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答案,這件以十二塊木板組成的是“牽星板”。我所拍攝的這套是複刻版本,明末的《戒庵老人漫筆》中有對它的外形描述。
“牽星”,聽起來像是某種神秘武功秘技,而直白了講是通過辨識星辰確定海上航行方位。
對今天的人來說,它可能較為陌生,而在明朝年間出海遠航的打工人或多或少有所聽聞。我猜測,如果是朱八八看到此物,也能認出它的通途。】
朱元璋讀著水鏡底部的文字,捕捉到“今天的人”與“明朝年間”,很容易聯想詭異出現的水鏡影像是後世之人製作的。
真的嗎?這不是白蓮教蓄意的陰謀?
不是借著神鬼莫測的影像,要顛覆江山社稷?
生為帝王,難免多疑。
朱元璋出身明教,太過了解怎麼製造神跡宣揚“明王出世”、“彌勒降生”等說辭起兵於草莽。以己度人,比起相信神跡降世,更會慎重去猜測是不是有陰謀暗生。
水鏡中的影像仍在繼續。
【為什麼我猜測朱八八能認出牽星板?他雖然對民間實施海禁政策,但彆忘了大明水師是在實戰中由他一手發展壯大的。
當年,為平定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勢力,吸納了巢湖水軍,經曆了鄱陽湖大戰。積累了豐富的內陸河湖戰鬥經驗,朱八八其下水師又拓展向海上作戰。朱八八不是不學無術的莽夫,相反他非常善於學習,且非常高明地運用。
洪武十年,他自豪地說了:“以為我朝用兵如漢、唐,不知漢、唐之將長騎射,短舟楫,不利涉海。朕自平華夏,攘胡虜,水陸征伐,所向無前,豈比漢、唐之為?”①
頗有水上戰爭經驗的朱八八,即便不知具體如何使用,但十之八九能認得出海上航行的重要工具——牽星板。】
朱元璋瞧著這些話,心中非常認同,醜小人還真沒亂講。十幾年前,他確實講過這段話。而今,大明水師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天下初定,但是需要海軍仍有重任。
他將大明定都南方,從不意味放鬆對北方的治理。從太倉到遼東開辟海運,通過海上運輸物資幫助完成遼東屯田。其中海軍起到了重要作用,以防海寇滋擾。
【組建一支海軍,航海基礎知識少不了。需要明確自己的方位,且需知道船該向哪裡開。一手牽星板,一手羅盤,是經驗豐富的海員不迷路的法寶。
如今人們對羅盤更加熟悉,它能指南北方位。對於牽星板就知之甚少,通俗來說這東西能定位船隻在海上的緯度。
操作起來其實很方便,請隨我三步走。
先拿著木板與海平麵保持水平伸直出手臂,視線投向木板上邊緣讓需觀測的星星落在木板上沿線,最後再進行一番數值計算。
為了方便了解,下麵放詳細演示的2分鐘動畫。動畫.flv】
朱元璋瞧著水鏡中出現的圖像,那些彎彎繞繞的符號比如“2、7”等,該是表示數字。他不精通這種計數方式,略微了解那是從天方、天竺一帶來的。對比大明用的““一、二、三”等,這些外來的計數符號在他很彆扭。
問題就在於此,如果水鏡所示是後世影像,為什麼不再用傳統計數方式?不隻計數符號,圖像中還出現了“tanα”、“cm”等等聞所未聞的字符。
怪奇禿頭小人究竟是麵向誰在講故事?
水鏡傳出的語言近似順天府一帶方言,用的是傳承多年的中華文字,為什麼計數符號變了?觀看故事的人們是不是早就對番邦的符號習以為常?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反應出一種傾向。
強者才能製定規則,恰如始皇帝讓車同軌書同文。什麼情況下大明王朝治下會習慣性使用番邦計數呢?是主動或被動?
朱元璋腦中的疑問越來越多,而水鏡中的過洋牽星術演示結束了。
【好了,相信大家已經明白如何使用牽星板。理論上,一塊木板就能完成所有測量,準備大小不同的十二塊是便於實際運用時找到大小最合適瞄準的那一塊。
另外,牽星術借用天上星辰定位海中方位,不隻是用北極星。鄭和下西洋時也常用到燈籠骨星和南門雙星、織女星等等來定位。
在大致了解如何使用過洋牽星術後,請將目光移向它背後的曆史事件。
鄭和七下西洋在全球史留下一筆華麗篇章。永樂三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大明航海術正是絢爛輝煌時。那一年,比哥倫布出航尋覓新大陸早了八十七年。】
朱元璋記住了“哥倫布”這個名字,他猜測此人必不是大明人,否則不會被用來對比。新大陸又有什麼講究嗎?是不是很重要的土地資源呢?
【朱八八對此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執政年間重視海軍,有效地延續了宋元航海造船行業的技術,雖然洪武三十年他下令停止官方繼續從太倉到遼東的海運了。
一方麵是遼東屯田已經見到效果,而主要是海運代價過於沉重。以那個時代的技術即便能確定航海方位,但是海上的自然危險也是防不勝防。
洪武帝充分認識到“每聞一夫有航海之行,家人懷訣彆之意”② ,出海約等於死亡的觀念深入人心。之後,我們可以說說洪武海運遭遇困阻的原因。淺淺先挖一個坑。
題外話,朱八八的一生足以稱得上傳奇,細數曆代帝王他的出身最為普通,可稱之為最草根的開國帝王。這一點足以讓人歎服,人可以擺脫出身階層的束縛。
起於微末,在兵戈爭鬥中脫穎而出,終結了元末亂世創立大明。以猛治國,肅清貪腐。因為出生貧困,十分注重民生發展。即便史筆如刀,這也是一位偉大的帝王。】
朱元璋瞧到此處,眉間微微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