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0 章(1 / 2)

醫漢 春溪笛曉 7584 字 5個月前

霍善這次出城玩得很儘興,不僅玩夠了射箭,還從周圍薅了一堆新鮮蔬菜瓜果和雞鴨魚羊帶回太守府加餐。

李長生見他熱得滿頭大汗跑回來,順道安排他搓了個澡。

霍去病聽聞李世民也有過多年征戰經驗,邀李世民第二天跟他去軍屯裡溜達一圈。他是不愛讀兵法,覺得老一套已經不頂用了,但如果是來自幾百年後的練兵意見他還是願意聽一聽的。

至於照不照辦就看具體舉措適不適合了。

李世民認為水師還是很有必要的,一旦南方真正開發出來,南邊的物產總得往北方運輸吧?這些水師哪怕打南越和西南夷時排不上用場,將來南方繁榮起來以後原地轉型成運輸船也不錯。

隋唐為了把南方的糧食運到洛陽,可是費老鼻子勁把南北的水路給打通了。

不說挖的時候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光是維護這些河道每年都得投進去不少錢。

那麼大一個天下,統籌規劃起來還真不容易。

雙方交流得還算愉快,李世民還給霍去病推薦明光鎧,這是經曆了魏晉南北朝那一場場動亂篩選出來的盔甲,上戰場非常好用。

霍去病以後打匈奴時穿上明光鎧往馬背上一跨,煌煌日光映照在甲衣上,絕對能亮得對麵的匈奴人睜不開眼!

霍去病聽說這種甲衣頗具實用性,而且穿身上還挺威風,總感覺劉徹應當挺喜歡的,便問李世民討要了具體樣式。

一旬轉瞬即逝,李世民不僅毒清乾淨了,連早年征戰留下的暗傷都好得七七八八。

杜甫本就是隻是偶感風寒,修養幾日就好全了,留下來隻是為了多和李時珍他們聊聊安史之亂的事而已。

杜甫先李世民一天到來,也先李世民一天回去。

霍善得知杜甫如今一窮二白,很熱心地表示診金結算以後跟他回家去看看,至少給孩子做個身體檢查,說不準也不全是因為餓死才夭折的。

倘若真的是因為杜甫寄錢不及時才出的事,他還可以給杜甫家裡留點番薯,這東西最初本來就是為了救荒才引種的。

這些不靠譜的大人喲,還是得崽來操心!

至於那些更宏大的事情,霍善還不太能理解,他能做的隻有幫一幫自己見到的人而已。

杜甫聽後很是感動,表示回去以後就等著霍善過來。

霍善送走了杜甫,診金結算就開始了。

杜甫這次連藥都沒用幾天,病就治好了,隻不過有些風濕之類的慢性疾病是需要長期調養的,還是留了點毛病沒能斷根。

總的來說,診金並不是很多。好在霍善現在也不太缺診金,他邀請來的患者基本都已經發展成長期交流對象,有很多個義診點可以刷寶箱,每個寶箱至少都能開出一枚商城幣呢!實在買不起新商品了,他可以隨機找個地方出診。

好的醫療資源這種東西,永遠都是短缺的,他到哪裡都很受歡迎。

基本上隻要出去義診個三天,醫

館結算的診金以及寶箱就可以覆蓋本旬上架的貨物了。

霍善都沒怎麼看診金,直接看向杜甫為獎池提供的新技能。

他定睛看去,隻見結算界麵出來一個……【死猶不忘】!

霍善:???

再看介紹,講的是蘇軾自述夢見了杜甫,杜甫跟他聊起了自己那句“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說是世人都認為這句詩講的是恨不得吞並東吳為關羽報仇,實際上這句詩寫的是吳蜀唇齒相依,不應相圖,給了彆人機會!

蘇軾醒來後就把這個夢記錄下來廣而告之,讓彆人不要再誤解杜甫的詩意。

後世人看到這兩個大文豪跨越時空的交流,感慨杜甫死後猶不忘詩,真是書生氣十足!

用了這個【死猶不忘】,可以讓前人進入後人的夢鄉!

霍善不由把這個技能介紹發給蘇軾他們看,問杜甫是不是真的曾經托夢給蘇軾。

沒想到他們還有這個緣分!

杜甫:???

他怎麼知道自己死後有沒有給蘇軾托過夢?

蘇軾出來現身解釋了一番,表示他覺得自己的理解是對的,又覺得光靠自己說不夠權威,所以就說自己夢見了杜甫本人。

這不,經過他這麼一操作,大家都沒再誤會杜甫的意思了!

要是沒機會見到杜甫,蘇軾是不會跟彆人講的,但對著杜甫本人他還是得澄清一下的!

杜甫:“……”

這個蘇軾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不太靠譜的氣質。

事實上杜甫自己為商城增加的新商品也不怎麼靠譜,是種烏漆嘛黑的飯,看介紹說是青精飯,相傳為道家養生食品。

實際上這是用一種叫南燭草木的果子榨了汁拿來蒸飯,蒸出這種烏漆嘛黑的效果!

杜甫寫《贈李白》的時候曾經提到這種食物,詩中寫到“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可見這東西在唐朝人心裡頭有著極好的保健功效,吃下去後氣色特彆好!

商品介紹裡也說這食用以後還有讓人身輕如燕的增益功效。走再遠的路都不會累!

而且還是熟食,要是以後出門吃不上飯,倒是可以掏出來果腹。

霍善準備給黃道婆囤上幾份,黃道婆是想回江南去的,從崖州回江南路途遙遠,這東西來得正好!

他一口氣把新上架的青精飯全買了下來囤進醫館倉庫裡頭,這才依言去找等著自己上門出診的杜甫。

杜甫在長安的住處說不上好,至少比孫思邈住得差多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雖然他祖上也算闊過,但他待在長安求職十年都沒成功,父母又早就過世了,哪還有多少錢供他過錦衣玉食的生活。

霍善去過的臟亂差地方可不少,杜甫這條件隻能說是差了點,但整體還是很整潔的,是以他也沒有在意。

此時正是天寶十三年的夏天,外頭的知了也吵鬨得很,霍善跟著杜甫往外溜達,路過一處深井旁忽地聞到一陣異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