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秦王掃六合8 他的一生與功績(2 / 2)

四十多萬士兵都被坑殺——

此乃長平之戰。

隨後,趙孝成王回到王都,沒有答應秦國的要求,於是秦軍包圍了邯鄲。

嬴政出生的那一年——

趙國的都城邯鄲,還在被秦軍包圍著呢!!

趙孝成王:QAQ

求問,現在咋整??

選項一,用剛出生的嬴政的性命,來威脅秦國讓他們撤兵。

但撤兵之後,要不要把嬴政還給他們?

如若還給他們,秦國又打來了怎麼辦?如若不還給他們,秦國又又又打來了怎麼辦?

選項二:馬上把嬴政送回去!!

拜托你們撤兵吧!!!

趙孝成王:怎麼選??

——急,在線等!

趙孝成王隻是簡單地思考了一會兒,當即決定要把剛出生的嬴政送回去。

而且是畢恭畢敬、禮數周到地送回去!!

嬴政如今,尚且年幼。

待他將來兵至趙國之時,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然而秦之一怒——

寡人現在就得死啊!!!

與其在這時候殺了嬴政,為其餘五國做嫁衣,惟有他們趙國承受秦國的怒火……

還不如快快將秦國的未來給他們送回去!說不定還能混個好印象!

再加上嬴政的母親還是他們趙國人呢,說不定將來趙國還是有希望的!

至少不要被滅得那麼慘吧!!

趙孝成王:寡人請求與秦國交好!

晉文公:是寡人先來的。

楚莊王:一群沒骨氣的家夥。

趙孝成王:沒關係,趙國是晉國分出來的!

趙國與秦國交好,四舍五入就是晉國與秦國交好了。

晉文公:膝蓋中了一箭.jpg

晉文公:QAQ

不帶這樣傷人的!!!

趙孝成王還在幻想著,嬴政將來萬一還是要馬踏趙國,興許還會對趙國網開一麵!

天幕上的彈幕,還在紛紛教唆勸導趙孝成王,請他務必要,將未來的秦始皇殺死於繈褓之中。

趙孝成王:婉拒了哈!

他如果不將嬴政送回去,反而將他殺掉,秦國必定會不遺餘力地攻打趙國。

到時候,遭殃的就是他們這一代人了。

至於後世的事情,趙孝成王想,希望子孫後輩們可以奮發圖強、自求多福!

希望寡人自己的壽命也不要那麼長(?

反正等到嬴政即將滅趙國的時候,寡人就算依然在世,那也退位讓賢好了。

這樣想著的趙孝成王,暗下決心。

他一定要把嬴政完好無傷地送回秦國!就算路上有其他國的人來刺殺——

他也要保護好嬴政!!

趙孝成王:麻煩記一下我的付出謝謝。

他覺得,如果自己恭恭敬敬地送回去,那麼還有生存的餘地。他絕對不能白白便宜了其他五國的人,彆以為他不知道,他們都在想著讓他們趙國來當這出頭之鳥,反而蹲在後麵撿便宜!!

趙孝成王:嗬,韓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

你們彆想從寡人這裡,撈到任何好處!!!

寡人不會讓你們得逞的!!

與此同時,每一個時空裡的趙孝成王,全部都開開心心地,準備將嬴政護送回秦國。

天命所歸,寡人不敢違逆上蒼!

眾:靠,趙孝成王你!!!

與此同時——

無數刺客出,刺殺小嬴政!!

作者有話要說:  徐市即徐福,這裡用《史記》《資治通鑒》的名字。

*

《資治通鑒·秦紀》

[1]初,燕人宋毋忌、羨門子高之徒稱有仙道、形解銷化之術,燕、齊迂怪之士皆爭傳習之。自齊威王、宣王、燕昭王皆信其言,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雲此三神山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風引舡去。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及始皇至海上,諸方士齊人徐市等爭上書言之,請得齊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之。舡交海中,皆以風解,曰:“未能至,望見之焉。”

[2]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刻碣石門。壞城郭,決通堤坊。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盧生使入海還,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遣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伐匈奴。

[3]盧生說始皇曰:“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願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藥殆可得也。”

[4]侯生、盧生相與譏議始皇,因亡去。始皇聞之,大怒曰:“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諸生在鹹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妖言以亂黔首。”

《史記·秦始皇本紀》

[1]盧生說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則害於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雲氣,與天地久長。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原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藥殆可得也。”

[2]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儘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鹹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

[3]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

《史記·趙世家》

[1]六年,廉頗免而趙括代將。秦人圍趙括,趙括以軍降,卒四十餘萬皆坑之。王悔不聽趙豹之計,故有長平之禍焉。

[2]王還,不聽秦,秦圍邯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