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吭不響的人之所以沉默, 原來是在籌謀大事呢啊。
豆腐仔不動聲色地買了鋪,忽然就從無依無靠的大陸仔,躍升為有屋一族了。
易家棟握著合同, 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他明白孫新之所以先買鋪,而不是買個居住的屋,全是為了易記。
明明才攢了點錢, 豆腐仔不為自己打算, 卻買鋪給易記擴店……
像是窮孩子明明自己就隻有一雙鞋,卻脫下來給你穿。
拉著袖子擦了擦眼淚, 易家棟抱住孫新, 問他:“你隻付了首付吧?後麵每個月要還多少錢?大哥同你一起還貸款呐。”
孫新滿臉通紅, 忙擺手道:“不用的,現在我每個月有保底薪水, 拍廣告拍電影等等獲得都能賺錢的。最近老板還送我去學唱歌,以後說不定可以出唱片啊。易大哥,你用吧,不要給我錢。”
他窘迫地將合同往易家棟手裡塞,一臉害怕被拒絕的忐忑。
易家棟含著笑, 閉上眼, 淚水被擠出來, 實在忍不住, 易大哥又開始流眼淚了。
隔壁桌吃完飯準備結賬的查先生看著他們一群人一會兒笑一會兒哭的樣子,忍不住在主編準備起身去結賬時伸手按下對方。
老先生靠坐回椅子裡, 默默看著這群年輕人, 想哭便哭、想笑便笑,有情有義,自在人生……大概這才是真正的俠義之所在吧。
不止是為了成為武林盟主, 成為天下無敵的第一號人物,更是這樣有一群相親相愛的朋友比肩同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痛快地活吧。
在所有人都能吃飽喝足的九十年代香江,幸福與否,值得被羨慕與否,跟金錢真的沒太大差彆了吧。
查先生喝一口清茶,看著年輕人們麵上每一瞬間的鮮活表情,移不開眼睛。
像他這樣的人,放在任何圈子裡都算得上是很成功的了,而易家棟他們雖然已經越過越好,但在貧富差距極大的城市裡絕對還稱不上有錢人。
可他真的好羨慕易家棟他們這些人啊,哪怕是無人知曉的‘小人物’,也如此肆意縱情地快樂著。
相比許多富豪來說,這些人其實才更‘富有’吧。
從什麼時候起,人們開始以金錢去判斷這個世界的好和壞了呢?
‘富養德行’什麼的……有錢人都是好人,有錢男人都是好男人,有錢女人就一定與‘優雅’‘仙女’等詞彙掛鉤,就好像隻要兜裡揣了錢,就連老鼠都顯得文質彬彬、溫文爾雅了似的。
在查先生初寫書的那個年代,有錢還常常跟‘為富不仁’相關,人們還在‘富貴不能淫’地追求著真正美好的品質。
友情,愛情,親情,義氣,勇氣,仁德,智慧……
大家欣賞和向往這些特質,有錢人要大把大把花錢地求請邀約,才有機會與擁有這些特質的人類交集。
電視上,主角會一臉不敢置信地質問反派:“就隻是為了錢?”
是啊,一個人如果為了錢,拋棄了自己的尊嚴、自由、愛情等等,會被世人當做傻瓜一樣唾棄。
查先生看到對麵下屬們關心的眼神,才意識到自己沉浸在回憶中,露出了過分傷感的表情。
他微微笑了下,點頭示意主編可以去結賬了,這才率先步出易記。
身後仍時時聽到後生仔們的聲浪,與主編和記者幾人轉向停車處時,他忽起意興,作彆下屬後,喊了司機驅車直奔遠郊。
興之所起,人便往之。
他想見一見老朋友了。
……
隔日,新聞報紙和媒體終於將昨日爆炸性的案件新聞好好整理,完整地報道了一番。
那個屬於西九龍女神探的名字,再次在頭條報道中不斷重複出現。
易家怡,易家怡,易家怡……
市民們不斷提及,漸漸地,幾乎每個人都記住了她,代表著香江警隊專注、勇敢、奉獻等精神的那個標杆般的人物。
在《日月報》的報道中,筆者結合了九十年代香江社會中,隨著經濟發展而逐步覺醒的女性獨立思潮。
與捕捉到越來越多女性意識、成功女性身影的電影、電視劇等娛樂產品一樣,報紙作為眼睛和口舌,也結合易家怡的故事,闡述了當下許多現象。
專訪稿件中提及,易家怡成為許多女孩子們的偶像。
那些想要掙脫傳統社會固有印象的女孩子們,不再隻模仿男性,不再因為想爭取到像男人一樣自由自在的人生,而剪短發、穿短褲、綁平胸部、故意大聲講話……
她們不再改變自己的聲音、頭發、形象等特質,而是更關注學識、智慧、思想等靈魂層麵的內容。
於是,在追求颯爽的青春校園裡,女孩子們開始縱情釋放真我,隻更多去思考、去讀書、去觀察,從內而外地努力激發自己思想層麵的魅力——她們不再因為某些人是假小子而嘲弄對方沒有女人味,也不會因為某些人胸部發育太好而指指點點對方不夠酷。
孩子們既喜歡現在長發馬尾的女神探,也愛去年報紙上的短發女警,連同易沙展剛出道時眼含懵懂、麵生怯意的模樣也中意。
無論是哪個形象,都是她——
西九龍女生打破了所有人對所有形象的刻板印象,她靠自己堅持自我、堅韌不拔前行的身影,摧毀了‘比較’‘點評’‘偏見’。
【當你不再在乎他人的評價,那麼‘他人即地獄’這樣的詞句就不再擁有魔法。】
許多人還在這樁案子的報道中,關注到了一位勇敢小朋友的行為。
李寶雲小朋友打破了‘年紀’‘小女仔’等許多許多社會偏見,不僅幫助被渣男欺負的大姐姐取得DNA載體,還在母親覺得危險、擔心被報複時,仍隻身跑到警署報案,還很聰明地提供了許多她認為會對警方有幫助的證據。
這些報紙,第一次不止備受成年人的喜愛,還被小朋友們青睞,甚至被學生仔們買脫銷。
無論是孩童,還是窮人,亦或者某種性彆,他們都可能成為社會中的‘弱者’,但偏見就是用來打破的,這些人總能給社會帶來反轉,帶來‘奇跡’。
實際上,組成社會的最大群體,從來都是‘弱者’。
你我皆是小人物,擁有龐大力量的小人物。
在深水埗校園裡,老師讀到了關於易家怡和李寶雲的報道。
第一次,她審視自己年幼的學生們,意識到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也已覺醒自尊。於是,老師們不再隨意體罰,更多地選擇與孩子們商量,更多地討論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