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爹和婆婆知道之後怎麼想?
她這次本來就足夠任性了,要是再讓大姐和她一起,那婆母肯定不答應的。
而就在這時,成婆子的聲音也在院外傳來:“巧娘,睡了嗎?”
林巧兒一驚:“沒有……娘。”
“那我們談點兒事情?”
成婆子走了進來。
“巧娘啊,我和你爹睡不著,思來想去,想和你說說我們的看法。”
林巧兒還從未見過婆母臉色這麼嚴肅的表情,自然沒有二話。
“娘,進來說吧。”
-
邢舟是三日之後讓老仆去和林巧兒傳話的。
“林掌櫃,我家大人說了,半月之後會有一批商隊去冀陵鎮。雖說是商隊……但其實是為朝廷效力,這件事不能深入告訴你,但是他們都忠心效忠與朝廷,你和他們一起走,安全不成問題,如果你答應就去準備吧,去到冀陵鎮大概也要四十日左右。”
林巧兒聽說之後,似乎有些難言之隱,無奈地看了眼公爹,成家當家人站出來說話了。
“要是我們一家子都去呢?這次邢大人,不知道願意給我們多少支持?”
那老仆當即就愣住了。
成家莫不是瘋了……
他踉踉蹌蹌的回去傳話去了,而成小蘭看著他的背影沒忍住噗嗤笑出了聲。
這還是這麼久以來,小蘭第一次露出真心實意的笑意,這笑意也感染了林巧兒,接著,滿院子的人都笑出了聲來。
成家當真是瘋了……
這兩日,桃庵村所有人都這麼說。
“成老漢今日要舉家動身去冀陵鎮?!連自家的老宅都不要了?!”
“可不是嘛!辛辛苦苦才攢下來的家業啊,說不要就不要了?當真是瘋了,成四不就去從軍嘛,幾年之後不就回來了?!”
村民們有一嘴沒一嘴的說著,而有些看明白事理的站出來說話了:“你們懂個屁啊!桃庵村是成家的祖宅嗎?你們怕不是忘記了,成老漢是啥時候搬過來的?!”
那些村民們仔細的回憶了一下,這才想起來。
成家,不過也就是二十多年前才在這裡安了家的。
“可再怎麼說還有這麼大的家業呢,說不要就不要了?”
“誰告訴你不要的?你當成正旺死了啊?!還有林家人不是也在嘛?!至於成家要捐出去的那些,成正業和謝安現在不在家,牛場和養豬場肯定後期麻煩多,多少人眼紅著嘞!你還看不出來,那兩個才是成家的頂梁柱?現在把牛場捐了,換個家人團聚的機會,有啥可惜的?你們不想,我想!”
說這話的是桃庵村上一任的村長,年歲大了才退了下來,他的兒子也在這次征兵當中被征走了。
用錢換家人團聚,他也想,可惜他沒有成家的家產,也沒有這樣的機緣。
老村長這麼一分析,那些村民才回過味兒了。
“是啊……人家要團聚了?這牛場和豬場留一部分給二兒子,剩下一部分給朝廷,這朝廷還得感念著成家的恩情?!”
“算不上恩情吧!但是你們彆忘了牢獄裡的那個成正才,這回多多少少連累了成正禮嘛!成家肯捐家產出來,你們以為成老漢沒考慮過三兒子的前程?天真!!”
這些村民瞬間醍醐灌頂。
好家夥……
這成家,是下了一步好棋?!
而正如老村長分析的那樣,成家的確是這麼打算的。
成老漢那晚提出這個堪稱“瘋狂”的決定之後,林巧兒和成小蘭都傻了。
成婆子解釋完之後兩人才回過神來。
成婆子看著她們兩個,笑了:“你以為我想不到小蘭會找你一起去?你們啊,還是太年輕了。”
林巧兒心中一時百感交集。
“娘,可是咱們家……您和爹舍得嗎?……”
“有什麼舍不得的,我和你爹,二十多年前就是抱著幾個兒子來到臨安縣的,那一年是饑荒啊,餓死了很多人。四郎那時候還尚在繈褓,小蘭也才學會走路……我那時就明白了一個道理。錢啊,永遠都是身外之物,隻有全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這次四郎為了帶我和你爹回來,一個人出門去了。雖然說路上肯定遇到了什麼事,出了岔子。我和你爹這輩子,也一直覺得虧欠四郎,借著這次機會啊,正好!離開臨安縣!到北邊去!咱們一家子團聚!”
成小蘭忍不住落了淚,林巧兒也激動不已。
但激動歸激動,後麵的事如何安排都是要緊的頭疼事。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戰事,不過成正旺很快就帶回來了消息:現在打的最猛的已經轉移到了西北,而且有南下的趨勢,這個仗,五年之內怕是結束不了。
又有哪裡能獨善其身呢?
次日一早,成老漢把這個決定告訴了全家人。
伍氏驚訝的捂住了嘴。
成老漢走到了成正旺麵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老二!雖然這次爹娘出門一趟回來,你殘了。但是你在爹的心中,卻是真正長大了!爹娘這次選擇去找你弟弟,不是拋下了你。你弟弟一個人在那邊,爹娘不能坐視不管啊……這一次,交給你的任務可是艱巨啊,你要替爹娘守好這個家,還有照顧好謝家和林家一家人,知道嗎?”
成正旺雖然拄著拐,但是他的背影卻從未如此筆直過。
他眼含熱淚,重重地點了點頭。
……
邢舟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也沉默了許久。
那老仆一開始也沒反應過來成家的所作所為,但是經過這一路的思索,也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成家不簡單啊……難怪能將生意做的這麼大。這成家當家能培養出三個好兒子,也算是了不起了,就是那個老大……”
邢舟難以察覺的勾了勾唇,“老大不爭氣,老兩口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彌補呢。告訴他們,他們的請求,本官允了。”
那老仆大驚:“大人可想好了,這可不是小事。”
“他們捐出一半以上的家產為百姓造福也不是小事,多加派些人手的事罷了,準備紙筆,我給冀陵鎮那邊的同僚告知一聲,一家老小不過幾口人,冀陵鎮雖為鎮,但是比臨安縣可大的多,能為他們安置一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