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第 41 章 我也好想被陛下需要!(1 / 2)

被李禹事情氣壞了的李廣, 在聽到自己的好大孫李陵消息的時候,總算是緩過了一口氣來,重展笑顏。

雖然天幕說李陵太狂了,吹牛聽著也不像好詞, 李廣聽著也能意會這個意思。

但並不在意沒聽天幕還說, 李陵有先祖之風嗎?

他們先祖誰——李信啊!

秦朝時期的名將, 能有先祖之風, 李廣聽著還是覺得舒坦。

在說了人怎麼能沒有一點誌氣, 想要出頭就必須有點狂氣,不然未戰先卻, 之後還怎麼帶兵打仗。

李陵的脾氣是對李廣胃口的, 不止劉徹喜歡這個調調,李廣自己也喜歡這種做法。

將心比心李廣本人的性格, 也是持才自傲心, 心比天高非常狂氣豪邁的人, 自然喜愛李陵的性格。

而且李陵又是李廣長子當戶的遺腹子, 當戶一詞源自李廣早年俘獲的, 一職位為當戶的匈奴官員。

對於李廣來說長子具有特彆意義, 留下來的遺腹子自然也是頗受李廣喜愛, 之前還念叨著讓長孫努努力, 完成李家封侯的願望。

反正當今陛下是個有雄圖大誌, 敢對外出征的皇帝,軍功是不愁沒有, 現在聽到自家孫兒性格酷似自己, 自然是更加喜愛。

不過比起自己的好大孫李陵,李廣還是更加腳踏實地一點的,聽到天幕說李陵帶著五千大軍遇上匈奴主力八萬軍, 本來以為要糟了。

沒想到自己這個孫子還是有本事的,能和孫子邊打邊退,一直打到匈奴要退兵,這份膽識和戰力,確實非凡,不失為一員猛將啊!

左右和李廣相熟的大臣,無不恭喜李廣,家中後繼有人,孩子各個都遺傳了一身本事。

大臣們的誇獎是真心的,彆看現在很多人才,都是世家和貴胄家出來的。

但那是他們家人口基數大,資源都集中在了他們手上,不愁沒錢沒資源養孩子,嫡子嫡孫不成器,還有庶子頂上,孩子多了總能,找出個能乾點的事的,維持一下家中的繁榮。

但真要算起來,比起成器的孩子,更多的還是腦子帶點水,沒什麼大用,隻能勉強守成的子孫,在過個三四代,家中就漸漸沒落了,隻能盼著日後出個人才,東山再起。

這其中武將占比尤其多,文官嘛家中有書和人舉薦,將來做官容易啊!

但是武將不一樣,武將是要軍功的。

養一個武將老費錢了,官職也不是爵位不能繼承,要是家中後輩沒有一個能遺傳到自己一身本領的,就隻能一代代沒落,最後平庸下去,直到過上“一般人”的生活,再也養不起一個習武的孩子。

這對曾經富裕過的家庭來說,尤其難以忍受,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攢點家業起來,讓子孫過上好日子,自己走了這些就沒了,那心啊簡直和刀割了一樣。

所以武將都想著封侯,封了侯就是有爵位了,爵位可以世襲,就算後代不成器,但隻要不做錯事,憑著侯爵的食邑待遇也不至於落魄到和普通人無異。

但這是最後保底的措施了,封侯有多難,保住這個爵位有多難,大家心裡都門清,所以要想家族好,那還得是養好孩子,後代出息了,家族才能繁榮。

像李廣這樣,就算不成器後代都能遺傳到他一身勇武之力,真是讓彆的武將眼饞死,誰不希望兒孫肖像自己,又青出於藍,但此事非人力可定,也就隻能羨慕,羨慕李廣了。

李廣被左右恭維,心中自是飄飄然,喜笑顏開和人說話都和氣了幾分,場麵話也說得好聽了不少。

可惜樂極生悲,之前本來回漢在望的李陵,居然因為治軍不嚴,被手下人背叛,投了匈奴,就此被俘。

李廣那是一口氣哢在胸腔,憋的臉都紫。

治軍不嚴,又是治軍不嚴。

他們老李家怎麼就是過不去這個坎,好大孫啊!你學你爺勇武的戰力就夠了,何必連爺爺的治軍一起學了去。

李廣心裡那個後悔啊,都說言傳身教,必然是自己行軍的方式和放縱士兵的風氣,給李陵帶了壞頭,這才讓他遭此劫難。

好在現今一切尚不算晚,仙人讓廣知此事,想來是希望李家不要在重蹈覆轍。

李廣在心中發誓,日後定調整行軍方式,嚴抓家中子弟,讓他們自己努力給自己掙個前程,李廣能留給他們的也就一身力氣 。

不比李廣這邊的懊悔,秦王政二十六年,李信與好友王賁攻滅齊國,大勝回國,陛下設宴寬帶眾將軍,正是高興的時候。

徒然聽到後代的新消息,又被天幕狹促了一下,好友們頓時為李信抱起了不平。

“有成攻燕之失,非有成之罪,若非消息不及時,昌平君徒然出手,有成怎麼會敗。”

“有成勇武果敢,雖有一時之失,也非大罪,王尚未怪罪,怎麼後人傳的有成好似趙括般紙上談兵,不務實之人。”

李信聽了大家為他的辯解,回想昔日攻楚一事,苦笑了一下,對正為他抱不平的友人們道:“攻楚一事,終究是有成托大,為能理清攻楚的諸多因素,就誇下海口,以為區區二十萬人,可勝楚,這點我遠不如王老將軍。”

李信說著,思緒回到了攻楚之前。

那時的李信因追擊燕國太子燕丹衍水,逼得燕王喜派人斬殺太子丹獻給秦國,因此深受王上信任。

嬴政這個人,一旦認可了一個人的才華和忠心,總是能聽進對方的話語,給與對方信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