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天幕之下, 九州百姓陷入沉默。
雖說他們看不懂天家皇室的奪權,但茶樓說書人與話本故事他們還是看過的, 所謂兵變奪權,奪的就是一個搶占先機,先把對方的主心骨人物殺了,也就是天幕說的噶了,對方沒了主心骨,剩下的人還不是任由你拿捏?
所以連沒有接觸過奪權宮鬥的他們都知道的道理,未來的太子李重俊怎就不明白這個道理?
還是說對武崇訓的刻骨恨意已經壓過了理智,讓他哪怕冒著兵變失敗的風險,也要先殺了武崇訓泄憤?
呃......這樣的太子,還是永遠當太子,不要當皇帝的好。
要不然這種衝動性格, 這種分不清主次的決斷,怎能治理好九州天下?
·
泰山崩於麵而色不改的武皇神色有一瞬的凝滯。
先帝不及太宗皇帝,顯兒不及先帝, 重俊那小子又遠不如顯兒,所以地裡的韭菜一茬不如一茬,男人也是這個道理。
——她著實不該嫌棄顯兒, 未來的太子比她的顯兒更差勁。
她養過糟心兒子, 知道養糟心兒子的不易,於是她閒閒歎了口氣,懶懶開口道, “朕倒是有些時日不曾見裹兒那丫頭了。”
“她若明天得空,便叫她過來陪朕說說話吧。”
上官婉兒眼皮微抬。
——聖人心裡的疙瘩怕是很難解開。
【但安樂公主與李重俊之間的疙瘩真的是因為武崇訓的原因嗎?】
【真的是因為安樂公主戀愛腦,對自己的駙馬聽之任之的原因嗎?】
【史書既然這樣記錄,那我們先這樣信著。】
【信著史書的話, 然後咱們繼續往下看,看到下麵的內容,你就會發現史書對安樂公主的描述簡直自相矛盾,漏洞百出。】
【咱們有一說一,李重俊確實繼承了老李家的優良傳統,他這次的兵變原本是有逆天改命的機會。】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就是這個道理。】
【當跟你政鬥的人突然不講武德,直接領兵把你一鍋端的時候,你在絲毫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麵對這一切,是很容易被一波團滅的,能翻盤的幾率真的很小。】
【而韋後與安樂之所以能絕地翻盤,一是因為武崇訓吸引了李重俊的全部火力,李重俊先把武三思武崇訓等武家人給剁了之後,才去逼宮韋後與安樂,這樣一來,他就已經失了先機。】
【兵變之際失去先機,就代表著你給了對方反應的機會,給對方應對措施。】
【當然,如果你麵對的是一個政治白癡,那麼你哪怕給對方反應的機會,對方的反應也隻會讓你直呼好家夥,然後一路平推高地虐水晶,而不是反過來被對方打個措手不及。】
【很不幸的是,李重俊麵對的是韋後,而韋後,恰恰不是政治白癡。】
【當你翻開史書與文獻,逐字去看韋後的生平,你就會發現這個女人的很多操作堪稱驚豔,在局勢完全不利於自己的情況下,各種踩鋼絲極限操作,絲血翻盤逆風凱瑞,玩的就是一個心跳。】
【而應對李重俊的兵變逼宮,就是韋後無數逆風翻盤的其中一例。】
天幕之下,九州百姓一知半解——
什麼是踩鋼絲的極限操作?
什麼是絲血翻盤逆風凱瑞?
他們知道蠶絲是什麼,可鋼絲卻是聞所未聞,但同樣是絲,大概就是質地不同的東西,類似於蠶絲。
那麼細的東西,踩在那東西上麵,危險性可想而知。
絲血,大概就是一點點血的意思?
翻盤他們懂,就是勝利的意思。
所以總結來說,就是在情況完全不利於自己的情況下,身受重傷,隻剩一點點血,然後踩在類似於蠶絲的東西上跟人打仗,最後自己還贏了?
“!!!”
“厲害啊韋後!”
神州百姓肅然起敬。
【我們來看一下韋後是怎麼在這場幾乎能改變曆史走向的兵變中是如何應對,甚至如何反敗為勝的。】
天幕之上,李重俊領兵攻入武府,先殺武崇訓武三思父子,又去搜捕上官婉兒。
“殺上官婉兒者,賞千金!”
李重俊振臂一呼,響應者無數。
天幕之下,上官婉兒筆尖微微一頓。
殺武三思父子倆是為了剪除韋後安樂的羽翼,那麼殺她又是為了什麼?
抬眉看聖人,武皇看得津津有味。
覺察到她的視線看過來,武皇揶揄笑了一聲,“婉兒,看來你也不得重俊所喜。”
“婉兒實不知哪裡得罪了衛王。”
上官婉兒有些無奈。
天幕之上,上官婉兒急叩宮門。
宮門衛士連忙打開殿門,上官婉兒快步見李顯與韋後,“觀太子之意,是先殺婉兒,再殺聖人與皇後。”
“豎子安敢弑君謀逆!”
李顯勃然大怒。
“三郎,眼下不是生氣的時候。”
韋後拉了下李顯胳膊。
“阿娘,他果然反了!”
安樂公主急匆匆領兵過來。
大抵是來得急,此時的她連宮裝都沒有穿,穿箭袖束衣便過來了,手裡還拿著一柄佩劍,見了韋後與李顯,反手握劍,聲音急促,“肅章門已經失守,他很快便會殺到咱們這裡。”
“阿娘阿耶,你們快出去躲躲,讓我來攔住他。”
·
“一月之後,勝負便能分曉。”
“希望那時候的姚相,不要做擋路之人。”
天幕之下,安樂眉梢微挑,與姚崇道彆。
姚崇被噎得一窒,“你——”
但他的話尚未說完,安樂已轉身離開,隻給他留下一個孤絕背影。
“相爺,這位安樂郡主著實不好相與。”
心腹上前道,“相爺準備如何應對?”
·
“這反應,這應對措施,嘖嘖,我要是聖人與韋後,我也偏愛安樂公主。”
“就是。”
“看看安樂公主,再看看兵變還要先武三思父子再殺上官婉兒,最後逼宮聖人與韋後的李重俊,同樣是聖人所生,差距怎麼這麼大?”
“這樣的兒子當儲君,咱們怕不是要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