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一身素衣,輕撫著自己為上官婉兒挑選的墓碑。
“千年萬歲,椒花頌聲。”
她輕輕低喃著,臉上沒有一點表情,仿佛不悲也不喜。
但若上官婉兒還在,定能發現此時的她眼眸格外深,深淵似的,能將一切吞噬。
·
上官婉兒眉頭微蹙。
——此時的恨又有何用呢?
二娘如今該做的,是自保才對。
可轉念一想,李隆基並非李顯李旦,此子野心勃勃,睚眥必報,而今太平的權勢已經威脅到他,任憑太平再怎樣委曲求全,他也不會容太平活在世上。
——這是政治鬥爭,是兵變奪嫡,沒有半點仁慈可言。
“李隆基?”
武曌懶懶抬眉,“是旦兒的第三子?”
上官婉兒連忙回神,“是的,正是陛下之子。”
“而今被聖人封為楚王,頗得聖人愛重。”
“是個人物。”
武曌頷首,“像我。”
——但比她更薄涼,更狠辣。
·
“你這般狠辣,到底是跟誰學的!”
李旦揪著李隆基耳朵,恨鐵不成鋼,“我與你阿娘皆是仁善之人,怎會生出你這樣的兒子!”
“哎喲,疼!”
李隆基從李旦手裡掙脫出身,“阿耶說話便說話,怎麼動起手來?半點沒有君子之風。”
李旦氣得直哆嗦,“你有君子之風!”
“婉兒幫了你這麼大的忙,你倒好,轉頭把人給殺了!”
“阿耶怎麼還沒看明白?她是在幫姑母,不是幫我。”
李隆基年齡雖小,看問題卻比李旦透徹,“我殺她,是因為不想讓阿耶成為下一個韋氏!”
·
“好一個心狠手辣李三郎。”
太平不住咳嗽著,聲音很輕。
她剛喝了藥,大抵是湯藥的緣故,身體暖烘烘的,小腹有絞疼,但並不強烈,強烈的是心口一震一震的刀割似的疼。
——她的婉兒就這麼死了,死在幫她的事情上,死在薄情寡義的李隆基手上。
“二娘切莫動氣。”
侍女連忙勸慰,拿帕子擦著太平額頭的冷汗,“這些事情尚未發生,一切還有更改的餘地,二娘切莫因為沒有發生的事情而糟蹋自己的身體。”
太平閉眼,任由侍女手裡的帕子輕拭著自己額頭。
恍惚間,她突然想起薛紹曾經的話——
若她這一胎仍是男孩兒,便取名薛崇簡。
薛崇簡。
眼睜睜看著婉兒被殺而不曾阻攔的人。
太平涼涼笑了起來。
——這次的小產,當真是恰如此時。
連老天都看不下去這樣的人的出生。
【三郎到底是三郎,這一招過河拆橋玩得讓人歎為觀止。】
【而咱們的太平公主悔得腸子都青了,要內應有內應,要兵力有兵力,結果領兵的兒子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好閨蜜被李隆基噶了,咱就是說,這是人乾事?】
天幕之上,太平公主與薛崇簡的關係從親厚變得冷淡。
薛崇簡追在她身後,似乎是想解釋什麼。
但太平公主並不給自己曾經極為愛重的兒子這個機會,她抬腳走進房間,身後的小侍女們立刻關上房門,將薛崇簡關在外麵。
“阿娘......”
薛崇簡聲音弱弱,不知所措。
【而上官婉兒的死,也徹底撕破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間的遮羞布,讓兩人的針鋒相對從台下走到台上。】
天幕之上的太平公主越發頻繁出入宮廷。
“四兄,若沒有婉兒的這份遺詔,我與三郎便是謀逆作亂。”
太平向李旦道,“正是有了這份遺詔,我與三郎才是奉詔討賊,匡扶李唐江山。”
“而今三郎問也不問便將婉兒殺於宮廷,此等行為未免太過涼薄。”
“三郎今日殺婉兒,明日是不是殺我?後日......”
太平聲音微微一頓,眸光微深,“後日的四兄,又該如何自處?”
李旦驚出一身冷汗,“這、這......”
“這是三郎糊塗!”
“二娘,你放心,我定不會讓婉兒白白送了性命。”
李旦道,“我會厚葬婉兒,追封她的家人,給她應有的體麵。①”
【李旦對上官婉兒的追封,毫無疑問是打了李隆基的臉。】
【李隆基這會兒過得非常憋屈,但隻能忍著,誰讓他這事兒做得的確不地道呢?】
天幕之上,李隆基分外憋屈。
李旦有令,他不得不隨眾人祭祀上官婉兒,他看著上官婉兒的墓碑,麵沉如水,一言不發。
——終有一日,他會讓這些壓在他身上的東西全部消失不見。
【而我們的太平公主,此時的行為已不能叫放肆,而是叫肆無忌憚,不知收斂。】
【仿佛上官婉兒的死帶走她最後的一絲理智,讓她整個人陷入一種無法言說的瘋狂——】
政變結束,小皇帝與相王李旦登上城樓,安撫又一次被兵變波及的百姓②。
百姓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說不出的怪異。
——聖人安撫百姓,相王跟著做什麼?
很快,他們知道了——
皇城內院,太平公主冷聲質問小皇帝,小皇帝畏畏縮縮,“姑、姑母,可是,可是我才是皇帝。”
太平公主一個眼刀,小皇帝立刻閉嘴,憋憋屈屈不敢再說話。
次日早朝,在眾目睽睽之下,太平公主挾持小皇帝,直接伸手將上麵坐著的小皇帝一把拽下來,“孩子,這個位置已經不是你的了。”③
小皇帝愣在當場。
但周圍人已不給他反應,擁立相王李旦為天子。
【如果說以前的太平公主遇事冷靜,沉敏多變,遇事留一線,從不將事情做死做絕,而現在的太平公主,則全然不顧,令人心驚。】
【聰明如她,如何不知在李隆基殺上官婉兒而薛崇簡選擇袖手旁觀之際,她與李隆基之間的勝負便已經有了分曉。】
【一個天子妹妹,一個天子年輕有為的兒子,任誰都知道結果是什麼。】
【而太平公主現在仍能活躍在朝堂,是因為她之前為自己積累的政治資本,但那些政治資本遠遠不夠,她需要更多,需要能夠扳倒李隆基的政治資本。】
【所以她又一次有了從龍之功,又一次在青史留下累累罵名。】
天幕之上,官員們對太平公主的行為敢怒不敢言。
——到底是一朝天子,她怎能如此不敬?
太平將一切儘收眼底,卻沒有停止自己的動作。
——其實她已經輸了,她隻是不甘心。
不甘心婉兒這麼死了。
不甘心萬裡江山從此落入李隆基手裡。
所以她拚儘全力也要鬨這一場。
·
武曌笑了一下。
——遲了。
勝負已分,成王敗寇。
她這個女兒的結果,怕是不會好。
·
小榻上的太平深吸一口氣。
——一切尚未發生,一切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