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 18 章 賺了虧了(1 / 2)

相比於漢初呂雉那邊暗度陳倉,將計就計玩得如火如荼,元光二年這邊的劉徹就安靜許多。

一是他們這邊天幕信號良好,時間停頓沒有很長,就算下達了命令也買那麼快能行動起來並得到成果。

二劉徹雖地位穩固,但也並沒有能按死朝中“世家”大臣的地步,貿貿然推行科舉隻會兩敗俱傷。

三是劉徹此時有天幕預言的能臣,這些人才在沒有天幕出現的漢武帝都能共創盛世,在他手中更是不會差,因此劉徹並沒有迫切的人才需求。

對於他來說現在最迫切的隻有遠擊匈奴,匈奴不除他就無法專心發展內政,他可不想搞著搞著,匈奴突然殺來所有的心血付之一炬。

所以把造紙的任務安排下去後,劉徹就沒在動作,和朝臣繼續觀看天幕,這次天幕說到了科舉的缺點了。

【世上不會有完美的製度,說完了科舉的利,現在就要說說科舉的弊端。

其一,科舉製由官方出題,其意思答案自有標準答案和個人偏好,難免緊固學子的思維讓學子像木偶一樣按出題者的思維去發散,隻傳播有利於統治者的思維,而不敢批判進取,再選不出治理國家的大才,隻能選出些死記硬背按官家思維思考的酸儒。

其中最著名最鼎盛的就是清代的八股文,對於人才的思想限製尤為嚴重。

其中《儒林外史》中就諷刺過清代的考生在科舉考試時不知道蘇軾是誰,以為蘇軾也是考生,還對其進行冷嘲熱諷。而另一個考生不懂這人在說什麼,但仍然隨聲迎合那個考生,盲目可笑程度簡直荒唐至極。

同樣出自《儒林外史》諷刺八股文禁錮思想的還有範進中舉,想必大家上學時都是有學過這篇課文的,範進中舉後癲狂到暈厥的形象,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

……

其二,科舉製度前期雖說打斷了自從世家選取人才的弊端,但負責科舉的是人,是人就難免有貪欲,因此科舉作弊腐敗屢屢發生,且學子求學便需要拜師,師門關係盛行,拉幫結派並且官官相護,底層階級的前途再次渺茫。

這時的代表便是宋朝,科舉完善可貪官汙吏官官相護剝削百姓,士大夫階層再次形成,甚至倒逼皇帝,王朝一時成為士大夫與皇帝共治,最鼎盛時甚至有士大夫“不可殺”的規定。

其階級固定和地位可見一斑。

其三,科舉製對生產力和經濟建設的要求非常高,在沒經過農具的改良,良種的推行,溝渠建造等等工程的建造下,秦漢時畝產乃至到隋前畝產的變化都不算巨大,且社會環境不穩定,人因為戰亂隨時都有性命之憂,賦稅重糧食少,吃飽飯都成問題,底下的百姓哪裡有功夫去讀什麼書。

說到底讀書也好前程也好,那都得是活得下去,生活富餘才能考慮的東西,普通的百姓光是活下去就不容易了,因此隋唐前科舉發展不起來,也是很正常的。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古代在蔡倫改良造紙術之前,竹簡過於笨重不易傳播,草紙無法抒寫,想要學東西也著實難。

無論什麼製度,什麼政策全都是不可一蹴而至的,都需要時間積累和適宜的條件,科舉製或許適合隋唐後世,但並不一定適合秦漢,也正是因為秦漢時沒有科舉發展的土壤。】

隨著天音的落下,天幕也同時出現趕考的學子,他們看著手中的書表情呆滯,考試時隻是一味的抒寫書中所背之物,呆板有死氣,毫無自己的思想。

出現一個已過知天命之年的老人,他帶著一隻雞在市集插標叫賣,這時一位報喜的鄰裡過來賀他中舉,回到家中確認屬實後,人便瘋了,癲癲廢廢嘴中喊著我中了,連鞋跑掉了一隻都不知道,還是他嶽父給了他一個大嘴巴子,把胸口的“痰”吐出來了才好……

又出現一堆趾高氣昂的文人,皇帝端坐在皇位上,屁股就像粘了膠水一樣隻是坐著,底下的大臣議論紛紛,商討好了事情便給皇帝蓋章,分發下去,一件事就可以開始退行了,至於皇帝本人的意見不重要,這時的皇帝約摸是一種製度的符號,一種象征……

出現良田稻穀和推轅犁耕種,畫麵不斷的變化,最後出現了一個麵相豐潤,五官柔和耳垂厚實之人,以竹、樹皮、漁網、麻布等物鑿取纖維,晾乾、浸泡、著以草木灰燒煮,再洗後反複捶打漿洗打出漿液,再以紙簾撈出,曬乾後便是普通的粗紙。

……

天幕下,劉聽完天音所說關於科舉製的缺點,內心的失望難以言喻,本來以為科舉能完全解決,之前天音所說關於漢代官官相互,結黨營私的狀況,現在看來也未必可行。

不過劉徹也的失望也隻是短暫的,正如天幕所言世界上不會有完沒的製度,隻要製度還是人製定的,貪贓舞弊就不可避免,能做的隻有儘量查缺補漏,爭取把“科舉”變成適合漢朝,不讓蛀蟲掉進他的碗裡。

而且科舉的弊端雖說有,但好處顯然更明顯。

所謂的弊端在劉徹看來問題都不算大,禁錮思想是必須然地,不然人沒有效忠朝廷的心胡言亂語,他要怎麼集權。

不過禁錮到那個所謂的清朝那樣也大可不必,真那樣做誰還來幫他治理國家,榆木之人可沒有治國之才。

想要大漢長長久久,能自我思考的人才也必不可少,隻有對於自己王朝極度不自信,缺乏“文化”的朝代,才有必要做到那種禁斷思想的地步。

看天幕那清代之人如和尚剃頭般,剃掉了前額的頭發,讓劉徹和關天幕的大臣和諸學派之人由衷的感到不適。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如此行進簡直毫無禮數,醜陋粗鄙至極,隻有犯罪之人才會剃發,由此可見那清朝真是禮樂崩壞。

暴躁迂腐一點的文人已經在罵:“後世所謂清人都無父母乎,怎敢如此作踐自己之軀體,此等作態猶如蠻人。”

在聰慧一點文人大臣則眉頭緊皺,在心裡默數起天幕中一共出現過幾個朝代,這清又是否是漢之後的朝代,若是是不是代表漢北蠻夷占領了,隻要一想到這種可能,雞皮疙瘩就爬上了眾人的軀體。

劉徹也在想,他不覺得中原人會有如此行徑,不是漢人就隻可能是外族了。

這讓本就視匈奴為心中刺的劉徹更不得勁了,他可以接受漢人內鬥,接受漢朝最後被消亡的結局,並為延續漢朝努力,但無法接受是外族入侵導致大漢消亡的,隻要想到都會讓他火冒三丈,要不是還沒能力……

劉徹恨不得立刻發兵就誅滅周邊蠻夷。

這份怒火也隻有在天幕播出了紙張的做法後,劉徹才有所緩解,因為省了一大筆錢,可以留下來打匈奴了。

倒是桑弘羊看見天幕播出紙張的做法,很是失望,本來如果是陛下做出來,他們獨享這份技術,那邊可以先拿來坑各家學說和大臣一筆錢款,可現在便是天幕沒有說出所以關於紙張的做法,那也八九不離十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