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司馬遷在編撰《史記·秦始皇本紀》的時候,參考了《說苑》裡的曆史故事。其中“坑殺方士”的記敘,應當便是以《說苑·反質》的內容或其同類的故事,作為底本,而寫出來的。】
天幕上,依然顯示著兩個篇章的比對。
孔子:確實,是真的很像。
不過,他們這些人仔細看了又看。
在左側的《說苑·反質》的文本之中,卻並沒有《史記》那一段的,關於公子扶蘇對秦始皇的勸諫。
孔子:又疑惑了。
之前所遺漏的,就是這裡。為什麼公子扶蘇在那個時候會說:“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
這段話是哪裡來的?
《史記·秦始皇本紀》不是借鑒參考《說苑·反質》嗎?但是後者裡,並沒有關於公子扶蘇的記載。
所以公子扶蘇的勸諫,這一段是哪裡來的?
或許,除了《說苑·反質》之外,關於“秦始皇坑殺方士”的故事,還有其他版本?
司馬遷借鑒的,其實是另一個版本的故事?
恰好,天幕也提到了這一點——
【在借鑒了《說苑》故事之後,《史記·秦始皇本紀》裡,還在末尾部分增加了一段“公子扶蘇向秦始皇進諫”的事件。】
還是那一段。
——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
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結果便是。
秦始皇讓扶蘇去上郡監軍去了。
【這一段的敘述,由於恰好增補在“坑殺犯禁者”之事的後麵——】
【便成為了秦始皇“坑殺儒生”。】
【這一段的敘述,或許是與陳勝、吳廣起義時“詐稱公子扶蘇、項燕”有關。有可能是當時參與起義的儒生,所編造出來的故事。在經曆過廣泛的傳播之後,被寫進了《史記·秦始皇本紀》。】
他們之前已經看過《大秦係列:秦二世而亡》的視頻,因此,對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陳勝、吳廣曾經“詐稱公子扶蘇、項燕”。
公子扶蘇,乃是楚國母係的秦國公子。而項燕則是在戰國末年、帶領楚軍抗秦的大將。
“張楚”視公子扶蘇,為楚係的王子。
他們尊崇扶蘇。
將扶蘇視為是,反暴的仁者。
天幕之上,還有一張示意圖。
在陳勝、吳廣起義之時,魯國的儒生們,也紛紛持孔氏禮器,前去投奔。
孔甲,孔子的八世孫。
——也在投奔之列。
天幕的寥寥文字,拓展了孔甲的事跡: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
丞相李斯,始議焚書之事。
魏國人陳餘告訴孔甲:“秦將滅先王之籍,而子為書籍之主,其危矣哉!”
他們要燒書!你很危險啊!
孔甲表示:“吾為無用之學。”
“知吾者唯友,秦非吾友,吾何危哉?吾將藏之,以待其求。”
我在搞的,那都是沒用的東西啊!
我又有什麼好危險的!
莊子:無用之學?幸會幸會。
孔甲一邊說著“吾有啥好危險的”。
一邊將家裡藏有的《論語》《尚書》《孝經》等書,塞進自己家老宅的牆壁裡。
隨後,孔甲隱居嵩山,教弟子百餘人。
天幕上的這些文字,被位於春秋時期的孔子儘收眼底。孔子:“!!!!”
好!不愧是我的後代!
孔子現在終於放下心來,因為秦始皇燒書歸燒書,他們儒家的東西,終究是保存下來了。
與此同時,天幕還在分析、推測——
《史記·秦始皇本紀》當中,公子扶蘇向秦始皇進諫、不要重罰儒生,這一記載的來源。
【以孔甲為首的這些儒生,他們在投奔“張楚”之後,繼續製造公子扶蘇的傳說,將其塑造為“保護儒生”的仁者形象,便由此,形成了一段在秦末開始流傳的曆史故事。】
【雖說這僅僅是一種推測,但我們依然可以肯定的是,公子扶蘇勸諫秦始皇的記載,與《說苑·反質》所記載的“坑殺方士”,並無直接關係。】
孔子:微笑.jpg
沒有關係,為什麼要寫在一起!!
很嚇人的!!
還有為什麼要跟焚書寫在一起!
在《史記》之後——
一定還有更離譜的流傳吧!!
【除了增加一段“公子扶蘇向秦始皇進諫”的記載之外,《史記》與《說苑》的不同之處,還在於前者在盧生的話語之中,增添了“對秦始皇貪權嚴刑、不聽勸諫的譴責”,以及引用了一條秦律、以此來表示方士的苦境。】
嬴政:朕還能說什麼。
朕累了。
朕什麼也不想說。
【另外,《史記》還將“焚書”與文學之事牽連進來,混在“求藥”與方士之事後麵。並且在秦始皇的話裡,增加了對各個有名方士的譴責——指名道姓的那種,韓眾、徐市、盧生,逐個點名批評。】
諸子百家:所以。
就是這裡,給後世造成了誤解嗎?
傳著、傳著。
就給傳歪了?
誠然,他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乍一聽見“焚書坑儒”,真的會以為是——
燒儒家的書,坑儒家的弟子。
諸子百家:沒想到連“百家語”也焚嗚嗚嗚嗚。
大家以後學著點,跟儒家的他們學一學,把書都藏在牆壁裡吧!!!
諸子百家:QAQ
【綜上所述,《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借鑒了《說苑·反質》故事。】
【而司馬遷所采用的,更是這段故事的前兩部分,其中也存在著改造的成分。】
【至於《說苑·反質》的故事,其第三個部分才是故事的主體與核心。《史記》所借鑒的前兩個部分,在原版的故事裡則是一種鋪墊。】
【這一段故事,是典型的遊說之士所擅長的遊說之辭,典型的編造出來的天方夜譚。】
【它發生在虛構的“阿東之台”,而秦始皇親自上場,“臨四通之街”,要將侯生車裂。】
【既而便是侯生的長篇宏論,說一些空洞的說教,然後寫秦始皇聽完之後,頓時感到十分悔恨、無奈感歎、最終將侯生釋放——】
【這些情節,如同俗套的民間故事一般。】
【對於這樣浮誇張揚的編造故事,司馬遷並沒有采用這一段的情節,而是僅采用了前麵兩個作為引子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