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 3 章 比起讓佛子愛上她,她更想……(1 / 2)

八月十五,中秋時日,是與家人團聚的日子,到了晚上,街道上便沒什麼行人了,看著比往日蒼涼不少。

城郊雙連山上的寶相寺本是香火聖地,今日也看不見什麼香客,人煙寥寥,隻香爐上仍整齊插著數隻香,連綿的雲煙縈繞整個大殿。

今日守佛的是了緣,他心中清靜,對團圓之事並不在乎,便在眾多推諉的師兄弟間自請今日守大殿,師父也應了他。

了緣盤腿坐在拜墊上,正前方的拜墊是留給香客的,他坐在佛像一側,閉目凝神間與那佛像悲憫神情有八分相似,被白色煙霧暈染著,一時之間竟也分不清他與佛像的區彆。

靜神間,耳邊傳來淺淺的腳步聲,自殿外而來,動作輕柔,細碎紙片聲像是在燃著香。

雖有些奇怪中秋節還有人來上香,但了緣並沒有睜眼,若冒冒然出聲恐驚了神佛。

他就閉目繼續聽著,前方傳來布料摩擦聲,比剛才略重的聲音應是那施主跪在了拜墊上。

視覺閉塞,聽覺就格外敏銳,在這寂靜大殿上,了緣清楚地聽見了女施主噙在嘴邊的話。

“佛祖在上,信女有三求,今奉香火數兩,望來往神佛護佑。”

聲音清泠夾雜著些隱不去的軟糯,確為女施主不假。

來佛寺皆有所求,並不稀奇。

“一求父母往生極樂,後世投得安穩人家,免卻流離之苦。”

此求為大多香客所求,大齊崇尚孝道,來往人群皆求父母安樂。

“二求百姓生活安定,得《禮記》所述大道,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這一求便大了,世人大多求財,求康健,少有為天下人訴求的。

“三求...斷絕信女此生姻緣,願為佛駐像,免我輾轉所思之苦。”

這第三求,純然不似年輕女子所求,此等年紀大多向往愛情,有向佛求姻緣的,也有盼望良人快至的,這位施主卻自求斷絕因果,絕了此生愛欲。

她又低念了一番佛咒,女子涓涓細聲傳至耳邊,了緣神色微動,終於有了探索的念頭。

這是百字明咒。

可消往生孽障,得神台清靜,是佛法中用於懺悔的咒法。

了緣緩緩睜開眼,隻見座下一年輕婦人,年紀絕不過二十,如此年輕便欲絕姻緣,看來為情所困。

再細看時,發現眼前女子靈台清明,眉間還縈繞著若有若無的金光,是個能得大造化的人,為何會念此等咒語?

那女施主向佛再拜,神情虔誠,再起身時臉上便已無欲無求。

祝卿若抬頭望著高大的佛像,悲憫眾生的佛像正含笑回視她,祝卿若心中安定更甚。

在這安定沉靜的佛殿上,祝卿若隻覺渾身放鬆,以往為了討慕如歸喜歡,隨了他學道,看的都是些道書。今日來這佛殿,本還有些怵兩教不合,待她真的跪拜在巍峨佛像前,感悟著腦中佛理時,便覺前些日子的擔憂都煙消雲散。

佛陀慈悲,能容萬生,她若虔誠相拜,佛陀自當容納。

她心中寧靜,大殿浮著煙霧,迷了她的眼,都有些看不清佛像的臉。她勉力睜著眼,想要看清那佛的臉,卻久久不得。

眼眶有些發澀,她低頭揉了揉眼,再抬頭時,發現佛像旁多了一尊活靈活現的佛。臉頰瘦削,眉眼深邃好看,一雙瑞鳳眼正垂眸看她,眼底藏著許多悲憫的光。

祝卿若雙手失力,身體後仰險些摔下去,佛陀還在上,她連忙再拜,口中再三念著“佛陀護佑”。

她明顯是將了緣當做了顯靈的佛陀,了緣對此等誤會也有些詫異,於是他拈了個單掌,號了一句“阿彌陀佛”,以此來表示自己不是真佛下凡。

誰料眼前施主渾身一抖,頭磕得更頻繁了些,口中不斷念著“佛陀護佑”、“佛陀護佑”。

沒見過此等場景的年輕佛子對此錯愕不止,對著下方不斷叩頭的女施主露出了人生第一個手足無措的神情。

眼見著女施主仍在叩首,了緣隻得從拜墊處走了下來,走近她身旁,細細解釋道:“施主快請起,貧僧不是真佛,隻是寶相寺一小小和尚,施主莫要再拜了。”

女施主聽了他的解釋,內心驚慌好像稍稍緩和了些。但仍不敢輕舉妄動,小心翼翼地向上抬起頭,試探地將目光放在他身上,卻也是再三收攏視線,直到看清了他的臉,她才長長吐出一口氣,渾身都鬆懈下來。

“大師。”她心有餘悸地吐出二字,“大師嚇煞我了。”

了緣見她劫後餘生的神情也不免露出些笑意來,雙手合十道:“施主嚇煞貧僧了。”

女子疑惑的目光落下,明明是他嚇她,怎還倒扣一口鍋?

了緣耐心解釋道:“冒認佛陀乃是大不敬之舉,還受了施主如此大禮,罪過,罪過。”

祝卿若沒忍住苦笑,“佛子大人玩笑說得真好。”

了緣對她口中的“佛子大人”有些驚訝,嘴上便也露了話,“佛子大人?”

祝卿若勉力撐起身體,“從前遠遠見過佛子大人一麵,剛剛心中驚慌不已沒能第一時間認出您,驚慌過後便想起來了。佛子大人是有大功德的人,早晚會成佛拜神,早些叩拜也不算罪過。”

了緣是大齊有名的佛子,自出生便有佛光降臨,路過的圓悟大師當即便收了他當徒弟。

他在寶相寺長大,知佛理,懂佛法,世說其乃天生佛子,可當真佛。長大後常隨師父在京講佛,祝卿若也跟著眾人聽過幾回,遠遠地見過他。

對於祝卿若的解釋,了緣無奈搖頭,“且不說能不能成佛,成佛後如何算,施主大禮貧僧也是不敢受的,下回可要認清貧僧,莫要再認錯了。”

“再說,佛子是百姓戲稱,不得當真,施主若要叫,也可如此,隻是後綴‘大人’二字是何解?貧僧無一官職在身,切不可胡亂稱呼。”

祝卿若第一回知道書裡寫的天生佛子原來是這般性子,胡亂點頭就算應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