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玄暐不甚在意,抬頭去看母親給自己挑的女人。
一抬頭,看到幾乎與夜色融為一體的昆侖奴。
“!!!”
孔子在上,這種情況下彆說開枝散葉了,他崔家怕不是要斷子絕孫!
崔玄暐僵在原地。
盧氏笑眯眯起身,“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長者賜,不可辭。”
“我的兒,這些可都是儒家道理。”
“......”
崔玄暐心如死灰。
·
【李顯決定立女兒為皇太女的事情,讓因李重潤去世而心如死灰的韋後重燃希望。】
【於是她在自己的幾個女兒裡扒拉了一圈,最終選擇了最小的女兒,安樂公主李裹兒。】
【對於她為什麼立安樂公主,史書上給出的答案是安樂公主是她在去往流放路上驚了胎氣所生,生下來便跟著她吃苦受罪,所以她格外疼惜這個女兒。】
【但up主有不同的意見。】
【韋後一共生了一子四女,如果說吃苦,他們都跟著韋後去了流放之地,誰都沒少吃苦,而永壽公主還死在了流放地,不比安樂公主更慘?】
【所以說因為安樂公主吃苦比較多,所以韋後偏疼她,所以要將她立為皇太女的說法up主是不認可的。】
【因為幾位公主都沒少吃苦,不存在安樂公主比彆的公主更苦的情況。】
【立皇太女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風險非常高,稍微不注意,李顯與韋後便會落一個被人逼宮的下場。】
【這種情況下,韋後肯定要在極不穩定的情況下尋找一個趨向於穩定的做法,立一個年長,且與世家大族聯姻有世家大族支持的公主為皇太女。】
【比如說長寧公主。】
【駙馬是楊慎交,出身弘農楊氏,觀國公楊恭仁曾孫,左衛將軍楊嘉本之子,自己還擔任左千牛衛將軍。世家大族,門生故吏無數,自己還領兵,掌京中禁衛,有這樣的人支持,就不怕彆人來逼宮。】
【但韋後偏偏放著長寧公主不立,偏偏放著一個國公+將軍的駙馬不去依靠,而是選擇立安樂公主。】
【前所未有的皇太女,主少國疑的風險,身後隻有武家人的支持,立這樣一個公主為皇太女,說一句韋後在走鋼絲都為過。】
【那韋後為什麼要擔著這麼大的風險都要去立安樂公主呢?】
【僅僅是因為安樂小時候過得苦?】
【up主個人傾向是安樂公主有遠超長寧公主的野心與才智,否則韋後不可能放著更為穩妥的長寧公主不立,而去立安樂。】
天幕之下,長寧微微一愣。
似乎是的。
裹兒從小便比她膽大,也比她機敏。
比如說重潤被祖母杖責這件事,如果不是裹兒怒扇重福巴掌,她根本不會把問題聯想到重福身上。
可天幕之前又說,是裹兒與阿娘毒殺了阿耶,這怎麼可能?
所以原因隻有一個,裹兒阿娘爭權失敗,被潑上這樣的臟水。
爭權失敗,便隻有死路一條!
阿耶死了,裹兒與阿娘也死了,那麼她呢?她又能落得什麼好下場?!
長寧打了個哆嗦。
她抬頭看李重福。
裹兒方才打的巴掌委實重,男人的臉此時已高高腫起,以涼毛巾敷著,他一手以毛巾捂著臉,一手轉著指上的翠玉扳指,低垂著眉眼,看似溫和無害又可憐,可不知為何,她還是從他眼底看到了一閃即逝的恨意。
——他恨裹兒。
而他的恨也不止針對裹兒。
他針對擋在他麵前的每一個人。
以前是重潤,現在是被阿耶阿娘委以重用的裹兒。
長寧呼吸微微一頓。
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她對心腹侍女耳語幾句——
她讓她的駙馬立刻調兵。
她不許裹兒與阿娘輸在這場奪嫡之爭。
·
姚崇又一次被安樂問住。
——聖人不僅做了天下之主,還改朝換代顛覆了李唐江山。
所以女子不能坐江山的說法,是完全不成立的。
姚崇長長歎氣。
“姚相不說話,我便替姚相回答。”
安樂道,“是因為祖母推行科舉,打壓門閥世家,讓無數人擁有改變自己乃至家族的命運,所以他們敬重祖母如再生父母,視祖母為神祇,神祇所做的事情,他們當然會擁立。”
“是因為祖母廣開言路,重用酷吏,那麼試圖阻止祖母稱帝的人,或死或貶或流放,或夷三族九族。”
“所以反對的聲音消失,祖母能一呼百應,翻手為雲覆手雨。”
姚崇瞧了一眼安樂。
——還彆說,這位小女郎看問題的確一針見血,甚至能舉一反三。
“更因為祖母將李唐宗室屠之一空,而今你們能選擇的隻有阿耶與四叔。”
安樂聲音微微一頓。
——聖明天子未必是阿耶的兒子,四叔之子,也是李氏子孫,也有繼承大統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