朝祖陵,朱元璋上頭三代的衣冠塚由朱標在洪武18年起於此修建。這座祖墳一直修到了永樂11年才修好。

——然後和泗州古城一起被淹了,成了唯一一座水下皇陵。】

朱元璋:“???”

朱元璋呆在當場,真是猝不及防啊!

現在還能挪墳嗎?

朱棣也跟著愣了半天:“……這確實應該沒有人去盜墓了吧。”

【不過守淮大業的第一步就出問題了。

還沒攻城,泗州守將周璟初率眾來降。朱棣都好奇的問:“咋回事啊?我都沒推你就倒了?”

周璟初:“我們這兒僧伽神很靈,我去佛前禱告,是投是守啊,佛祖勸我投降是吉,抵抗是凶。”

朱棣很欣慰:“人心之妙,妙於萬物,你有所覺悟,神佛亦告。”

——肉麻的up頭皮發麻。

但這可是朱棣的思想鋼印呢,他涕淚橫流的去拜祖墳時說,全賴祖宗神靈保佑,才得見陵寢。

可見這段描寫是借這位識趣的周璟初來驗證自己是有神佛保佑的天選之人。】

大家銳評:“惡心心。”

朱棣卻老神在在:“若非祖宗保佑,就是我很強嘍?”

大家:“……”

既不想承認他祖宗保佑,也不想承認他很強呢。

【比起這段描寫,沒有記錄在《奉》,記錄在《薑氏秘史》的一個細節更值得我們注意。

當天,壽州千戶□□以城降。

壽州即壽春、壽縣。自古以來,這裡都是淮海板塊的戰略節點。

大名鼎鼎的淝水一戰就是圍繞著這附近展開鬥爭。東淝水就是從這裡彙入淮河。

而東淝水的另一端則通向大名鼎鼎的合肥。由合肥再經濡須水便能直達長江。

換而言之,淮河-壽州-合肥-長江,這是一條貫通的水路,而古代行軍糧草供應需要水路。孫權當初之所以要帶著十萬大軍攻打7000守軍的張遼,留下著名的合肥之戰,便是因為長江以南的政權想要北伐,實際可用的路線不多,而合肥是當時最好走的一條。

壽州守軍不聲不響的降了,而盛庸帶領的主力守淮大軍都在盱眙附近,朱棣實際上已經獲得另一條並不隱秘的通向長江天險的高速公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