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軍艦第六百一十章 四代機的研發憑數據說話
聽得眾人紛紛點頭。
國內還沒有自研過重型戰鬥機,國內唯一走下來,成功的就是中型戰鬥機殲十了,這款戰機的性能讓人很是感歎,三代機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國內正在生產的重型戰鬥機殲十一,就是老毛子的蘇27的授權生產型號,在這款戰機的基礎上進行改動,也是比較穩妥的辦法。
但是,這也意味著601所再次選擇了平庸,他們不敢去搞全新的飛機,他們隻能是在現有飛機的基礎上修修補補。
“好,下麵我們請顧總介紹611所的方案。”
顧老走上台,看著下麵的眾人,打開了ppt。
讓人奇怪的是,他的ppt的首頁並沒有戰機的圖桉,而是一些文字。
“各位,讓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四代機究竟需要什麼。”顧老開始了他的發言:“美國人提出了4s的理論,這些理論指引著我們的戰機研發,我們分開來介紹,第一個,就是隱身能力,在戰場上,美國人的117戰機已經成功地顯示出來了隱身機的威力,它隻占據出動架次的百分之二,卻摧毀了百分之四十的目標,而且,都是高危險的目標。戰鬥機具備隱身性能,可以讓它成為空中無聲無息的殺手。尤其是攻擊敵人的預警機等等高價值目標的時候,更是隱身機的拿手絕技,所以,我們首先要從外形上,讓戰機具備隱身性。”
十幾年前的競標會議,611所隻是在601所彙報的間隙,做了一個短暫的彙報而已,但是這次就不同了,他們有大把的時間。
“目前,全球幾款成熟的隱身機,用的機頭布局都是大同小異的,菱形機頭,平行四邊形進氣道,而且進氣道正好在和菱形下麵兩個邊上,取得氣動和隱身的完美融合,所以,我們也沒有任何的創新,用的還是這種布局,隻不過,為了戰機格鬥性能的提升,我們使用了鴨式布局,v型外傾雙垂尾的布局。”
“在隱身機的時代,可以遠距離消滅敵人,還需要強悍的格鬥性能嗎?”在場的一名空軍大老發言了。
“如果麵對非隱身戰機,的確不需要靠近,但是,如果對方是隱身機呢?都無法準確發現和鎖定對方的情況下,還是會進入到視距內。既然是一款重型戰鬥機,格鬥性能也必須是它的強項,為了更快地將機頭對準目標,獲得發射導彈的機會,我們繼續使用鴨式布局。”
“美國的22是常規氣動布局,難道它的機動性就差了嗎?”
“但是美國的發動機技術先進啊,如果我們也有了推重比為10的大推力發動機,那我們或許也可以用常規氣動布局,各位,發動機上的短板,不是短時間就能彌補的。”
眾人默然。
國內目前推力最大的是渦扇15,這是r79發動機的彷製品,加力推力達到了152千牛,但是自重也高達2.5噸,導致推重比隻有6左右。
渦扇15還在改進之中,後續的型號會降低重量,提升推力,讓推重比進一步提高,但是,那都是以後的事情了,在這個方麵,不能奢望進展有多快。
三姨夫的推重比也是按照乾質量的算法,才勉強接近8,而且推力不足,根本就無法作為四代機的動力。
“在動力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就隻能通過氣動布局來湊,我們用鴨式布局,就是為了在有限的動力的情況下,提升我們的飛機格鬥性能。”宋老繼續介紹起來:“我們認為,這種方案是目前最合適的,在推力失量技術成熟之前,這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機動性不僅僅是大推力發動機的事情,還有推力失量技術,可以讓飛機做出更多的機動動作來,但是,這種推力失量技術的難度也很高。
22用的是最簡單的擋板旋轉的方式,但是在旋轉的時候,會損失發動機的推力,美國人的發動機推力十足,損失一些無所謂,但是對己方來說,推力損失是不可承受的。
大毛走的是旋轉噴管的方式,噴管整體可以上下轉動十幾度,改進之後甚至還可以左右轉動,大大地提升了飛機的過失速機動能力,歐洲航展上頻頻出風頭的那架編號711的蘇37,就是靠這種技術來揚名立萬的。
但是,這種失量噴管的壽命很低,隻有幾十個小時,是無法滿足高強度使用的。
兩種技術,國內都沒有儲備,研究起來時間必然不短,目前最好的方式,也是暫時用常規的發動機,等到以後技術達標之後再換裝,這樣,就得通過鴨式布局來提升機動性了。
“同樣的,由於發動機落後,我們也暫時不可能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對我們來說,大航程比超音速機動更加重要,等待以後改型的渦扇15發展成熟之後,我們換裝上就能實現超音速巡航了。”
說到這裡的時候,眾人已經明白了,就和十幾年前那次一樣,宋老也是通過未來空戰的需要,來逐步得到結論:我們究竟該需要什麼樣的先進戰機!
