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導彈放在最後麵,這樣比較寬敞,畢竟艦首是窄的,向後逐漸變寬。
“尼古拉,你們這艘軍艦攜帶的導彈數量是比較多,但是它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單一。”秦濤開始指點江山了:“每種導彈都擁有專門的發射裝置,這樣不靈活,如果有搭載其他導彈的需要,也因為發射裝置的問題而無法使用,等到我們改裝完了動力係統,你們回去改裝的時候,應該換成通用發射裝置。”
美國從m41開始就搗鼓垂直發射裝置,東方也開始研製全新的垂直發射裝置,這絕對是個潮流,而老毛子呢?當然也得向這個方向努力才行。
“通用發射裝置?”尼古拉的語氣複雜:“是啊,我們也想要用通用發射裝置,但是,這個研發有些緩慢。”
不僅僅是他們這艘巡洋艦,哪怕是2230護衛艦,預留的垂直發射單元,也希望能有先進的通用垂發,可惜這個不能一蹴而就。
“你們海軍沒有,空軍有啊,金剛石設計局研製的s400防空導彈,就已經把各種防空導彈整合起來了,你們把他們的發射裝置移植過來就行。”秦濤開始給出主意了,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如果不聊點什麼,很快就要下去了。
金剛石設計局研製的防空導彈還是有一定的先進性的,就和蘇27一樣,出口前景不錯,從s300時代開始就在不斷出口,然後研發更加先進的係統,北約代號sa21的防空導彈,就是他們最新的研發成果:s400凱旋陸基遠程防空導彈係統。
雖然是遠程,但是這種武器係統裡除了搭載射程20公裡的48n6dm遠程防空導彈之外,也搭載射程0公裡的9m96中程導彈以及射程1公裡的9m100導彈,這樣,在區域防空係統部署的陣地上不需要安排短程導彈來當保鏢了。
其中中程導彈的技術來自r77,使用末段主動雷達引導,不需要照射雷達,而且還有特殊的在發射管裡麵就啟動偏轉火箭的能力,不需要升到半空再俯衝,帶著老毛子特有的野蠻粗暴的手段。
至於短程導彈,則可以用一坑四彈的方式布置在原本的發射筒裡,性能優秀。
這麼優秀的防空導彈,當然要移植到海軍的軍艦上,在曆史上,這叫做棱堡係統,是老毛子最先進的艦載防空係統,當然了,要等到19年才會研發完畢。
現在秦濤說出來,也不會起到推動作用,純粹就是過嘴癮。
“這些反艦導彈占據的地方最大,這些空間騰出來,至少能布置八十枚防空導彈,讓這艘軍艦的火力密度進一步增強,實現它武庫艦的性能。”秦濤繼續指點江山。
這p700反艦導彈所占據的空間的確是最大的。彆看隻有二十枚,實際上占據的空間比前麵96枚占據的還要大。如果把這些反艦導彈改成防空導彈,那能布置很多,而這種反艦導彈雖然性能先進,但是卻從未使用過,實戰效果如何沒有人知道。
“我們需要強大的反艦能力。”尼古拉搖頭:“這種導彈發射裝置是我們最重要的,絕對不能動。”
“可是這種反艦導彈的個頭的確是太大了,你們難道就沒有更加先進的型號嗎?可以安裝到通用發射裝置裡麵去的那種,需要的時候,甚至可以滿載反艦導彈。”
“是啊,是該研製全新的反艦導彈了。”尼古拉喃喃地說道,他們該有先進的型號代替老舊的型號,不能總是抱著過去的武器不放,十幾年前的武器已經落伍了啊。
什麼才是先進的?反艦彈道導彈嗎?尼古拉心念一動,想要和秦濤聊聊這個,不過想想還是算了,要聊的話,還是從東方采購最劃算,但是,大老是不會同意的。
大家夥站在甲板上,看著巨大的發射平台非常感慨,隻是李岩皺了皺眉頭。
“這麼多武器布置在一起,如果挨一枚導彈的話,恐怕會引起連鎖反應。”
這就像是戰列艦一樣,戰列艦一旦被導彈命中,下場會很慘,有著厚實裝甲的戰列艦一般不會因為一兩枚擊穿它的穿甲彈而沉沒,但是如果被打在彈藥庫的位置,引起彈藥殉爆,那鐵定會炸成兩截。
這麼多的導彈集中在前麵,合適嗎?
