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芯國際(1 / 2)

大國軍艦 華東之雄 11218 字 10個月前

返程的車上,倪老依舊在感慨著。

“秦總,您這真是大手筆啊,要投入幾個億,眉頭都不眨一下,如果換做其他的部門,根本就做不到這麼高的效率啊。”

“倪老,您也說了,芯片產業裡麵有個摩爾定律,十八個月就是一代,如果我們磨蹭的話,那引進了就處於落伍的邊緣了,所以,我們要麼不乾,要乾就必須要迅速果斷。”秦濤開口說道。

“是啊,咱們的908工程,才剛剛完成審批,還沒有建廠,就算是建設起來了,肯定也是落後的。”倪老提起這個項目來,臉上滿滿的都是惋惜。

繁冗的手續和流程,讓這個原本還是先進的計劃,建成就處於落後彆人四五代的尷尬局麵啊。

到時候,國家看到了失敗,還能繼續在這方麵投入資金嗎?

“秦總,我帶隊搞芯片設計沒問題,但是如果說建設芯片廠,恐怕我沒有這個能力,畢竟,我也沒有接觸過西方先進的技術。”倪老又擔心起來。

“倪老,您這是同意離開l想,加入我們明州集團了?”秦濤笑嗬嗬地問道。

“秦總,您肯出幾億來發展我們的芯片產業,我還有什麼說的,這個項目,我是一定要搞的,而且搞成了之後,還能利用咱們的生產線來生產,0.35微米的工藝,這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

和後世一樣,很多公司可以設計芯片,比如最著名的華為,但是,他們沒有芯片的生產能力,所以,設計出來之後,要交給專門的代工廠。

而現在還沒有那種代工廠,芯片公司都是自己走完整個流程的,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所以,秦濤說要邀請倪老來研發先進的處理器,倪老是有些擔心的,但是現在,看著秦濤和三行電子達成了合作意向,這還有什麼猶豫擔心的?

設計出來之後,交給明州集團下屬的電子廠生產就可以了!

而且,還是最先進的工藝!

秦濤笑了笑:“0.35微米根本就不算什麼,以後用不了多久,就會過渡到0.18微米了,咱們在建廠之後,要抓住這來之不易的寶貴機會,儘快過渡到0.18微米的工藝上。”

什麼?

倪老又驚呆了,秦總的野心這麼大?

“來之不易的寶貴機會?”

秦濤點頭:“是的,趁著巴統已經解散,新的組織還沒有建立,這個空窗期,咱們趕緊把電子工業發展起來。”

雖然秦濤對電子工業不是很熟悉,但是基本常識還是知道的。

在冷戰時期,西方有一個最著名的巴統組織,用來限製向某些國家出口高技術,隨著紅色帝國的崩塌,巴統組織已經沒有必要存在了,所以,在94年的時候,這個組織正式宣告解散。

也就是因為這個組織沒有了,所以,國內才會在95年的時候,決定實施909工程,大力發展電子技術。

人家西方為啥會高福利?工人可以有那麼高的待遇?就是因為人家占據的是產業鏈的頂端,人家隻要稍稍活動一下,就能獲得大筆的利潤。

他們的高福利,當然是建立在發展中國家一群擰螺絲的低端產業鏈的基礎上的。

想要讓自己的祖國發展起來,想要讓自己國家的工人也能享受高福利,那就得站在產業鏈的頂端!

在造船領域裡,在秦濤的不懈努力下,已經做到了。

最高端的天然氣船,明州集團掌握了核心技術,以後就不必把寶貴的利潤都交給專利公司,自己隻賺辛苦費了。

而在電子領域裡,還隻是一個開始。

秦濤的出發點很簡單,為了國防事業,必須要擁有先進的電子能力,利用國防事業,維持起來芯片的設計和研發團隊,等到以後芯片的性能提升上來,可以和國際一流產品抗衡的時候,再進入民用市場。

這條路很難走,明州集團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秦濤不在乎,他能賺錢,同時也能花錢,當人的財富達到一定程度之後,那就是一個新的開始了。

有人會以賺錢為樂趣,不停地賺錢,賺錢,但是,這些錢怎麼花出去,卻沒有想過,這樣的人生必然是失敗的。

隻有把錢花出去,而且,還要花到該花的地方上,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

此時,秦濤的話讓倪老也有了一絲緊張。

“新的組織要建立?”

