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的人大部分跟著村支書承包山林種蘋果樹,小部分還跟早年一樣在地裡種青蘿卜賣。
像是老蘇家自己在集市上有鋪子賣豬肉的少之又少,畢竟本錢很高,一頭整豬的本錢至少要五六百元錢,萬一賣不出去壞了臭了可就賠死了。
每個禮拜六、日集市特彆熱鬨,附近十來個村子的人都會趕集買賣東西。自家養的雞鴨,大河裡捕撈的魚蝦,林子裡打的野雞、麻雀,還有摘得野果、野菜。有的人家養了桑蠶,還在林子裡撿了蠶蛹來賣。
手工上有用糖紙或者煙盒做成的門簾、家傳手藝做的麥芽糖、婆娘們納的鞋墊子、最近流行的假衣領、用舊毛線翻新的毛坎肩等等。
十裡八鄉的村民攢了一禮拜的東西都在這兩天往外銷。
集市上除了禮拜六、日會蜂擁而至許多趕集的人,其他時間這些人都不在。隻有固定攤位的商販會一周無休在自家攤位上堅守。
這類商販跟趕集來小打小鬨賺點外快的不一樣,全都是以此為本職工作,正經靠這個養家糊口。
他們不像縣城裡的門臉房,一家一戶,相互之間互不打擾。而是都聚集在大棚下麵,用水泥砌築的石台前,兩家人買賣的東西時常混雜在一起,經常會有人因為對方多占了位置而乾仗。裡麵嘈雜又擁擠,每個月交給市集管理辦公室三到五元的租金,能享受到的唯一好處就是遮風避雨了。
這類商販的商品比外麵趕集人賣的東西品質能好上一點。
有賣彩色布匹的、有賣鍋碗瓢盆的,有賣散裝白酒的,自然也有賣散裝醬油的。還有賣日常青菜的和現壓麵條的等等。
老蘇家這一排是專門賣豬肉的,一共有三家。
他家的豬肉鋪是三家裡麵最大的,他與兩個兒子一共占了五個攤位。一個攤位放等待分割的半扇豬,一個攤位放著四五個大盆,盆裡有內臟、下水、豬板油等,平時兩位兒媳婦會當場收拾完畢放到邊上的攤位上賣。
中間三個攤位掛著的全是肉,豬的前腿、後腿、裡脊、五花、排骨、豬蹄、筒子骨等等,應有儘有。
過年生意好時,他們每天能賣一頭半的豬。過完年,大家對豬肉的欲望不大,囊中也羞澀,買的時候都是切一小塊。碰到大戶人家買上二斤豬肉,已經是頂天了。
就這樣,蘇家的豬肉鋪一天也能賣出去大半扇豬。
過來買豬肉的顧客回頭客最多,他們知道蘇家鋪子上的豬肉買的放心、乾淨,不但不缺斤少兩,還能幫你切絲切片。有時候來的晚,碰到他們打烊,餘下來的邊角料也能一並給你,非常大方。
這些回頭客裡還有一部分人是來買豬肉凍的。老蘇家的閨女做豬皮凍一絕,價格還是附近最低的,每天兩大盆去的晚了都搶不到。
他們會幫著把豬皮凍切成一大塊一大塊的,蘸著蒜醬吃格外爽口Q彈。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喝酒下酒,都是一碟好菜。
有的人家買不起豬肉,又不愛吃豬下水的,就喜歡花個六七毛錢買半斤的豬皮凍,大人小孩吃了都解饞。
“老蘇,半斤五花肉切塊,給你肉票。另外一斤豬皮凍。今天老丈母娘到我家來,點名要吃你家閨女做的這一手豬皮凍。”
“哎喲,不巧,我閨女這兩天太忙,豬皮凍好幾天沒賣了。”蘇屠靈活地把五花肉上的豬皮打下來,幫他把五花肉切成塊,三下五除二用油紙包好裝進菜籃裡。
“今天怎麼回事啊,你家幾個小的都不來給你幫忙?”另一位挎著菜籃過來買肉的大媽,問起來說:“你一個人怎麼忙的過來啊。”
“他忙不過來也得忙。”蘇屠攤位邊上另一家賣豬肉的欠登登地說:“你不知道他們家可出大新聞啦,她女兒要結婚啦!”
蘇屠橫了他一眼,這人豬肉賣的少,嘴巴裡的閒話一點不少。今天一早上不知道從哪裡聽說蘇桃要娶上門女婿,陰陽怪氣了半天。
“哎喲,那是誰家這麼有福氣,娶了老蘇家的閨女啊。”大媽沒那麼多彎彎道道,直接地說:“她閨女能吃苦乾活還利索,要不是我老兒子年紀太小,我也得惦記上。”
隔壁賣豬肉的叫做餘多,應該是想著年年有餘的吉祥意味。可惜大棚裡的商販都叫他多餘,不但人跟蘇屠一對比顯得多餘,而且嘴巴一張說出來的全是多餘的話。
多餘擠眉弄眼地說:“那您可惦記不上了。”
大媽問:“咋地,老蘇還嫌我們家不成。”
蘇屠抬起眼皮子笑了一下說:“哪能呢,隻是閨女有自己的緣分。”
“可不是天賜良緣麼。”多餘笑嘻嘻地說:“大姐,你可不知道啊。老蘇這人平時話不多,就是個悶聲乾大事的。他啊,給他家姑娘找了戶人家,要娶個病秧子當上門女婿回來伺候他們一家子呢!哈哈哈!”
大媽知道蘇桃在女兒家裡並不出挑,甚至有點難找人家。但孩子本性好,怎麼能被人當笑話在當爹的麵前說呢。
她本來看到蘇屠手邊沒有排骨了,想給老兒子買根大排骨啃著吃。聽到多餘的話,拿起的排骨重新扔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