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 大國師一行人終於抵達了良平縣。
而良平縣縣令和神巫老早就帶著人在縣城大門口等著迎駕了。
大國師和三王子,恐怕是良平縣縣令這輩子能見到的最大的貴人。所以縣令早早的命人把大門口道路中間門的行人清退,隻留出邊上兩條小道, 又帶著師爺衙役畢恭畢敬的守在門口。
三王子那封將良平縣縣令革職的公文最終還是被快馬加鞭攔截了回來,因此良平縣縣令也不知道自己的烏紗帽差一點就不保了。
縣令現在底氣很足,有蓬萊神尊的庇佑,他小小的一個縣令, 九品的芝麻小官, 也有敢從容迎駕的膽量。
因為縣令知道大國師和三王子是要去拜訪奉天神使的。想必是大巫回到海平府後對神尊的事跡有所宣傳吧,據說大國師是聽聞了蓬萊神尊的神跡, 才來拜會奉天神使的呢。
神巫就更不必說, 若是往常, 他要拜見大國師可能還會有點惶恐,但現在他麵對大國師,心裡居然還敢有些衡量起來。
大國師又如何呢?不過一偽神神使罷了。
他可是真神的巫祝呢。
在眾人心思各異中,約摸巳時,良平縣縣城大門口果然來了一行浩浩蕩蕩的人群。兵丁開道,仆役灑掃,將良平縣灰撲撲的土路都襯得體麵了些。
十來個內侍在最前麵吆喝著閒人勿近,縣令連忙靠邊,又與內侍自報身份後,一同把後麵兩架高大華貴的馬車迎進了良平縣。
那兩架馬車在仆從的簇擁下一路到了良平縣縣衙門口,才有侍女仆從上前,將大國師與三王子扶了下來。
三王子見良平縣縣令行禮拜見, 還微微頷首以示回應,但大國師卻徑自往前,昂首闊步走進了大堂內。
三王子立刻跟上, 良平縣縣令與三王子身後的海平府大巫對視了一眼,然後也緊隨其後。
大國師不知是出於什麼心理,打扮得極為正式隆重,把他平日裡主持祭典才穿的全套神袍和金鑲玉拂塵,東珠寶冠都帶上了。身後還跟了一群捧著各種禮器法器的童子。
在上首位置落座後,大國師才慢條斯理的開口問道:“良平縣神巫何在?”
神巫出列,禮貌卻又不卑不亢的應道:“老朽良平縣蓬萊神廟神巫,見過大國師。”
大國師理了理自己的袖口,又問道:“本國師聽聞有新神降臨,故代表海神廟前來拜訪,你且細說說蓬萊神尊之事。”
神巫便挺直了腰背,清了清嗓子,聲如洪鐘的在堂內講起了神尊最初駕臨時的盛況,又著重講了那位年老體衰的奉天神使是如何在眾目睽睽下受了神賜返老還童之事。
他講得繪聲繪色,聲情並茂,聽得海平府大巫和三王子震撼不已,大國師麵上不顯,卻暗中打量了神巫好幾遍。
這良平縣的神巫,身子骨看上去也太硬朗了點吧?那縣令也是,竟跟個而立之年的人一般,並且良平縣人幾乎個個精神麵貌都極佳,神采奕奕且個個抬頭挺胸,毫不怯場。
完全看不出這隻是一偏遠縣城裡的鄉下人,若是不看衣著打扮光看精氣神,倒顯得他們才更像國都子民似的。
大國師一邊聽著堂下的神巫從蓬萊神顯靈講到了蓬萊神三月三親至為眾人降下福澤,他微微出神。
這些細節,是書信裡沒有寫過的。
雖然親眼見過蓬萊神尊的神牌將大巫起死回生,但大國師卻不知蓬萊神尊竟還有如此多重的神威。起死回生,返老還童,百病皆消,這些,連話本子都不敢連在一起講。
在國都的茶館也有些說書人會講一些從列國傳來的神神鬼鬼的話本,裡頭也不乏其餘國家信奉的神明的故事。
可那些話本傳說的故事裡,也沒有哪個神明能像蓬萊神這樣輕輕鬆鬆一揮手就起死回生,返老還童,百病皆消。
據說梁國的鄰國陳國那邊信奉的是風神爺爺,也曾傳出過些神跡。
比如傳說中祂曾顯靈使神童為前幾代陳國國君幼子下過批命之語,那位陳國國君幼子胎裡不足,便想求風神爺爺賜福他平安長大,可神童請神降身後,也隻是搖了搖頭,說“生死有命,陰陽有序,不可違逆”。
最後那國君幼子果然早夭,後來陳國人便堅信人命關天,縱然是神也不能違逆陰陽至理乾涉人的命數。所以,對於梁國信奉的動輒就要發怒淹死一城人海神爺爺,陳國人是壓根不信的。
當初陳國行商將這些傳說帶進梁國,梁國人雖然抵觸陳國人不信海神爺爺,但也接受了陳國的“生死有命”的說法。
並且他們還給海神爺爺找好了理由。
海神爺爺從不顯靈救人,正是因為神明尊貴,且凡人生死有命不便乾涉,而祂也不是無故發怒就要淹死人的,一定是有人犯了瀆神大罪,海神爺爺才會掀起海嘯降下神罰。那些被淹死的都是犯了錯的人。
這樣的思想代代相傳,大國師也一直堅信海神爺爺不會無故動怒,祂隻會對該死之人降下神罰。
並且若是世人知錯就改,海神爺爺也不至於非要將其餘人也一並淹死,所以梁國才會有額外征收祭神稅重新辦海祭贖罪的習俗。
大國師眼神有些飄忽起來,這麼多年了,他們都堅信神明也無法擅自乾涉凡人命理,堅信神罰必是事出有因。可蓬萊神卻能輕而易舉的做到起死回生,返老還童。
莫非這位神尊竟不受天地法則的約束麼?