“對啊,你想想,飯就那麼多,咱們要崛起,要和彆人搶飯吃,彆人會眼睜睜地看著嗎?那些吃肉的人肯定會團結起來,堵死咱們吃肉的路啊。”秦濤說道:“咱們隻能找機會,一旦有了缺口,就趕緊擠上去吃一口。”

“秦總,回到剛剛的話題,要建立最先進的八英寸晶圓廠,還要搞0.35微米的工藝,咱們國內根本就沒有相關人才,那些南泡菜國人,不一定會實心實意地對咱們,就算是提供了設備,工廠建立起來,咱們也不一定能把生產線開動起來。”

秦濤笑了笑:“這是肯定的,所以,咱們肯定需要相關方麵的專業人才。”

“秦總已經有了人選?”

“沒錯,倪老,想不想跟我去一次德州?”

這個德州,當然不是賣扒雞的那個德州,而是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在這裡,有一個著名的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

這個公司,很多外行的人沒聽過,但是實際上,在很長的時間裡,它都是僅次於英特爾和三行電子的全世界第三的半導體公司,它主要開發、製造、銷售半導體和計算機技術,比如說,它是全球最大的dsp製造商。就連神盾係統裡,很多dsp芯片,都是通過特殊渠道,從德州儀器進口的。

此時,秦濤要帶著倪老去德州,讓倪老立刻興奮起來:“你要去挖人?挖誰?”

“你猜。”

倪老搖頭,他可不知道。

“張汝金。”秦濤說出來了這個巨人的名字,可以說,他是靠著一己之力,將中國的半導體製造水平提高到國際一流水平的關鍵人物。

當年,908工程已經進行到了第七個年頭,落後西方四五代的技術,他們反複折騰,才搞到了月產八百片的水平,張汝金被請來,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把生產線給搞定了,當年終於實現了盈利。

再然後,張汝金決定在華亭建立芯片廠,但是沒人沒錢沒設備。

沒有人,他就去四處演講,帶回了一百多名在美國的華人,回到自己的祖國,又從對麵帶回來三百多骨乾,把廠子支撐起來。

沒有錢,他就四處遊說,強調自己的公司是一個國際化的公司,和政府沒關係,是看中了華亭的人力成本優勢和東方的市場,忽悠彆人投錢。你今天投一筆錢,明天就會擁有一個十幾億人的大市場!

於是,一年的時間裡,他籌集到了十億美元的資金,直逼舉全國之力的909工程。

沒有設備,張汝金也沒有妥協,他硬是憑借一己之力,在“瓦森納協議”上撬開了個口子。

現在,秦濤既然決定要進軍這個項目了,那他當然要把張汝金這尊大神給請過來了。

自己一個人沒有說服力,得帶著倪老一起去。

當聽到秦濤說出來的人名的時候,倪老立刻就興奮起來了,都是在一個行業裡麵混的,他對這些人當然很熟悉了,隻是他不敢相信,秦濤能將這種級彆的人給挖過來。

“秦總,這個張汝金,是個建廠高手,他懂得芯片生產的所有流程,如果有他在的話,那工廠隻要建立起來,設備安裝到位,一兩個月之後,就能完成調試,投入生產。”倪老說道:“隻不過,您確信能把他帶回來?”

“是的,我確信。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去找一個人。”

“誰?”

“我們中國的半導體之母,謝老,請她寫一封信。”

當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一大批華人科學家,就衝破了重重阻力,回到祖國,有大家耳熟能詳的錢老,鄧老等等,也有不怎麼熟悉,但是卻在相關領域裡做出了突出貢獻的。

比如當時在麻省理工學院博士謝老,就帶著半導體技術,回到了祖國,當時阻撓很多,她的行李被搜查,裡麵除了和愛人的信件之外,就沒有任何物品,所有的知識,都在謝老的腦子裡。

回來之後,她就在半導體領域裡做出了突出貢獻,包括大學使用的半導體教材,都是謝老編寫的。幾年前,她還在當華亭大學的校長,是祖國的第一個名牌高校的校長。

謝老這一輩子,都在為祖國的半導體事業貢獻力量,而現在,秦濤和倪老去拜訪謝老,則是為了祖國半導體事業新的發展。

謝老的精神狀態還不錯,她已經退休了,住在華亭大學的家屬院裡,當秦濤和倪老過去的時候,謝老的房間裡,有一群嘰嘰喳喳的孩子。

“這些孩子的父母,都在大學當老師,有的還得在實驗室裡做實驗,沒有辦法照顧孩子的,我就給幫忙照顧。”謝老笑著說道。

“能有您做兒童啟蒙,真是一種幸運,他們之中,以後一定會出現科學家。”秦濤感慨。

“兩位來找我,有什麼事?”謝老笑嗬嗬地問道。

“謝老,我們求您一封信,邀請一個人回國建立我們自己的半導體工廠。”秦濤說道:“您大概也應該知道,我們現在的局麵,和您當年回國的時候一樣,百廢待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