“最後,我們來說說先進航電係統,作為一款四代機,它必須要采用主動相控陣雷達,按照秦總的介紹,這種雷達已經是綜合射頻係統了,不僅僅可以搜索目標,還能進行通信和電子戰…”
一款先進的戰鬥機,就在宋老的介紹中慢慢成型。
它的體型要比22大一圈,這是為了更多的載油量,更大的彈艙等等做出的選擇,它的最大起飛重量也被限定在35噸左右。
“好了,兩款戰機已經介紹完畢了,接下來,我們就該談一談建議了,秦總,您有什麼想法?”林老開始總結了。
“兩個設計所的方案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秦濤開口說道:“不過,如果僅僅憑借這些方案就決定,有些太過草率了。”
這當然不會一次開會就拍板,這次會議隻是一個開始,此時,聽到秦濤的話,林老繼續說道:“那我們該怎麼做?”
“對於一款四代機,最重要的就是隱身性能,所以,我們能不能請兩個設計所各自製造一個四分之一的縮比模型,在電磁實驗室中確定一下各自的隱身性能到底如何。對了,在試驗的時候,要把發動機的縮比模型也裝進去,一切都模彷真實的情況。測算飛機前向30度、側向30度範圍內 rcs的平均值和最大值。”
四代機的一大特色就是隱身性!所以,這個性能必須要確定下來,一切都憑借數據說話。
林老點頭:“沒錯,憑數據說話,誰也不用找關係,我們空軍就要性能最好的。”
“還有就是吹風洞,確定各自的0.8馬赫和1.5馬赫的零升阻力係數。”秦濤繼續介紹。
當聽到秦濤這樣說的時候,一名在座的空軍大老開口了:“剛剛開會的時候,秦總還說是造船的,對造飛機來說是個外行,現在看來,哪裡是什麼外行,秦總是絕對的內行啊!”
那些rcs值決定了飛機的隱身性,而後麵的兩個零升阻力係數,也對飛機的性能有很大作用,0.8馬赫的數值決定了戰鬥機亞音速巡航作戰半徑,1.5馬赫的數值是為了以後打基礎的,等到以後發動機給力,就能進行1.5馬赫的不開加力超音速巡航了,所以,現在就得保證這個數值的優秀。
“我也是隨口說說。”秦濤笑了笑:“具體的項目指標,還得空軍自己提出大綱來,包括什麼最大升阻比、低速起降最大升力係數、大迎角過載係數等等。”
現在競標的是主機廠,是負責搞整體設計的,發動機和航電,都是配套廠商決定的,而他們,必須要將最完美的機體研發出來!
“沒錯,這次競標,我們聽到了兩款最先進的戰鬥機的研發方案,接下來,就是數據的對比,我們需要研究各種數據設定,製定最完善的對比方案。”林老拍板了:“秦總,還有什麼說的嗎?”
“還有一個,應該加進去。”秦濤看著下麵的人,眼睛裡閃爍著光芒:“還有研發經費和造價。競標雙方應該做出一個合理的方案來。具體研製的過程中,可能會超支,但是如果超支太多,就得負責任。”
想要研製全新的戰機,就得花錢,但是,這東西就是個無底洞,必須要有預算控製才行。
十號工程已經完成了,當初的總預算隻有40億元人民幣,科研人員省著用,最後還沒花夠了這麼多錢。
而看到611上新項目,601所不甘落後,提出來了殲八ii的大改方案,換裝渦噴14發動機,采用新型脈衝多普勒雷達、電傳操縱等一係列新技術,研製一型與殲10水平相當的戰鬥機,當時預期研製經費7億元,但是後來…
“沒錯,是得有研發經費和造價的方案,咱們空軍可不能當冤大頭。”林老表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