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秦始皇焚書坑儒6 議瓜之說(1 / 2)

【《漢書》基於官方認定的儒家經典——五經的教義, 敘述了西漢一朝二百十年間的曆史。】

蒼穹之上,顯露出《漢書·敘傳》裡的文字:

——綜其行事,旁貫五經。

【它的編撰思想, 反映出了東漢初年“尊經崇儒”的曆史風潮。它對曆史事實的認定、對曆史人物的評價,這些大致都是基於經學的思想,以此作為標準來進行裁決。】

【相比於《史記》,它變動的地方頗多, 或雲多是些曲從教義的倒退。】

【在《漢書》之中, 並沒有專門述說秦始皇曆史的部分。但對於秦始皇可謂是十分關注,並且是極儘攻擊之能事。】

秦始皇懶懶地一抬眸。

又是一個關注他。

而且對他“極儘攻擊之能事”的人。

【在中國的曆史學家之中,明言秦始皇乃呂不韋私生子、甚至直接稱呼他為“呂政”的,班固便是其第一人。】

秦始皇:“……”沉默。

沉默住了。

原本抱有一種“朕倒要看看,你們又要攻擊朕什麼”之心態的秦始皇,說不出話來了。

半晌:“??????”

不是。這又從何說起啊?!

【班固之所以攻擊秦始皇, 除了“崇儒尊經”的思想淵源之外,應當也與他的出身有關。】

【班固的祖上,是楚國人。而秦滅楚後,被強製遷徙至雁北。與秦之間存在宿怨過結。】

春秋戰國各時期, 齊國、楚國、晉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等各國的霸主、國君們——

剛拿起一副吃瓜的架勢, 瓜就沒了。

齊桓公:挺好, 你們楚國人乾得不錯。

楚莊王:還以為是真的。

不過, 這並不妨礙他們在天幕上膈應秦始皇。

頓時, 一個個“呂政”的文字,在彈幕上刷啦啦地飄過,占據了大麵積的天空。

緊接著,秦孝公大手一揮。

一個“清屏”的功能,掃除了滿屏的彈幕。這是係統裡的氪金效果。

眾人稱其為“祭天”。

隨後, 秦國的曆代國君,以及他們底下的謀士能臣們、還有一些秦國人——

都在天幕上攻擊那些刷“呂政”的。

比如說“你們難道沒長腦子嗎”“你們難道沒長眼睛嗎”“看不見天幕說的嗎”雲雲。

可謂是“極儘攻擊之能事”。

那些順著班固的攻擊、而攻擊秦始皇的人,不出片刻,就被秦國的眾人擊退了。

他們的戰鬥力,實在是太強了。

【關於私生子的這件事,是班固為了抹黑秦始皇,而不惜歪曲事實的汙點之一。】

【這也集中體現了他對秦始皇的成見。】

秦始皇:……沒關係。

——對朕有成見的人多了。

秦始皇:朕不生氣。

朕一點也不生氣!!!

雖說如此,彈幕上還是有一些討論。

他們在八卦,秦始皇為什麼會被說是呂不韋的私生子。抹黑也不是無憑無據的吧?

秦始皇:?

你們都說是抹黑了。這是人話?

有人扒出來說,秦始皇的生母趙姬,曾經是呂不韋的姬妾。然後才送給了嬴異人。

嬴異人,便是後來的秦莊襄王。

他們在天幕上八卦還不過癮,還有一些人表示自己已經私信了曆史up主宮商羽。

希望可以出一期“私生子”的視頻。

秦始皇:?

——何必如此!!!

緊接著,他看見彈幕裡很多人都在說,自己也去私信了宮商羽,以增加選題的可能性。

秦始皇:????

你們居然已經玩得這麼溜了嗎?!

大可不必啊!!

有這種機會,多聽一聽後世的情況,再比如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

它不香嗎?

【我們說到《漢書》是“綜其行事、旁貫五經”的,它敘事,要有史實根據。】

【而《史記》之中“坑殺方士”的故事,並不足以,成為秦始皇“坑儒”的根據。】

【如果要確立“燔書坑儒”的說法,則必須要有其他被認定的“坑儒”故事。】

隨著天音的述說,一段文字緩緩顯露。

那是一段衛宏的《詔定古文尚書序》之中的文字,講述了一樁“坑儒”的故事。

在這裡,可以找到“被認定的坑儒故事”的蹤跡。

【衛宏,是活躍於東漢初年的儒士。】

【在他的《詔定古文尚書序》裡的秦始皇“坑儒”的故事,可謂是“坑儒”事件的初版。】

【這個版本,應當是以《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記載的“坑殺方士”的故事為底本。】

【而且是有意圖地改造而成的。】

隨著天音的述說——

天幕上,衛宏《詔定古文尚書序》裡的段落與字句,被用一條紅色的線條劃出。

首先是:

秦既焚書,恐天下不從所改更法。

【這一句,是交代“坑儒”故事的曆史背景。說它是來自“焚書”所引起的不滿,將這起事件,與求藥、方士之間,直接割裂。】

【這一背景,在《說苑》《史記》的故事裡都並不存在。但在衛宏這裡,卻堅定而明確。實際上,經師們在編造曆史之時,似乎是可以密切地結合現實的需要、而隨意變更的。】

天幕給出另外一段敘述與佐證。

這是衛宏在《古文奇字序》裡述說的“坑儒”的背景:

秦改古文以為篆隸,國人多誹謗。

秦患天下不從而召諸生,

至者皆拜為郎,七百人。

——此處,衛宏結合了古今文經爭論的需要。

將“古文”至於“篆隸”的變更,

作為“坑儒”的背景。

隨後。

天幕上的紅線,第二次出現。

劃在了《詔定古文尚書序》段落的第二句:

而諸生到者拜為郎,前後七百人。

——這裡與《古文奇字序》的描述大體相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