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聖母神皇 勸農×親蠶×銅匭(2 / 2)

興修水利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拍拍腦門就能開工挖漕渠,它需要全麵而精準的勘探測量以及精妙的設計。

“你說把全國的水利工程修一遍,得多長時間?”武媚娘抬頭問武婧兒道。

武婧兒聞言沉吟了下,道:“不知道。我們姑且用二十年的時間來規劃吧。”

“二十年?”武媚娘重複道。

武婧兒說道:“嬸娘是高壽,我不如你,且定個二十年,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將這次繪製的水利工程全部修完。”

武媚娘又重複了一遍,道:“二十年啊?二十年,足夠了。二十年足夠創建一個貞觀之治,二十年也夠我們見到天下大治的曙光。”

武媚娘的心中充滿了豪情壯誌,她想要在史書之上留下自己的名聲和功績。那些澤被萬民的水利工程可不正好嗎?

功在當今,利在千秋。

千秋萬代之後,百姓隻要還用著那些水利工程,就會想起她。

就像提到都江堰、鄭國渠,就會想到秦始皇。

“慢慢來,二十年足夠了。”武媚娘仿佛在用言語壓製內心的急切。

武婧兒提醒道:“還有交通要道。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能促進商品的流通,多收商稅。”

“知道知道,已經一起吩咐了這些人。”武媚娘說道。

修建水利工程和修路都需要錢。

最近幾年來,神都權貴的衣裳漸漸趨於繁華,生活越來越鋪張浪費,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於是,武媚娘下令節儉,並以身作則,多穿舊衣,裙子的破麵不過七。她還嚴令禁止權貴之間的攀比之風,若有違反,從嚴處理。

武婧兒當然積極地擁護武媚娘的每一個政策,衣著服飾也跟著樸素起來。

“攢錢修水利和修路。”武婧兒嘴裡念叨道。

二月初二龍抬頭,李旦罕見地被放出來和太後武媚娘一起舉辦先農禮。

皇帝先農,皇後親蠶,以示鼓勵農桑。

李治在的時候,每年都會舉辦先農禮和親蠶禮。但自從李治薨逝後,李顯即位二月初五即被廢,李旦匆忙登基,當年的親耕和先蠶都被忽略過去。

直到今年,武媚娘才在朝堂之上提出要舉辦先農禮和親蠶禮。

先農禮由武媚娘和李旦,主要是武媚娘主持。剛舉行完,李旦就被武媚娘以身體不適送回了彆殿。大臣們隻看了一眼他們心心念念的皇上,連一句話都沒說上。

至於親蠶禮,武媚娘做的更絕。最近她在努力體現自己男性的一麵,竭力讓大家忘掉自己女性的一麵。

說起來真可悲。

不知從何時起,定下男尊女卑的社會習俗。當武媚娘表現出自己女性的一麵時,在輿論上,身為女子的她將會被丈夫、兒子徹底壓製。

從男女之分上說,至少現在的武媚娘贏不了社會輿論。

所以武媚娘積極地參加先農禮,卻對主持了近三十年的親蠶禮避之不及。主持親蠶禮,就會加重大家對她是先帝皇後和當今皇帝太後這事的印象。

武媚娘希望群臣看到的,是自己作為先帝托孤的攝政身份,是臨朝稱製。

但她又不想讓李旦的皇後劉道涵在朝堂之上和天下人麵前刷存在感。於是這項艱巨的任務就落到了武婧兒身上。

“我?”武婧兒用手指著自己不可置信道。

“嗯。”武媚娘點頭,絲毫沒有開玩笑的意思。

武婧兒本想說武媚娘怎麼不自己去呢,但一想武媚娘不去自然有她的道理。

於是,她咽下即將脫口而出的話語,點頭道:“既然陛下讓我去,那我就去。隻是得有人告知我如何行親蠶禮,我怕出錯了給陛下丟臉。”

武媚娘見武婧兒答應下來,心中暢快,大笑起來:“簡單得很,有內侍省的官員指導你,什麼都不用擔心,簡單得很,隻要按照他們說的來。其他的交給我了。”

