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和解?對方怎麼會同意和解?除非…想到這裡,張謀立刻搖頭:“不行,絕對不行!我們絕對不會支付哪怕一美元給他們!這是態度問題,這是原則性的問題!”
“那我們恐怕就隻能等著倒閉了。”
法院判決的侵權費用和賠償金是非常多的,他們肯定是支付不起的,但是,他們可以庭外和解,靠著和張汝金的一些關係,那需要支付的費用就會很少。隻要自己私下裡達成和解,那就能繼續使用這些軟件,就能繼續維持生產。
如果還堅持,那後果不堪設想。
“胡明,你就是個叛徒,你是張汝金派來的臥底吧?”蔣義趁勢發動了攻擊。
“你胡說,你才是叛徒。”胡明非常的憤怒:“現在這種時候,你居然還在故意挑撥!”
兩人一直都在爭鬥,但是現在都什麼時候了,這個蔣義還在攻擊他,這讓他非常的惱火。
“好了,不要再說了,如果還不行,那我們就去國際法院告他們壟斷,總之,我們是絕對不會讓他們低頭的。”張謀的目光冷酷,他怎麼可能向張汝金低頭,哪怕台積電倒閉破產,他也絕對不會向東方人低頭!
“我倒是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蔣義繼續開口。
“什麼事?”
“我們的生產線已經關閉,就意味著內存的生產少了很多,但是目前,國際市場上內存的出貨量還在飛速增加,內存的價格還在繼續向下掉。”蔣義說道:“這是怎麼回事?”
經濟學上有最基本的規律,供應量多,價格就會降低,商人無利可圖,就會減少產量,產量低了,供應量少,價格就會上漲。就這樣起起伏伏,不需要外接乾涉,就能健康發展。
當然了,這隻是理想化的,實際上的關係會受到很多因素的製約,在內存的領域裡最為反常,越是價格低,越要生產,直至擠死同行,生產商少了,就方便發展下去了。
泡菜國人最喜歡玩這一招,現在,明州集團卻用這一招來對付他們,把他們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現在,台積電已經無法繼續生產內存條了,按說這個領域裡就能少一大筆的產能,在這種情況下,內存條的供應量還在增加,價格在進一步下跌,這是怎麼回事?
“難道是因為東方有著巨大的產能?”張謀想到這一點,臉色就變得更加難看起來,如果東方一家的產能就能供應全世界,那彆人還怎麼玩?
相同的疑問也出現在南泡菜國人的腦子裡。
鄭勝英已經開始了靜坐,鄭義山也開始了靜坐,兩人靜坐的位置還不遠,彼此間偶爾還能交流幾句。
“聽說台積電已經停產了。”
“是的,原本以為台積電能給我們吸引一些火力,沒想到他們這麼快就趴下了,這說明東方人太厲害了,他們藏了很多後招,多虧他們沒有用這一招來對付我們,否則我們的生產線全部都得停產。”
“你們也真是的,明明知道用彆人的有風險,偏偏還要用。”
“你們難道不是嗎?如果明州集團真的掉頭對付你們,你以為你們的設計處還能正常工作?還能給海軍設計航母?你們的那些計算機肯定會變成廢鐵。”鄭勝英說道:“現在知道芯片產業有多厲害了吧?就得先支持我們的發展,我們還得有自己的處理器才行,否則永遠都會受到明州集團的製約。他們的強大,就是芯片的強大,如果不是有芯片產業,早就被製裁了。”
鄭勝英又說到了這裡,鄭義山連連搖頭,他可不管什麼芯片產業,他隻知道,造船產業絕對不能放棄,如果放棄了,那就徹底完了。
整個陰謀,都是針對他們造船產業的,其他產業都是捎帶的,比如芯片,比如汽車。
對了,汽車產業也遭到了打擊,汽車產業是怎麼處理的?
鄭義九呢?
想到這裡的時候,鄭勝英突然覺得有些不對勁。
“喂,鄭義山,你知道鄭義九在乾什麼嗎?”
鄭義山搖頭,我怎麼知道,上次吵過架之後,咱們就分開各乾各的了。
等等!
鄭義山突然想到了那個可怕的可能,瞬間就感覺到自己渾身冒冷汗。
“快,立刻去打聽一下,看看鄭義九在乾什麼。”
鄭義山河鄭勝英的手下都跑去打聽了半個小時之後,他們臉色慘白地回來了。
“鄭義九已經說動了上麵,給他們撥款,償還美國方麵的罰款。”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就在他們倆相互死掐的時候,鄭義九居然先跑去求援了!
兩人徹底傻眼,片刻的沉默之後,立刻達成共識:一起去找鄭義九!
鄭義九這個家夥,太過分了,他們線代汽車又沒有傷筋動骨,他們隻要自己籌集一部分資金,就能緩解這個局麵,他們居然要求上麵給撥款,這筆錢不管給咱們電子,還是給了造船,都比汽車要好!
這幾年,線代集團一直在內鬥,內鬥最終的結果就是分開,各乾各的,他們造船的,造電子的,造汽車的,都是分開的,這大大降低了他們抵禦風險的能力,如果是以前,電子上缺錢了,可以從汽車和造船上抽調,但是現在,他們不能彼此相互幫助,反倒是能彼此拆台了。
鄭義九看著兩人在這裡靜坐,沒有搭理,跑去找上麵訴苦,咱們線代汽車也缺錢,需要國家支援,而且,咱們線代汽車是在美國被罰款,這個罰款是必須交的,不能拖延,給他們倆中的一個,另一個就會不滿,所以還是給我吧。
上級也被兩個巨頭靜坐的事情弄得一臉無奈,現在看到這個情況,乾脆也不選了,直接聽鄭義九的好了,把錢給了線代汽車。
至於線代電子和線代重工,總能想到辦法的,不能什麼事都靠國家吧?
就這樣,鄭義九捷足先登,耍了兩人一趟,接下來,當然要玩失蹤了。
當鄭義山和鄭勝英跑去找鄭義九的時候,他根本就不在線代汽車,而是出去考察了!去了什麼地方?手下不知道。
於是,鄭義山和鄭勝英都傻眼了,繼續去靜坐已經沒有意義了,他們要怎麼才能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
尤其是線代重工,眼看第一艘SCA型液化氣船的交船時間馬上就要到了,隻要到了那個時間,比利時船東就開始走索賠程序,到時候,他們該怎麼辦?
難道真的要破產?
想到那個可怕的結局,鄭義山就是渾身發抖。這不是嚇的,而是氣的,鄭義九,你這次做得太不地道了,你居然釜底抽薪,讓咱們徹底失去了希望,你還記得咱們曾經是一個集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