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要搞經濟建設,沒有錢嗎?
那得怎麼說了,同期搞的電子對撞機,那可是花了一億美元的,後來和麥道的合作項目,更是花了四十億美元。這些錢都能花,給運十再花一兩億就不行嗎?
運十最終停了,海空軍想搞個預警機、空中加油機之類的,連個合適的平台都沒有,要不是秦濤給聯係了一批伊爾76和伊爾78,海空軍現在還得用轟六來搞轟油六呢。
聽到秦濤這樣說,老人轉過頭來,看了他一眼:“是啊,當時召開了專門會議,討論運十的論證會,會議的結論就是運十的研製工作不要停,隊伍不要散,成果不要丟,希望運十能走完研製全過程,取得完整的技術成果,可惜,這個會議的結論沒有人聽。”
運十項目下馬後,正好華亭搞起來了合作的桑塔納,於是,大批的技術人員跑去搞汽車了,隊伍就散了,至於成果?成果就是眼前的飛機了。
“秦總,聽說明州集團要上馬新的大客機項目,我很高興,我已經老了,一生的理想就是能看到我們自己研製的大客機上天,代替老馬看看我們自己的大飛機。”
代替老馬?
秦濤又認真地看了這位老人一眼:“您是程老?”
運十下馬,總師馬老心情鬱悶,幾年之後就離開了人世,而運十的副總設計師,馬老的戰友程老一直都在等待,等待著祖國自己研製的大客機飛上天空!
就在此時,一群人從廠區那邊走了過來,為首的人更是三步並作兩步向這邊趕。
“秦總,秦總!非常抱歉,招待不周,咦,程老,您也來了?”
來人是一名四五十歲的男人,西裝革履,不過,見到程老依舊很恭敬,畢竟他是程老曾經的學生。
“是啊,聽說秦總有了新的項目,我在家裡閒不住,就過來看看,我就知道,秦總來了之後,一定會在這裡停留的,所以我就在這裡等著秦總。”程老笑著說道:“秦總,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我的學生,華亭飛機廠的骨乾。”
“秦總,叫我老吳就行。”來人說著,伸出了手來。
“抱歉,我看到這架飛機,就忍不住過來了。”秦濤說道:“還勞駕你們跑過來。”
“沒關係,還是我們考慮不周。”老吳說道:“秦總,既然您對這架飛機這麼感興趣,我們上去看看?”
“好。”秦濤點頭:“我也不進你們廠了,咱們就在上麵開個會。”
雖然從外麵看,這架飛機充滿了滄桑,但是當進去之後,裡麵還是比較乾淨的。
“雖然經過了二十年的風吹雨打,但是飛機的密封性依舊相當好。”程老說道:“當時我們有信心,它的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飛機的密封性必須要好,因為在萬米高空飛行,內部座艙必須要增壓才行,萬一有漏風的地方,毫無疑問地會釀成可怕的事故。
頂棚是白色的,和高鐵差不多,側麵是藍色的,又像是大海,座椅則是黃灰色的,和那個年代的沙發差不多,上去之後是經濟艙,所以中間的過道向兩邊看,都隻有兩個座位,座位之間還有一個抽板,可以當做一個小茶幾,下麵則是紅色的地毯。
現在看上去造型有些落伍,也沒有什麼人體工程學,但是在當年,絕對是高大上的存在。
秦濤坐在了其中一個座椅上,感受著海綿傳來的柔軟。
程老坐在了對麵,老吳則是站著,用手拄著一旁的靠背,就和火車上沒買到坐票的人一樣。
“秦總,您雖然是造船的,但是對造飛機也是非常感興趣的吧?我們一起合作,造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大客機,如何?”老吳說道。
終於說到了重點內容。
秦總要造大飛機了,怎麼能少得了華亭飛機廠呢?
從最初的運十客機開始,華亭飛機廠就一直在造客機,他們造麥道82,他們計劃過ae100項目,現在,他們又在計劃arj21支線客機,說起造客機來,他們是最專業的!
“開會的時候,我也提出過合作方案。”秦濤說道:“我們負責設計研發,如果我們自己的飛機廠生產不出來的話,可以授權你們幫忙生產,就像是我們在造船業裡做的那樣。”
幾乎所有軍艦都是明州集團設計的,但是麵對海軍龐大的訂單,他們生產不過來,所以,他們就需要把其中一部分生產任務交給其他兄弟單位,054護衛艦,039潛艇等等,很多都是兄弟單位生產的。
在飛機上,當然也可以這樣,如果華亭飛機廠想要合作,可以按照這種方式。
“反正你們以前也這樣做過,比如說給麥道公司生產客機,走的就是這種模式。”秦濤說道:“你們廠擁有和西方接軌的製造能力,這個我們也很認可。”
一眾人臉上的表情有些尷尬。
他們希望合作,是那種更深入的合作,不是那種轉包的合作,看來秦總在這個方麵,一直都在堅持,沒有改變啊。
“秦總,我們能一起聯合研發嗎?”老吳問道。
“我們合作的對象是安東諾夫設計局。”
眾人再次沒話說了。
明州集團是大型國際化企業,比他們華亭飛機廠的規模大多了,他們和安東諾夫設計局合作,那是強強聯合,真的沒必要找華亭飛機廠,甚至秦總說要新建一個工廠,那都是輕輕鬆鬆的。
相比之下,他們真的是什麼都做不了。
“秦總,製造大飛機可不容易,需要投入高額的資金,我們現在應該強強聯合,這樣才能花費最小的代價來實現夢想。”老吳繼續說道:“您可以去我們生產線上看看,我們的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是啊,秦總,我們的技工都拿到了國際證書,您彆小看造飛機,哪怕就算是個鉚釘,也得符合相關標準,一個打鉚釘的工人,也得經過兩三年的培養。”另一名領導開口道。
“有自動鉚釘機嗎?”秦濤開口了。
自動鉚釘機?還能有這東西?
“秦總,造飛機和造其他的不一樣,您大概不知道,飛機上的不同結構件,都是鉚釘給組裝起來的,這鉚釘很難,得需要經過專業的訓練,就和您的廠子裡造船的焊工要拿國際證書一樣。這樣才能保證每一道焊縫都是合格的。”
“我們的焊接大部分都是機器,人工隻焊機器沒有焊接到的地方。”秦濤說道:“我們生產的戰鬥機,打的鉚釘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自動鉚釘機,整整齊齊,分毫不差,任何兩架飛機之間都能直接交換蒙皮的那種。”
當初東方飛到美國兩架殲八2戰機,美國人驚人地發現零件都是手搓的,相互不能換,其實,就算是西方的飛機,也有很多是不能換的,比如說飛機的蒙皮,這東西是鉚接上去的,先用電鑽打孔,再鉚釘,就算是精益求精,任意兩架飛機之間的鉚釘孔肯定也有誤差。
當然了,蒙皮也不需要互換,壞了肯定是要換新的。
而明州集團生產的戰鬥機,蒙皮都可以互換,因為鉚釘的位置誤差小於0.1毫米!這是靠先進的技術來實現的!
ps:很累很累,最近幾天給大家每天一更五千字哈,非常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