武婧兒答應後,武媚娘讓李琦草擬了一道製誥,大意是先帝太妃武婧兒賢德淑慎,善於紡織,前有推廣棉種之功,後有籌建織造局之績,因此命她主持親蠶禮。

這道製誥從貞觀殿出來走到中書省時,就有人左看右看哪哪兒都覺得很怪異,但又說不出什麼來。

這就好像喉嚨裡卡了一根魚刺,吐不出來,咽不下去,難受極了。

“這合適嗎?”有人問道。

他理想中主持親蠶禮的人選是劉皇後或者陛下,但沒想到竟然是永豐殿下。這樣想的人不止他一人。

“製誥上所言有什麼不符合常理的地方嗎?有言過其實的地方嗎?有不符合禮製的地方嗎?”另一人連續問道。

眾人聞言都看向了這人,隻見這人繼續說道:“永豐殿下的貴妃身份乃是先帝親封,論輩分是皇後的長輩,論功績看看今日的織造局就一清二楚。”

“永豐殿下去也未嘗不可。”這人最後總結道。

前朝還有妃嬪代皇後行親蠶禮的,那妃嬪可以,太妃自然可以。

沒毛病。

這道製誥有驚無險地從中書省出來後,到了門下省。一樣的事情,又發生在門下省。這道神奇的製誥竟然在朝堂之上公布了。

武婧兒十分新奇,這是她第一次以李治妃嬪的身份主持國家典禮。

本來李治的身影已經在武婧兒的腦海中模糊,逐漸化做一個名為高宗的符號。但自從試過尚服局送來鞠衣後,李治的身影又慢慢清晰起來。

“感謝先帝給你封的貴妃。”武媚娘一邊端詳換上新衣的武婧兒,一邊說道:“腰那邊需要改一下。若先帝沒冊封,這親蠶禮恐怕就要擱置了。”

武婧兒試完後,將衣服脫下,讓尚服局的人收起來,聽到武媚娘這麼說,笑道:“先帝或許沒有想到。”

李治一直認為相比於妹妹武媚娘的殺伐果決,武婧兒更加溫和柔順,而且和還是太子的李顯的關係很好,會成為李顯和武媚娘之間的緩衝。

他沒想到的是,這姊妹們如今把需要帝後主持的先農禮和親蠶禮給包場了。武婧兒之所以能主持親蠶禮,主要是因為他同意冊封她為貴妃。

再一次感謝李治冊封的貴妃。在未來的幾年,武婧兒都憑借著這個身份,一直主持親蠶禮。

親蠶禮的時間定在三月份,在北邙山舉行。

那天是一個豔陽天,北邙山滿是各種濃淡不一的綠色,武婧兒從來沒見過那麼多種的綠,翠綠、新綠、嫩綠、淺綠、墨綠……連一棵桑樹上的桑葉都是不同的綠。

武婧兒提前齋戒二天,當日身著改好的鞠衣,率領內外命婦以及百官公卿,先祭拜蠶神,然後采桑喂蠶。

百官公卿參加親蠶禮,還是武媚娘當年做皇後主持親蠶禮時定下的規矩,今天仍在沿用。

在眾人看來是四不像的親蠶禮,但武婧兒卻一絲不苟地完成了。莊嚴華美的鞠衣厚重,就像她身上背負的責任一樣。

天下興亡,匹婦有責。

武婧兒不知道想起從哪兒看到的這句話,她看著鬱鬱青青的北邙山,想起了曆代主持親蠶禮的皇後妃嬪,心中猜測,她們這些人是不是和自己有一樣的感覺呢。

或許有,但下了祭壇之後,就被骨感的現實打回了原型。

或許沒有,也許坐穩皇後寶座扶持兒子登基是她們最大的願望。古往今來,皇後能順利升到太後的沒多少。即使升到了太後,能善終的也不多。

日上中天,微塵無所遁形,在空中狼奔豕突,就好像有人在攪動天地一樣。

武婧兒出了一層薄汗,終於結束了親蠶禮。

新年伊始,群臣眼看著太後頒布編纂農書、鼓勵墾荒、興修水利等一係列詔令,又重新舉辦了先農禮和親蠶禮,本以為太後將朝政的重心放到發展經濟上,還沒來得及鬆一口氣,就看到了一個讓他們幾乎炸開的東西。

銅匭。

陛下在朝堂之上,設立了一個方形的銅匭,四麵皆可投書,可進不可出。

銅匭四麵塗著以綠、白、紅、黑四色,分彆叫做延恩、招諫、伸冤、通玄。隻要上書言事的人,按照內容投入相應的一麵即可,任何人不得加以阻攔。①

除此之外,武媚娘還新設立了匭使院和執掌匭使院的知匭使,處理這些投遞過來的文書。

公卿大臣們痛苦地發現,陛下加諸他們脖子上的束縛又更強了。太後手底下做事真難啊!大臣們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慨。

然而,等過幾年回首,他們會猛然發現這兩年或許是天堂般的日子。

掀起了無數腥風血雨的酷吏和告密製度正在帷幕後麵等待登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