“能放導彈的位置不多,如果全新設計的話,前麵放一半,艦體中後部放一半是比較合適的方案,但是,不管放多少,這種垂直發射裝置都是不安定因素,如果被命中,下場都一樣,所以,還是要以攔截為主,爭取把反艦導彈全部攔截下來。”秦濤說道。
國產的02c把垂發也放在了前麵,後麵煙囪旁邊放反艦導彈,後來到了02d,後麵的反艦導彈也變成了垂發,成為了前後垂發的布局,到了0也是,前麵一部分,後麵一部分,這樣更保險,當然也是心裡安慰,畢竟一旦真的被命中,哪怕隻有十幾枚導彈的垂發裝置殉爆,軍艦也承受不住。
這個時代的軍艦用的都是高強度鋼材,艦體非常薄,根本就經受不住彈藥殉爆的威力。
反正也是經受不住,乾脆就以攔截為主,苦練內功,增強防護能力。
大家夥看了半天,終於開始向後麵走了,在艦體兩側的船舷向後溜達,沿途可以看到a630艦炮,這種艦炮已經是東方海軍的老熟人了,當年測繪彷製了這款近防炮,用在了很多國產軍艦上。
不過近些年來,隨著國產的730艦炮服役,這種艦炮就淘汰了,但是在老毛子這裡,還是主力的近防炮,在巨大的巡洋艦上,為了提高攔截能力,它直接安裝了八座,每兩座在一起,看山股權更加壯觀。
“從三號艦開始,近防炮就換裝了1近防係統,也就是卡什坦彈炮合一係統。”尼古拉說道:“這種係統由圖拉儀器儀表設計局研發,每套由2門a630型6管30毫米艦炮和8枚9m11防空導彈組成,安裝在同一基座上,接收相同的火控係統信息,同時回旋、俯仰,近防能力大大增強,是我們最先進的近防武器。這艘軍艦完成動力係統改造之後,就會拖回去改造武器,換裝卡什坦。貴方應該還沒有類似的係統,有沒有想法從我們這裡進口一些?”
秦濤笑著搖搖頭:“我們暫時還沒有這個計劃。”
彈炮合一係統屬於比較理想化的產品,高炮的射速快,但是射程近,導彈的射程遠,但是抗乾擾能力低,成本高,所以,兩者綜合的係統就出現了,把近程地空導彈和高射炮組合在一起,形成彈炮合一係統。
這些係統在國內曾經也出現過,甚至直接在高炮炮位兩邊掛防空導彈,但是很快又淘汰了。
為啥?
原因當然是多方麵的,彈炮合一係統要部署在一起,所以就會增加整個係統的回旋重量,這樣會影響旋轉速度和俯仰速度,對於近防炮這種需要快速反應的裝備來說是個拖油瓶。
同時,來襲目標的時間很短,高炮和導彈不一定先後開火,很可能隻有一個機會,而且整個係統從高炮切換到導彈還需要反應時間。導彈發射的煙霧會影響高炮的光學瞄準裝置,高炮的震動又會影響到導彈的發射,這些都是相互製衡的。
現在,東方已經有了外能源的730近防炮,接下來的發展路線是急需擴大火力密度,增加到11管,至於改成彈炮合一係統?在秦濤穿越到這個世界之前,的確有一些設計方案,但是都是外貿的,滿足國外客戶使用的。
彈炮合一枚什麼用,反正軍艦上原本也會裝備近程導彈,尤其是到了以後,紅旗十研發成功,這種近程導彈會更好的發揮作用,彈炮分離才是王道。
“我們沒有合格的導彈,也不會因為近防炮而專門引進一種導彈。”秦濤繼續解釋道。
他當然不能說看不上老毛子的裝備,他得換一種說辭。
尼古拉點頭,沒有多說什麼,大家夥繼續向後走,終於來到了艦尾。
“機庫呢?”有人發出了疑問。
一般的軍艦,艦尾是直升機甲板,甲板前方是機庫,這樣直升機起降操作十分方便。
但是,基洛夫級巡洋艦的尾部沒有機庫,隻有一個寬大的直升機甲板,然後就是二層甲板上的a130艦炮了,在這尾部沒有看到機庫!
雖然說甲板前方有一個大窟窿,但是那大窟窿也不像是拆掉了機庫的樣子,難道和現代級一樣,後麵是簡易機庫?不可能啊。
“我們這艘軍艦的排水量很大,所以使用的機庫和航母一樣,是在甲板下層的。”尼古拉介紹到:“前麵這個大口子,其實就是機庫升降機的口子,但是因為不夠大,所以我們拆掉了兩邊的翻蓋,然後又擴大了這個口子,才把核反應堆吊裝出來。”
兩萬五千噸排水量的軍艦太大了!大到可以按照航母的操作,畢竟無敵級航母也才兩萬噸。
舷內升降機的布局,兩邊翻蓋,直升機平時放在下層機庫裡,最多還能容納三架。
等到需要維護保養的時候,這個口子又能作為內部動力係統的吊裝口。
沒有見到,根本就不敢相信,巡洋艦居然還能這樣設計!
兩萬五千噸的巡洋艦就是牛啊!可惜,這麼龐大的戰艦被糟蹋了。
馬卡羅夫和巴比奇站在二層甲板上,在艦炮的旁邊俯視那個大口子,目光複雜。
“好,那咱們研究一下安裝方案吧,得下去看看。”秦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