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禎道:“墨子在《節用》裡有三個主張。上的主張是統治者和貴族的東西適用就可以了,沒必要追求窮奢極欲,勞民傷財,凡是對百姓沒有利益的,都應該取消掉,將錢財用在造福百姓上。
節用中則是講古代帝王製定的關於衣食住行用喪的法則,從這幾方麵提倡節用,凡事足夠用就行了,多出來的都是浪費不利於百姓的,帝王不應該主張。
而下則是關於喪葬的,墨子認為曆來帝王貴族在喪葬上鋪張浪費,厚葬浪費錢財人力,使百姓無法正常勞動生產。君主死了,百姓要為君主守孝三年,父母死了,子女要為父母守孝三年,長輩死了,小輩要為長輩守孝一年,宗族長輩死了,也要守孝五個月,母族長輩死了,也要守孝一個月。
如此下來,百姓因為守孝而變得麵黃肌瘦,身體虛弱,乃至病死餓死,人口減少,勞動生產也會受到影響?孝期中的子女不能婚嫁,影響後代的出生,百姓人數不能增長。人口減少,國力衰弱,百姓民不聊生,政事就會陷入混亂,還會被他國侵犯。[1]所以墨子提倡節葬,我認為墨子說的內容對治國都很有借鑒意義。”
沈定聽了林禎這一番見解,滿意地點頭道:“不錯,你說得很對,朕亦是這樣想的。原本帝後的孝期應該是三年,但是眼下我朝才建立幾十年,經過幾年的戰爭,人口銳減,百業待興,如今要做的就是讓百姓恢複生產,修生養息。所以皇後的孝期就節減到了三個月,三個月後,百姓們可自行婚娶,酒館茶樓等也能正常營業,不耽誤他們太多的時間。”
林禎聞言高興道:“陛下聖明!”
兩人就這樣談論了一會兒書中的論點,過了一回兒,鄭華命小太監端著托盤上來了,托盤裡放著兩碗煮好的湯圓,鄭華笑眯眯地對兩人說道:“陛下,禎兒姑娘,湯圓煮好了。”
沈定這才停下話頭,將注意力放在煮好的湯圓上,笑著說道:“好香的湯圓,禎兒再陪朕用一點吧。”
林禎從家裡進宮,剛才又跟皇帝說了那麼多的話,也感覺有些餓了,便接過宮人遞上來的碗勺,笑嘻嘻地應道:“好呀!”
沈定低頭嘗了一個湯圓,裡麵流出黃色的餡料來,又香又甜,但又不會很膩,他便問林禎:“這是什麼餡的,朕怎麼沒吃過?”
林禎看了一眼,笑著回答道:“這是番薯餡的。”
沈定新奇道:“沒想到番薯還能這樣吃,朕還是第一次見。”
林禎嘿嘿笑問:“好吃吧?”
沈定也笑道:“嗯,好吃,朕的準嶽母的手藝不錯,看來以後朕有口福了。”
林禎聽出皇帝在調侃她,就笑著反擊回去道:“您想得倒美,我娘親才不會時時給您做好吃的呢。”
沈定就哈哈大笑起來,又嘗了幾個不同顏色的湯圓,讓原本不喜歡吃湯圓的他,一下子吃了不少,覺得還挺新鮮的。
最後他實在吃不完了,本來每年元宵節他都是吃一兩個湯圓應應景而已,今年算是破例吃多了,但是碗裡還剩下幾個,他總不能當著林真的麵浪費她娘親的心意,便將碗往林禎麵前推了推,說道:“朕吃不完了,剩下的你幫朕吃了吧。”
沈定做得理直氣壯,倒不是覺得自己是皇帝,就算是給彆人吃他吃剩下的飯也是種賞賜,而是覺得他和林禎是一體的,不分彼此,那吃同一碗東西又有何妨呢?
林禎也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妥,從小她爹就教育她不要浪費糧食,她在家時吃剩下的飯也是她爹或者她娘幫她吃的,她娘吃不完的,也是她爹幫吃掉。她想的是,以後她嫁給了皇帝,飯桌上就她和皇帝兩個人,如果有一個人吃不完,那肯定也是另一個人幫忙吃掉,所以她現在幫皇帝吃剩下的湯圓,也沒什麼奇怪的。
但是她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帝王家不比尋常百姓家節儉,帝王皇後嬪妃皇子公主吃不完的飯菜都是直接撤下去丟掉,或者讓宮人吃掉的,沒有說皇帝吃不完了皇後接來吃,或是皇後吃剩了皇帝幫著吃完的。
但是她又沒當過皇後,不知道帝後之間不用這樣做,皇帝把剩下的推給她,她就自然而然地接過來吃了,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沈定原本隻是想把剩下的湯圓交給林禎處理,不一定非要林禎幫他吃掉,他認為這是林禎母親的一片心意,他不好浪費,那就讓林禎這個女兒來,那就不算是他辜負了,同時也是想逗逗林禎,看看林禎對他的態度。
沒想到林禎毫無芥蒂地接過他的碗,將裡麵剩下的那幾個湯圓都舀到自己的碗中,再自然地吃進嘴裡,好像一點都不嫌棄是他吃剩的那樣,讓沈定覺得有些驚詫。
就算是皇後,和他夫妻十幾載,皇後也沒做到過這種程度,在餐桌上的時候,飯菜不合他胃口他吃不下了,皇後也隻是讓人將他吃剩的撤下去,從來沒有想過要幫他吃掉。但是林禎卻很自然地吃掉了他剩下的食物,這應該是最最親密的人,才能做到這種地步吧?
沈定驚猶了一會兒,最後在心裡默默下定決心,就憑林禎對他這份真心,哪怕他和林禎隻是表麵夫妻,他以後也要把林禎放在第一位,給她至高無上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